图为田守尧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农民出身的田守尧终于等到机会,参加了平型关战役、西征战役等诸多大战。性格强悍、指挥有方的田守尧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彭德怀嘉奖。1941年,皖南事变后,表现出色田守尧被任命为新四军第3师8旅旅长,以全新的身份为国而战。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1943年,领袖以“士兵要学习,干部更要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地打好每一场仗”的理念,特地选址在延安党委准备召开干部学习大会。同时,有意圈出田守尧的姓名,打算在延安接见这名还素未识面、但已留下功绩的旅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平常的接见,却暗藏危机。汪伪政府阴险狠毒施计谋,多亏了陕甘宁保安处处长细心,识破了特务的真正身份,避免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动荡......主席预接见“旅长”,暗藏危机
1943年的夏天,主席在一份“赴延安学习名单”里写下了旅长田守尧的姓名。田守尧这个名字在名将里并不陌生。思想觉悟极高的田守尧少年时期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932年入党。此后,他历任第225团营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常委、红15军团第78师师长等职,参加了劳山、东征、西征等战役。指挥能力出众、政工能力也很强的田守尧于1939年被领导赏识,起任新四军第3师8旅旅长,随后率部南下支援,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行军中的新四军
主席对骁勇善战的田守尧也早有耳闻,但数年来还从未露过面。于是主席决定趁着这次各地干部聚集延安学习的大好机会,亲自接见这位旅长。6月15日,距离会议还有七天。大门保安处迎来了一位仍穿着军服,看上去颇有将领风范的男子。处长例行核实身份,所问的问题,此人均能对答如流,再比对手头信息,也分毫不差。顺利进入大门的此人,如果不出差错的话,正是刚从根据地赶到延安的旅长“田守尧”。“田守尧”被安排在了距离接待处最近的宿舍,这位“田守尧”仿佛屏蔽了外界,极少走出房间。就餐时刻,他也只是一人默默地在角落,这在众人滔滔不绝的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陕甘宁保安处处长布鲁都看在眼里,他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原因:一定是因为旅长田守尧太疲惫,毕竟刚打完根据地的作战就赶来了。图为陕甘宁保安处处长布鲁
平日里,处长布鲁就非常关注战况,来自四面八方根据地的作战他都了如指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1937年,田守尧领导的687团参加了八路军115师出关第一战---平型关战役。田守尧在伏击战中殊死搏斗,负了重伤。但他坚决不去后方,硬是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直至战斗迎来胜利。布鲁因为平型关战役中田守尧的英勇事迹,对田守尧产生了深深地崇拜。此刻他的眼神还在观察着“田守尧”。布鲁仔细打量着“田守尧”的外表。只见“田守尧”文质彬彬的,带着一副黑框眼镜,像个秀才书生,不像会打仗的样子。布鲁不禁赞叹到“没想到田守尧斯文的外表下,打起仗来还真勇猛果断”。布鲁内心,开始无法抑制想与田守尧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冲动。处长起身,决定前去稍作问候......图为陕甘宁保安处处长布鲁
处长心思缜密识破身份,化险为夷
“主席您不能接见他,此人疑点重重,很可能是特务!”在接见仪式的前一天,陕甘宁保安处处长布鲁严肃的对主席说道。原来那日,布鲁在与“田守尧”仅仅十分钟的谈话之后,细细回味时总觉得有些蹊跷,到最后越想越不能安心。那日,布鲁先是慰问了“田守尧”,意外地得到了热情回应。身为田守尧崇拜者之一的布鲁,自然想要趁这个机会多聊聊。两人刚开始相谈甚欢,直到布鲁就近日敌军潜入解放区一事向“田守尧”探讨时,“田守尧”竟然言辞闪烁,神情开始略显紧张。布鲁到最后,也只是得到“田守尧”支支吾吾几句不明所以的。回到办公室的布鲁还沉浸在疑惑中,“田守尧”也是守护解放区的一名大将,为何连此事都不知晓。侦查意识强烈的布鲁局促不安,一旦深思,他的手心便不自觉地冒出冷汗。布鲁立即查阅了近期关于田守尧的消息:田守尧于三月初从华中出发,经渤海、冀东、平西进入晋西北。抵达晋西北时,田守尧给中央军委及时发了电报,但田守尧随身携带的中共华中局的介绍信不知为何,在渡海战斗中离奇丢失!图为晋西北地区
于是,惊慌失措的布鲁立刻向晋西北兵站核查田守尧是否从那儿经过。很快兵站回信:“田守尧并未从这里经过”。布鲁基本确定,此人绝非田守尧。事关紧急,布鲁当即派人“隔离”冒名顶替之人,而自己快马加鞭的去往延安政府向主席汇报。主席眉头紧锁,嘱咐布鲁一定要加急审问,查明身份。经过两昼夜的突击审查,加之布鲁联想到近日边界特务偷越事件频发,他猜测这位来路不明的特务很有可能是漏网之鱼。有了方向的布鲁很快摸清底细,这个假冒新四军旅长田守尧身份之人,真就是军统高级特务。旅长田守尧英勇牺牲,葬身海域
那么,真正的田守尧身在何方呢?1943年5月初,时任新四军第3师8旅旅长的田守尧接到了师长黄克诚令其赶赴延安学习的通知。与此同时,与田守尧一同作战的3师参谋长彭雄也名列其中,于是两人准备亲率干部队一同前往。他们非常珍重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但从根据地到延安的路途,暗藏着诸多封锁线,一不小心便会危及生命。经过再三斟酌,他们决定避开要道,走海路,扮作船上的客商,从阜东县的入海口出发。可是,他们还是和敌人的巡逻汽艇相遇了。1943年6月初,干部队和警卫人员等一行五十多人登上了木海船。由船老大和船工驾船从废黄河入海口驶入黄海,按预料时间,第二天天亮之前便可到达山东滨海地区拓汪镇。船行至午夜三点多钟,到达赣榆县九里乡小沙东外海时,风停了,船上没有发动机,不能再继续前进。停滞片刻,船老大疑惑的发现东方有个小黑点,紧急通知了还在休息中的田守尧与彭雄,干部队警惕的做好了应对危险的充足准备。与当东方透出一片白光时,就见日军巡逻艇正向干部队木海船驶来。日军强行迈向了他们的船只,要求搜查。然而船只上有大量共产党的机密文件与重要情报,容不得日军的半点窥视。横竖都是不可避免的灾祸,参谋长彭雄斩钉截铁地开了第一枪。两军当即发生正面冲突,干部队与敌军展开了激战。敌众我寡之下,彭雄参谋长不幸牺牲,留下腿部被子弹射中负重伤、却在顽强坚守的田守尧一人。据幸存的战士回忆:日军六艘汽艇重重包围了上岸的去路,机枪与步枪所构成的交叉火力点让我军难以招架。飞速的子弹倾盆而下,击落在海面上,激起层层水花。不时,有人从船上倒下沉入海底,水上泛着殷红的鲜血。还有几个冲在前部突围的干部,不幸踏入了敌军布置的暗网,失脚陷了进去。田守尧忍着失去一个个战友的痛苦,仍在冷静指挥。为了争取保全更多的性命,田守尧当机立断,让战士们弃船跳水。熟悉水路的他走在前面,以重伤之躯为同志们开路,引导战士涉水上岸。战斗进行到下午三点多,海上的枪声渐渐稀落。敌人停止了扫射,田守尧果断下了命令,让所有士兵也立即停止战斗,不要有丝毫动静。果然,经过双方一个多小时沉默的对峙,日军以为干部队和船工全部牺牲了,便撤队离开。在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的帮助下,上岸的同志们至凌晨一点多钟到达一一五师师部。罗荣恒政委亲自接待,并组织独立团立即抢救海战中受伤的战士与打捞阵亡的将士。由于伤势过重,年仅28岁的田守尧最终没能被挽救回来,英勇牺牲,就此葬身黄海海域。黄海照片
汪伪政府趁机作乱,阴狠险毒
在严刑逼供之下,军统特务终于说出了深层的真相与暗藏的阴谋......日军在黄海海域告捷后,他们并不知道牺牲的是八路军何种级别人物。然而狡猾的汪伪政府丝毫不在意是何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利用。汪伪政府通过暗线的密报获知,牺牲的这名叫田守尧的人将会受到主席的招待。距离6月22日的干部学习会议还有五天,而黄海距离内部的延安却隔着数百条封锁线。交通条件与情报条件通通受到限制,消息的传播极不便利。这也是延安方面首次迎接像田守尧一样来自苏北的战友,分隔两地的军队虽然知道彼此的名号,却完全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正是这种信息迟滞,比延安政府更早获知消息的汪伪政府狠狠的抓住了这一漏洞。他们决定派出一名训练有素的军统特务,冒名顶替田守尧,令其独自一人去延安开会,伺机暗杀领袖。图为革命圣地延安
汪伪政府内部选拔了一名心理素质极强且身手非凡的特务。为了度过重重关卡,特务调尽了所有关于田守尧的生平事迹,背了两天两夜的资料,直至达到足以对答如流的程度。按照计划,“田守尧”将提前抵达延安。为了避免露出马脚,军统特务将采取保守的态度,能不声张就不声张。全副武装的特务果不其然,一帆风顺的从保安处进入延安党委的大门,延安的战士们还不知道,他们眼前这个人,不是战友,而是危险的特务。主席在会议前一天得知田守尧抵达延安一事,还特地让布鲁准备好靠近接待处的宿舍,方便他给田守尧接风洗尘。可见主席对田守尧万分欣赏,很想和他结识一番。但另一边,却是汪伪政府的暗暗自喜,他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汪伪政府
然而事情反转得太快,还没等特务见到主席时,就已被关押在了审讯室。即使事实上这场阴险的行动已被宣告失败,但被“隔离”在审讯室的这位“田守尧”仍然是眼不红心不跳,仿佛不等到最后一刻就绝不投降。最终,耐不住布鲁处长严刑逼供的特务,还是说出了所有,包括田守尧的踪迹。直到那一刻,延安方面才知道田守尧早已在战乱中不幸牺牲的噩耗。毛主席
毛主席扼腕叹息,电报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交待他将旅长田守尧的遗体安葬于赣榆县城西郊的抗日山,并在烈士纪念碑上刻上题词“浩气长存”、“英勇千古”!至此,所有的疑点都已被解开,多亏了“侦探级”陕甘宁保安处处长布鲁,在生死存亡之际以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敌人的气息,挽救了不堪设想的结局。主席对布鲁处长深表谢意,并称他为延安“红色福尔摩斯”。“十余年甘苦共尝患难相处破浪失忠良遥望云天哭战友,数万里河山犹碎水火益深卧薪期素志誓除贼寇慰英魂”。真正的田守尧牺牲了,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在漫长的抗战历程中,无数的战士们前赴后继,用鲜血换来了胜利,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他们的名字将和新中国的历史一起被人们铭记!抗战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