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与奋斗者同行,与时代共振。民营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更是聊城这片沃土上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从“江北水城”的商贸传统,到新时代的产业升级,聊城民营企业始终以韧性与创新,书写着属于鲁西大地的奋斗故事。
大众网聊城推出《民企“聊”望》专栏,将笔触和镜头对准聊城民营企业家的奋斗群像,聆听他们的心声,探寻其高质量发展密码。
大众网记者 孙贵坤 刘彦芬 杨潇潇 苏培贞 聊城报道
7月10日,小暑节气过去还未满一周,夏日炎炎的气息却已变浓。走进阳谷精石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设备的轰鸣声与阵阵知了叫声此起彼伏,车间里一番干劲十足的生产场景冲破了夏日的沉闷,在工人们的操作下,经过焊接、检验等一系列工序,一台成品反应釜“出炉”,等待着发往客户手中。
成立于2016年的阳谷精石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压力容器、非标设备的国家级高新企业,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这家企业,探寻压力容器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是如何炼成的。
创业起步:从小厂房到大企业
“这是我们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压力容器模型,出去参展的时候方便客户了解”,阳谷精石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金磊向大众网记者介绍说,在这间不算大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压力容器模型,一面的墙壁上,贴满了公司取得的资质和专利证书。
虽然公司成立至今还不到十年,但国金磊进入这一行却是日久岁深,从安装工人到开设公司,从摸爬滚打到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如今,看着熠熠生辉的“勋章墙”,国金磊心中满是感慨。
2000年左右,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国金磊在阳谷一家设备安装公司工作,经过十余年的经验积累,2013年,不甘长期在外打工的国金磊决心自己创业。
“当时我们公司只有三个人,既要负责生产还要负责销售,”国金磊回忆,刚开始公司只能生产一些不带压力的普通容器,虽然市场还算可以,但他始终想往前再迈一步。
2016年,为能顺利取得压力容器制造的生产许可,国金磊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进行了更新升级。硬件上,重新租了一个1500平方的车间,配备切割、焊接、无损检测等专用设备;软件上,招募行业相关人才,组成一批15人的生产检测团队。2017年,公司正式取得压力容器生产制造许可证资质,也标志着企业运营走向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破局增长:营业额实现十倍提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客户的选择与否往往是企业生产能力的“晴雨表”,对于阳谷精石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而言也不例外。
得益于压力容器生产资质的取得,企业把目标客户的群体扩大到更高层级,2018年,经多方联系,企业与魏桥集团建立对接,并一次通过魏桥集团验厂,拿下建厂以来首个百万订单。
“当时感觉很高兴啊,之前我们的订单都是几十万,一年的营业额也才300多万,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信心”,国金磊高兴地说,仿佛又回到了刚签下订单的时刻。“和魏桥集团的合作,给我们进入铝行业提供了一个平台,有了这个业绩,又促成了我们后续和中国铝业、浙江巨石集团的合作。”
2019年,在阳谷县李台镇镇政府的支持下,阳谷精石迁入如今占地30余亩的新厂,从一条生产线扩大到4条生产线,从3名员工到70余人团队,多年来,阳谷精石靠着点滴积累,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实现营业额从2016年的300余万到2024年3000余万的十倍提升。
如今,阳谷精石设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持有A2级压力容器以及危险化学品储罐的生产许可证,是聊城市除了鲁西集团以外,唯一拥有压力容器生产许可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煤化工、制药等多领域,和国内多家大型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
竞争力:技术与创新双轮驱动
不同于其他行业,压力容器制造工序多、周期长,并且用途各异,一般都是按照订单来生产,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
2024年1月份,老客户安徽铜陵金泰化工的一笔“直径3米、高4米”的反应釜订单给国金磊提出了挑战。“一是没做过那么大的,二是这么大的反应釜,它内部搅拌齿的稳定性也是个难题”,但国金磊没有犹豫,通过和有经验的厂家学习,与知名品牌的搅拌商进行技术交流等,最终解决了各种难题,成功完成交付。
“每次攻克难题都是一次成长。”国金磊说,通过这此合作企业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让客户满意的基础上,后续又达成了换热设备的其他合作。
国金磊深知研发创新对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成立了设计研发团队,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共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并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国金磊也坦言,近年来在市场方面却有压力,但相较于大型企业,精石在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上更占优势,所以即使竞争激烈,企业依然能实现营业额的递增,“目前我们厂里的订单已经排到三四个月之后了”。
“预计今年下半年,我们会新上两条生产线,在设备上我们也将更新换代一批焊接设备,提升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做出让客户更加满意的产品。”提及下一步的发展,国金磊告诉大众网记者,随着订单的增加,企业正酝酿新一轮扩产。
从小厂房到规模企业,阳谷精石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蜕变。在压力容器制造这条赛道上,这家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朝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