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皇宫里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到底能离谱到什么地步?咱们平常人脑袋一转能想到的,“一门心思就盯着自家饭碗”的事儿,可在宫里,规矩常常说变就变——有那么一桩事儿,母女俩居然先后嫁给了同一个皇帝,这要搁在寻常人家里,闹得鸡飞狗跳,谁见了不翻白眼?可在那一朝的深宫大殿里,这一切却偏偏就发生过,严丝合缝、明目张胆。关键是,如果真生了孩子,这辈分、名分,不得把祖宗十八代的宗谱都给搅乱了吗?这一阵宫墙风波,到底牵扯了哪几个主角,他们的命运又是怎么像乱麻一样,越理越乱?
聊到后宫争斗、帝王家丑,谁还能绕得开隋唐?别管是史书还是评书,武则天都是个怎么讲都停不下来的话题。她14岁进宫,还没成年,辣手就把自己活成了千古女皇,这故事我小时候听奶奶说过好几回。那会儿的盛唐,万国来朝,长安街头人山人海。武家小姐被挑进宫,本事和模样儿都不差,一登场就像戏台上的旦角,眉眼里满是锋芒。最初,她只当是用美貌搏出头,谁知道,更厉害的是脑袋。武则天先是跟李世民打交道,后又阴差阳错进了李治(高宗)后宫。小姑娘心气高,也懂逢场作戏,她瞧谁都不是省油的灯,每一步都走得极精细。
这就有意思了。咱们说后宫如战场,但宫外的刀枪棍棒未必及得上帘幕里的心思。武则天的早年,有好一段“深宅女人的失意”,可她机敏得很,不靠撒娇卖萌,而是把人心收拾得妥帖。比如高宗刚登基那会,对她“旧人新宠”,弄得宫里头风声鹤唳。你要问她凭什么这么快就站稳脚跟?说句实话,光美貌不够用,她嘴甜,懂进退,这才早早在皇帝面前埋下伏笔。
外人都以为她跟那位叫武惠妃的亲姐姐情同手足,其实姐姐武惠妃(后世称呼,实指历史中的武媚娘大姐)也并不简单。她年长几岁,年纪轻轻守了寡。别看现代人觉得寡妇不稀奇,可古时候,一个女人失了丈夫,往往没什么好处还被亲戚欺负。武家老爷已经走了,姐妹俩要在偌大的长安城立足,尤其不容易。姐姐无依无靠,全指望妹妹在宫里抬举几把。姐姐平日打扮大方,仪态端庄,进出宫门都有人点头哈腰,但心里头呢,就像猫下水,随时绷着弦。
其实彼时的后宫,形势早已暗流涌动。姐姐原本想安安分分过日子,却偏偏惹上了皇帝的注意。那阵子,高宗“赏花走马观灯”,很快对姐姐生了别样心思。别说外人看不懂,就是咱自己人也觉得刺激。史上像这样姐妹俩都进了同一个“龙床”,旁人也只能摇头。不过,姐姐刚觉得转运,其实却是悬崖。她的宠爱和自由,始终系在妹妹的一根头发丝儿上。有人眼红她,有人避着她,但终归里外不是人。
你别笑,后宫争宠这事儿,无论是李治与周文化娘、还是北齐的胡太后和北周的宇文邕,总觉得“你死我活”里,半真半假都能掺进几分姐妹情仇。唐高宗早年比人说“仁爱宽厚”,可自打跟这两姐妹搅在一起,整日里不想朝政,光对着红袖添香——臣子们看不过眼,敢怒不敢言,几年光景,连下朝都变得有一搭没一搭。细想起来,也和明朝崇祯年间周皇后母女纷争、崇祯自己始终优柔寡断有点像,但手段和心肠却大不一样。
最让我觉得唏嘘的,是高宗当年还因为另一位宠妃魏国夫人,冷落了太子妃长孙皇后,宫里头上上下下闹得不可开交。可没多久,地位翻天覆地,武则天硬生生“连坐带斩”,旁若无人地把风头全抢去了。姐姐这边,未必懂权谋,但她多少也感受到惴惴不安,徒有聪明反被聪明误。
紧接着,戏剧性的转折来了。武则天感到威胁,心里那个酸楚不提也罢,有段时间对姐姐冷如冰霜。姐妹俩昔日说好“同舟共济”,可一到高宗怀里,她还是狠下心,安排宫人把姐姐慢慢疏远。本来以为像汉武帝时那位平阳公主,能一直留在身边照应,结果现实却冷酷太多。姐姐孤单单地被送出宫去,离开时落寞憔悴,没多久便寂寞而终,后人猜测或许就是被逼上绝路。
武则天不是真的“铁石心肠”,毕竟有血脉于心。她悼念姐姐的方式,是格外疼惜外甥女贺兰氏(武氏外孙女),把她请进后宫,好吃好穿,连教导也是细致周全。你以为是照顾么?不,全是权力布局——她自己清楚,“身边人靠得住的越少越好”,但人有时就是这样,愧疚和惕厉混杂如麻。说白了,这种“疼爱”,其实是谁都逃不出棋盘。
话说回来,这位外甥女比起那年宫里最招风的宣华夫人可有过之无不及。长得美也就算了,还特别懂事,讨皇帝欢心。高宗一见之下,又心猿意马,说什么入宫封妃,宠爱随了贺兰敏月。后宫里议论纷纷,谁家姑娘不是父母疼?可一入深宫,身份再高也不过是宠物,随时可能从云端摔下来。
武则天这时,夹杂着妒忌、愧疚和疑惧,内心五味杂陈。对比于宋仁宗时期弄权的刘太后,往往是“收买人心为上”。可她不是靠温柔,是用雷霆手段。表面上是为外甥女好,实则暗防着外患内忧,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惜后宫的水里总有鳄鱼。有人说,君王对女子“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她们的命运说轻就轻,说没了就没了。
果然,风暴天色说变就变。武则天想着不能重蹈当年姐姐的覆辙,索性先下手为强。她没用刀杀、不起明争,而是碗里下毒,就像后世传说慈禧太后用鸩酒料理端康。敏月年纪轻轻,死得莫名,宫里明里暗里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却谁都不敢多问一句。高宗此事,居然装作“无知”,还是恍恍惚惚宠爱着身边人。
人常说后宫冷酷无情,其实比你家大院的婆媳邻里还凶险上一百倍。武则天虽然“拔了最大的一根刺”,权力就此稳固下来,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会悔过一点?我这外人看来,她也不过是硬生生把一粒凶险的棋子推下棋盘,得失之间,血浓于水终归敌不过皇权。
说起来,唐高宗在这一长溜乱事里,就像那个永远左右逢源、不肯担当的男主。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遇到真正要选择的时候,总是手心里攥着糖、嘴上说着怕。前头宠爱、背后冷漠,朝政丢下不问,皇后权力随她搅和。你要说他软弱,是有些像南宋理宗;你要说他心狠,那他自己也不过是个深宫里的傀儡罢了。
这说到底,其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姐姐本可走进庙堂、享天伦,偏偏遭遇夺爱如刀。外甥女若不进宫,也许能嫁得良人,共度普通小日子,可惜满盘皆输。武则天一生得了权力,却弄丢了慈心良知。纵然坐上龙椅,身边总有一座无形的孤岛,连血亲都变成了计谋。
听到这里,别急着下结论。历史总是远比说书人精彩。你看她们三个人——一个甘愿做铺垫,一个被权力逼入绝路,另一个则用枯萎的花做养料,开出了史书里再无第二朵的传奇。可这荣光背后,藏着多少偏见、多少无声的泪?
我们常说,“女子难做,特别是帝王家女子更难”。从贞观到永徽,从武姬到外甥女,她们的命运,都像悬在半空的风筝,线头永远不在自己手里。或许,只有彻头彻尾的权势,才能让女人为自己活一回;但这代价,是朋友、亲人,甚至整个人世的温情。
结尾怎么说呢?武则天是赢家吗?她手握天下,却落得身侧亲人零落。史书上用冷冰冰的字盖棺论定,可咱们后人看进去,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倘若不是生在那样的时代、卷进那样的迷局,她们的人生会不会更圆满一点?可惜,一切都只是如果。皇权之下,谁都有自己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