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食炒粿条引发夺命事件,台北茶餐厅食物中毒致7人送医,2死2人危重症入住ICU”

這是一則令人遺憾的新聞。食物中毒事件對受害者及其家庭來說都是巨大的打擊,尤其當結果如此嚴重時。
這起事件發生在台北的茶餐廳,涉及炒粿條,顯示即使是看似普通的食物,如果處理或營造過程中出現問題,也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風險。
這類事件也再次提醒我們: 1. "食品安全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家裡做飯還是外食,都要關注食材的新鮮度和來源,以及烹飪過程的衛生。 2. "外食需謹慎":選擇衛生狀況良好的餐廳,注意食物是否新鲜、是否過期等。 3. "立即處理食物中毒":如果出現食物中毒的症狀,應盡快就醫。
希望這兩位不幸過世的患者能安息,另外五位受傷的患者能盡快康復。也期待相關當局能盡快查明事件原因,並對涉事餐廳進行嚴厲處理,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相关阅读延伸:疑吃炒粿条夺命?台北茶餐厅食物中毒7人送医2死2人进ICU

台北市信义区远东百货「宝林茶室」素食餐厅爆发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台北市卫生局通报,截至3月27日,累计接获10宗疑似个案,就医者有2人死亡,另外2人留医深切治疗部观察,台湾官方已视为重大食安事件。

经台北市卫生局到场稽查,发现餐厅内碟盘疑似有曱甴排泄物等三大缺失,勒令餐厅停业,将会同台湾卫生福利部及专家并案调查。

这宗离奇且罕见的食安事件,引起台湾媒体与舆论高度关注。综合台媒报道,死者是39岁吕姓男子,他于本月22日下午与女同事到餐厅用餐,品尝粿条、香兰叶饮料后,当日晚间即出现呕吐、腹痛、心悸等症状,于23日傍晚到新北市三重联医就医,自称在宝林茶室用餐后就不舒服,院方采检伤寒、痢疾为阴性,随即采粪便检体、通报食物中毒。当天,吕男接受吊盐水等治疗缓解症状即返屋企休息,但隔天凌晨情况转剧,送台北市马偕医院后宣告不治。同行的50岁女同事就诊后好转。

无法确定死因必要时将解剖

台媒《联合报》报道,新北市检警接获院方通报相验,无法确认吕姓男子是食物中毒或身体健康因素导致死亡,指必要时将解剖厘清死因;新北市三重联合医院则称,吕男的粪便检体进行厌氧菌培养约需5天,须待29日才有结果。

台北市卫生局24日稽查宝林茶室,发现碟盘疑似有曱甴排泄物、刀具夹放于流理台、未提具员工健检资料共三项缺失,限期27日前改善,复查如不合格将依《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处新台币6万元(约合14600港元)以上罚锾。同时,医院与台北市卫生局也采集病患及餐厅环境、工作人员手部检体,结果约两周出炉,如判定是食物中毒案,可处新台币6万元至两亿元(约合14600港元至4890万港元)罚锾,情节重大移请检调侦办。

点相同素食炒粿条逾40人

台北市卫生局食品药物管理科长林冠蓁说,最初两名病患吃的素食炒粿条食材为高丽菜、鸿禧菇,与可能引起死亡的食材关联性低;调查发现,19至23日点相同素食炒粿条超过40人,其中22日当天有10人点用,迄今共有9人通报身体不适。

宝林茶室餐厅在google网络评价有4.6颗星,现业者已拉起封锁、贴出消毒两天的公告。业者表明,检验结果出炉前不会营业。据了解,宝林租约本月底到期,续约与否将再确认。

台北荣总毒物科主任杨振昌分析,如果有这么多人,在同一家餐厅用餐后,出现死亡、命危情况,「这看起来非常不寻常」,「一般细菌、病毒,不会这么严重,也不太会死人,但若是『米酵菌酸』就有可能」。

杨振昌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种毒素,当米或玉米制品保存不当,可能产生Burkholderia gladioli菌,此细菌可能再洐生出「米酵菌酸」毒素,一旦误食,「米酵菌酸」会影响人主导能量的粒腺体,「如果身体没办法产生能量,就无法呼吸,对治疗也没有反应,就会死亡。」

#食物中毒# #食安事件##米酵菌酸#

发布于 2025-09-25 16:13
收藏
1
上一篇:格子RPG全面革新,跨服单挑开启全民PK新纪元 下一篇:格子RPG周年庆狂欢来袭,精彩活动不断,火爆场面持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