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沽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发布报告,指控港股上市公司维他奶国际在财报中的数字与其在中国内地和澳大利亚提交的官方数据严重不符,质疑其财务造假。
平心而论,被沽空机构盯上的上市公司,多是因为上市公司的确存在某些问题。当然,也非绝对。这次,Valiant Varriors的指控报告认为,维他奶国际的财报显示三年来平均实现营业利润4.51亿元人民币,比它在工商局申报的3.21亿元人民币足足高出40%以上。除了虚增利润之外,Valiant Varriors还在报告中提出,维他奶国际具有夸大资本支出、成本结构反常以及销售增幅放缓等问题。
针对指控,16日当天下午,维他奶发布澄清公告,强烈否认报告指控,称其具备误导性。同时还称,将于适当时候另行发表公告,澄清及处理上述报告所提出的相关指控。
不过,维他奶被质疑,自证清白可不是随便回几句了事,后续应有实质性的证据拿出。
比如,如实公开账本。Valiant Varriors指控维他奶财务造假,维他奶作为回应,理当掀开账本公开披露公司业绩。Valiant Varriors在报告中质疑:“在竞争对手还在苦苦挣扎之际,维他奶是如何保持着高利润率的?是因为一个神奇的豆饮配方?还是管理团队中有超人?”维他奶要这些问题,需拿出实证反驳沽空公司的相关指控,毕竟,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公司越透明,投资者越信任,这是再朴素不过的道理了。
再或者,维他奶公司大股东可及时站出来向投资者传达市场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大股东阵脚不乱,若站出来向市场“喊话”,游说投资者,稳定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则是可能的。
此外,如果维他奶自身业绩靠谱,还可第三方审计机构发声。
还有,维他奶可回购股票,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实力。此前也有这方面的案例,如2017年4月25日,丰盛控股因遭到格劳克斯发布沽空报告,股价重挫11.89%,被迫停牌。一个星期后,丰盛控股发布对沽空报告的澄清公告,并作出反击部署,动用40亿元人民币进行股份回购。最终以股价企稳结束了此次狙击战。
事实上,在不涉嫌欺诈和伪造的情况下,出于言论自由、监督市场等目的,沽空机构的报告是被默许的。从净化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沽空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揭露和打击,不仅可以起到净化资本市场的作用,也可以成为第三方监督机构之外的一股重要金融监管力量,健全资本市场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沽空公司的存在也不完全是坏事。关键是被沽空公司盯上的上市公司能否有积极的应对措施,而最为关键的,是自己的身板是不是过硬。现在,就看维他奶手中,有没有更具说服力的“硬牌”了。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蔡恩泽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