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吕布,格局决定人生,吕布败局之鉴

我们来探讨一下“悲情吕布:做人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结局”这个主题。
吕布,这位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以其“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武勇闻名于世。然而,他的生命轨迹却充满了戏剧性与悲剧性,最终落得“白门楼殒命,国贼名垂”的下场。他的人生结局,确实常常被后人用来反思“做人的格局”与人生际遇的深刻关联。
"一、 吕布之勇:格局之下的“长板”"
吕布无疑拥有顶级的个人能力,这可以看作是他人生格局中“长板”。他的武艺超群,无人能及,胯下赤兔马更是锦上添花。这种强大的实力,在早期为他赢得了“人中吕布”的美誉,也确实帮助他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在董卓手下崭露头角,后来又凭借武力夺取了徐州,成为一方诸侯。
然而,"仅仅依靠个人勇武,而缺乏更高层次的格局,往往会成为其最大的短板。"
"二、 格局之困:吕布人生悲剧的根源"
1. "缺乏政治远见,反复无常:" 吕布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政治上的幼稚和摇摆不定。他先后投靠董卓、吕布,又背叛董卓,后来又联合袁术,最后又背叛袁术,反复无常。这种缺乏原则和长远

相关阅读延伸:悲情吕布:做人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结局

东汉末年,并州五原郡,有一青壮猛士,武艺高强,骁勇善战。


只见他胯骑赤兔宝马,手持百炼长矛,在战场上驰骋如飞,箭不虚发,直杀得八路诸侯心丧胆裂。


威风凛凛的他从血腥沙场一路打马奔来,所到之处,掀起阵阵大风大浪。


在京城长安,他亲手杀死混世魔王董卓,成为汉末大功臣;


在濮阳,他差一点生擒活捉乱世英雄曹操,改写三国历史;


在小沛,他兵不血刃,仅凭一方画戟,智退3万雄兵,解救刘备于水火;


在徐州,他甚至称雄割据,自成诸侯,一度手握争夺天下之雄资。


遗憾的是,英武绝伦的他最终未能成就伟业,而是以一根轻飘飘的丝带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留给后人的,除了他那一身超群的武艺外,更多的是饱受诟病的骂名。


他,就是“无敌飞将军”吕布。



他短暂而又悲情的人生告诉我们:做人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终局。


即便是在波谲云诡的混乱时代,做人也要有高度,有温度,更要有底线,否则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眼界,决定了见识的境界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宦官当道,流民暴动,群雄并起,汉室天下已呈分崩离析之势。


出身贫寒的吕布,虽无权无势,鲜读诗书,却凭着骁勇出仕,在丁原、董卓、王允等人的提携推动下,他逐步成长为三国初期的豪杰之一。


尤其他率领的并州骑兵,是三国初期为数不多的精兵劲旅,几乎战无不胜。


公元196年,吕布率兵偷袭刘备,攻占下邳,随后大败袁术,劝降萧建,把徐州下辖的五个郡全部收入囊中,成为实力非凡的一方诸侯。


此时若筹谋得当,吕布既可逐鹿中原一较高下,也可择明主做王佐之才,最不济还可割据自保。


然而,勇而少谋的吕布却选择了奢靡享乐,他终日饮酒狂欢,甚至克扣士兵粮草供自己挥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吕布安乐的日子没过多久,5万曹军就已兵临下坯,他赶紧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谋臣陈宫提议:“在城外布奇兵,趁其千里奔袭未定,攻其不备,必可大破敌军。”


平心而论,这确实是转危为安的良策。


吕布却不以为然:“自古以来攻城比守城多花一倍力气,不如等敌人来到城下,待其进攻疲乏时,以铁骑出击。”


骄狂的吕布以为,他的铁骑劲旅能一直所向披靡,大杀四方。


熟料,曹操早有应对妙计,他将近千辆大车首尾相连,在外围筑成一道坚固防线挡住骑兵,内围则配以强弓利箭,把吕布打得溃不成军。


眼看城将失守,陈宫再献一计:“曹军粮草有限,若将军领兵城外,我来守城,这样前后夹击,互为犄角,不出一月,曹军必然撤退。”


吕布连呼“妙、妙。”


不料,回家收拾行装时,其妻哭道,“将军孤军远出,倘城中有变,妾还能给将军当妻子吗?”


有句话说得好,“儿女情长,英雄志短。”


看着泪眼婆娑的娇妻美妾,吕布顿时斗志全无,再也不提突围之事,气得陈宫捶胸跺脚,直呼“吾等死无葬身之地也”。



正如毛宗岗评价所说,“恋妻妾者,如游釜之鱼。”


大敌当前,吕布一心计较着个人得失,一次次地错失良机,最终只能像锅里游着的鱼一样,无奈地坐等待毙。


气度,决定了做人的温度


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


付出真心,才能收获温暖;给予寒冰,得到的只能是冷意。


吕布麾下也不乏人才济济,但他却自恃勇武,时常孤傲自负,鲜有容人之雅量。


高顺有勇有谋,治军有方,濮阳之战,他用声东击西之术,大败曹军数位大将,接连拿下5个大寨。


徐州之战,他又以破竹之势直捣曹军后方,让夏侯惇差点丢了另一只眼睛。


更难得的是,高顺对吕布忠心耿耿,仅凭口音线索,就迅速纠出了刺杀吕布的反叛者,让一场叛乱消于无形。


可吕布非但不重用高顺,还担心他功高震主,夺他兵权,每每大敌当前时,又让他带兵冲锋陷阵在前。


虽然高顺毫无怨言,但忠诚能干者的境遇如此可悲,又怎能不令他人心生波澜。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不怒不言只是未到伤心时。


公元199年,下邳被困数月突围无望,军中人心浮动,有人偷了部将侯成15匹战马投诚曹军。


庆幸的是,侯成发现及时,夺回战马,挽回了损失。


诸将纷纷前来庆贺,侯成开心不已,亲自带着美酒吕布同欢共饮。


没想到,正碰上吕布心情烦燥时,他怒斥道:“我才下禁酒令,你却召集众将饮酒,难道是想造反谋杀我吗?”


旋即,吕布一脚把侯成踢翻,命人推出去斩了。



众将苦苦哀求,吕布才收回成命,改为杖打五十背花。


人世间,最难得的是人心,最易失的也是人心。


侯成邀功酒没喝成,还差点丢了性命,虽然挨打的是他一个人,但寒的却是众将的心。


当晚,侯成好友宋宪、魏续等人前来探视,无不气恼地说:“布只恋妻子,视吾等如草芥,他既无仁无义,我等弃之而走,何如?”


三人说干就干,侯成趁夜盗走赤兔马投降曹操,宋、魏则做内应打开城门迎曹军,并趁吕布睡熟之际绑了吕布。


正所谓,你让别人寒心,别人就对你死心。


一代无敌飞将军,就这样成了任人宰割的阶下囚,人生也走到了尽头。


人品,决定了人生的终局


吕布被俘后,被捆得结结实实地押到曹操堂前。


曹操尚未言语,吕布却大呼:“从今以后,天下定矣。”


曹操诧异地问:“此话怎讲?”


吕布傲然答道:“明公您最担心的不就是我吕布嘛,现我臣服于您,以后我领骑兵,您领步兵,何愁不能平定天下!”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曹操不免有些心动,如果吕布真能诚心归顺,定能如虎添翼,他抬起手来,准备下令侍卫松绑。


正在这时,刘备连忙提醒道:“不可,明公难道忘了丁建阳和董卓的结局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吕布对自己的义父尚能手起刀落,谁能保证他日不会生异心。


曹操立即喝住侍卫,并当场下令,将吕布推出大堂,用丝带绞死后再斩首示众。


心有不甘的吕布怒骂刘备:“大耳儿,最不可信任,不记得辕门射戟了吗?”



他至死都不明白,他四处投奔,也曾帮助过别人,为何关东诸将却不容他,都想杀他?


其实,凡事都有因果,做人到最后拼的不是能力,而是人品。


早在吕布将义父丁原一剑刺死的时候,他悲惨的结局早已埋下伏笔。


因为于吕布而言,丁原不仅是他的恩师,更是对他恩同父子,情逾骨肉的义父。


可惜,吕布到京城后,嫌他官小,为了一匹赤兔宝马,一份高官厚䘵和千两黄金,竟以丁原首级为礼,倒戈董卓,认恶贼为父。


随后,又因美女貂蝉,吕布与王允合谋,亲手杀死了董卓。


虽然在汉末那个混乱时期,背叛故主,择良木而栖之事屡见不鲜,但唯有吕布被诟病于今。


刘备成事前,在曹操、袁绍、孙权等人间频繁更换门庭;曹操起兵时,得过袁绍提携,最终他又把袁氏兄弟打得吐血而亡。


但这些过往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人人称颂的英雄、明君,因为他们没有像吕布般不仁不义,见利忘义。


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人这一生,能力只能决定你走多快,但人品却能决定你能走多远。


出卖人品的人,最终将自食恶果,自掘坟茔。



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吕布一生,虽出身贫寒,却手握一副好牌,他精于骑射,巧遇贵人,弱冠之年便以武起家,名噪四方。


不料,却因做人做事没有高度,少了温度,丢了格局,最终人生惨烈。


人生在世,往往不是在事上比大小,而是在格局上比修行。


遇事往远处看,把视野放宽;行事往平处立,把胸襟放大;为人往宽处行,把格局做大,这才是成就美好人生的不二法门。


当你的格局越大,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余生,愿你我都能心胸开阔眼界宽,成为内心光芒万丈的那个人。


作者 | 心然,沙场客,文艺范,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诗与远方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 2025-09-13 19:12
收藏
1
上一篇:暗黑破坏神3国服技术测试圆满落幕,正式上线开启新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