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平猴魁,关于其茶名由来,你了解多少?

是的,我了解太平猴魁茶名字的由来。它的命名与产地、传说和茶叶的外形特征都有关联:
1. "产地 (Place of Origin):" 太平猴魁产自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因此,“太平”二字首先指明了它的原产地。
2. "传说与特征 (Legend and Character):" 关于“猴魁”的由来,流传最广的是一个传说故事: 清朝末年,黄山区(时称太平县)猴坑村(今猴坑、猴岗、颜家等村)的茶农王魁成(或说王老二)在山中发现了一株形态特别的茶树,叶片硕大、两叶抱一芽,挺直尖削,色泽苍绿匀润。 这位茶农非常珍视这株茶树,悉心照料,并尝试将其繁殖。制成的茶叶外形独特,扁平挺直,两叶抱一芽,色泽苍绿匀润,白毫显露。 因为这株茶树被发现于猴坑村,而且其形状酷似一只蹲坐的猴子(叶片的尖削和舒展形态被想象成猴子的姿态),并且茶农王魁成(或其号“魁成”)与“魁”字谐音,所以人们便将这种茶叶称为“猴魁”。
3. "外形特征 (

相关阅读延伸:关于太平猴魁茶名字的由来,你了解吗?

安徽省黄山区是中国名茶之乡,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的唯一产地。太平猴魁以其特殊的工艺、上乘的质量、独特的风格、百年的辉煌,在茶界曾荣揽天下殊荣,拥有许多耀眼光环,那太平猴魁是什么茶呢?


太平猴魁是绿茶

太平猴魁属于未发酵茶,采用绿茶的制作工艺加工制成,所以太平猴魁属于六大茶类中的绿茶。太平猴魁制作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杀青

用直径70厘米的桶锅,锅壁要光滑清洁。以木炭为燃料,确保锅温稳定。锅温110℃左右,每锅投叶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历时2-3分钟。杀青结束前,要适当理条。杀青叶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毛烘

按一口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为100℃、90℃、80℃、70℃。杀青叶摊在烘顶上后,要轻轻拍打烘顶,使叶子摊匀平伏。适当失水后翻到第二烘,先将芽叶摊匀,最后用手轻轻按压茶叶,使叶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边烘边捺。第三烘温度略降。仍要边烘边捺。当翻到第四烘时,叶质已经干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足烘

投叶量250克左右,火温70℃左右,要用锦制软垫边烘边捺,固定茶叶外形。经过5一6次翻烘、约九成干,下烘摊放。

复焙

又叫打老火,投叶量约1900克。火温60℃左右,边烘边翻。切忌捺压。足干后趁热装筒,筒内垫箬叶,以提高猴魁香气,故有"茶是草、箬是宝"之说。待茶冷却后,加盖焊封。


太平猴魁的功效

1、利尿

太平猴魁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

2、减肥

太平猴魁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


发布于 2025-09-12 12:13
收藏
1
上一篇:太平猴魁,探寻其命名背后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100篇茶叶入门知识普及第9篇,探秘特种绿茶珍品——太平猴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