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11月11日,这一彼时尚未演变为购物狂欢节的日子里,巴勒斯坦政治家亚西尔·阿拉法特与世长辞。
新闻一经发布,世界各地的媒体纷纷展开报道。不管是阿拉法特的友人还是对手,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感。
中东政坛那位曾威风八面的“不死鸟”阿拉法特,确实离世了。
在一个夜晚的时间里,巴勒斯坦有无数新生儿被取名为“阿拉法特”,悲痛的民众只能借助这种方式来抒发内心的哀伤。
这位巴勒斯坦的硬汉,一生成功避开了以色列的无数次暗杀,是个即便遭遇空难、飞机断成三截仍能幸免于难的强者,最终告别了他深爱的祖国。
此人已然离世,这位政治家已辞世多年,然而他的故事却并未终结,国际新闻始终追踪报道着阿拉法特的家属,特别是将镜头对准阿拉法特生前的美丽妻子、遗孀苏哈·阿拉法特。
大美女苏哈以自己半生的时间,证明了当年62岁的阿拉法特迎娶28岁的她并非一时糊涂,她绝非只是个徒有美貌的花瓶。
一、传奇夫人苏哈·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曾参与四次中东战争,在1989年当选巴勒斯坦总统。实际上,出任巴勒斯坦总统并非美差。巴以冲突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而担任总统更是让他时刻面临被暗杀的危险。
在其任职期间,他承受住了极大的政治压力,调整国家针对以色列的策略,转而倡导和平,这足以使他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1993年,他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博瓦尼和平奖”,次年又斩获诺贝尔和平奖。
依据非精确统计,阿拉法特一生成功避开了57次暗杀行动。以色列在他周围安插了众多巴勒斯坦线人,这些卧底将阿拉法特的行踪情报传递给敌方,敌方则设法通过各种暗杀方式来除掉他。
因此,阿拉法特自然离世的那天,意味着那些试图暗杀他的人以失败告终,他们全盘皆输。
在阿拉法特离世后,他的妻子苏哈·阿拉法特依旧青春焕发。这位美人与阿拉法特这位强人之间的故事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苏哈的父亲身为巴勒斯坦人,是巴黎的一位知名大银行家,她的母亲则是颇具声誉的新闻工作者,也是巴勒斯坦当地通讯社的创立者之一。苏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像被群星环绕的月亮,被家里当作公主一般宠爱。
苏哈于巴黎长大,在她二十来岁时,阿拉法特,一个男子,使她成为了全巴勒斯坦的公主。
1988年,阿拉法特前往突尼斯,他未曾料到这辈子还能拥有一份爱情。当他第一眼见到苏哈时,便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心中“于巴勒斯坦结婚”的誓言竟罕见地动摇了。
1991年秋季,阿拉法特作出决定,迎娶这位比自己小了整整34岁的人成为妻子。四年之后,苏哈为阿拉法特生下一个女儿,名为扎海娃。
次日,苏哈所在的医院发生了炸弹爆炸案。刚生产完的苏哈镇定自若。她与阿拉法特的结合,让自己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之中。
在一定程度上,苏哈称自己始终渴望过上平静且幸福的生活,身处高位实则极为不自由。媒体对她和阿拉法特的过度宣传,让她感到诸多不安与难过。
她多次表明:“实际上,我真的早已忍无可忍了,我不想始终待在聚光灯的笼罩下,毕竟灯光过于强烈,会将人灼烧至化为灰烬……”
故而,2004年对苏哈而言是一种解脱,她总算得以稍稍歇一歇了。阿拉法特的时代已然落幕,“阿拉法特的妻子”这一身份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苏哈好像到了跟关注她的媒体告别的时候了。
有时事情并不如她所预想的那样,阿拉法特离世后,紧张对峙的氛围在不断扩散。苏哈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之间还会有一场激烈争斗,获胜者将能得到阿拉法特留下的价值达60亿美元的巨额遗产。
几乎在阿拉法特去世的那一刻,反对苏哈的人便编造出苏哈是基督徒,当年嫁给阿拉法特心怀不轨。而且他们还称,苏哈知晓在瑞士、马来西亚等地区的银行里,有许多属于阿拉法特财产的账户。苏哈立刻予以回击,宣称自己要以妻子的身份继承一部分遗产。
然而,阿拉法特所属政党巴解组织的谈判代表仅仅冷淡地回应她道:“很抱歉,夫人,阿拉法特的所有生命与财产将永远归属于巴解组织。”
这桩事儿并非巴解组织凭借手中有武器就仗势欺人,毕竟几乎全体巴勒斯坦人都持有相同看法,哪怕阿拉法特富得堪比一国之财富。
然而,他的绝大部分资产是与阿拉法特毕生所投身的事业相关的,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运动支持者的捐赠款项,另外还有许多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登记在阿拉法特个人名下的资金。
二、遗产
直至今日,仍有人觉得苏哈在阿拉法特离世不久就提及遗产事宜极为不妥,丈夫刚去世,此时就去争抢遗产实在太过无情。
不管怎么说,苏哈与巴解组织开展了一场不为外界知晓的谈判。凭借自身的手段和影响力,苏哈最终争取到了一些优渥的条件,即巴解组织答应一次性为苏哈提供2000万美元作为生活费。
不仅如此,在苏哈的后半生里,巴解组织每月都会向苏哈母女提供3.5万欧元的生活费用。
然而,这并非毫无代价。苏哈被要求今后不得再涉足任何政治事务,更不许公开表达政治观点,毕竟此前已有类似的先例。
二十世纪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与苏哈碰面,二人就巴以冲突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观点,彼时巴勒斯坦因苏哈的言辞背负了巨大压力。
听闻之后国家还要供养这位遗孀,巴勒斯坦民众皆愤懑不已,对她的好感瞬间消散。在普通人看来,苏哈的生活堪称奢靡。她在巴黎拥有一辆蓝色宝马轿车,而这辆车足以让一千名巴勒斯坦贫困民众过上优渥生活。
苏哈长期身着知名品牌服饰,奢华程度让身边人都劝她行事收敛些以贴近民众。当年阿拉法特每月可自由支配的1000万美元资金,到后来都落入了苏哈手中,那些本应用于购置武器、抚恤烈士的款项,都变成了她衣橱里一件又一件时尚的衣物和包包。
即便苏哈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般过分,她的全部装扮加起来甚至不如巴勒斯坦的一枚火箭弹值钱,但人们就是看不惯她,并不认可她,她被视作巴勒斯坦的“窃国大盗”。
苏哈在舆论的漩涡中缄默许久,未发一言。诸多媒体宣称她坐拥60亿资产,然而她心里清楚,这不过是个闹剧而已。2007年,即她丈夫离世3周年之际,苏哈这位不同寻常的女性开启了自己的反击。
在这之前,她始终与媒体维持着一种似有似无的关联。
在这一年,苏哈出人意料地接受了一家英国媒体的采访,她语出惊人地表示,这些年来自己的生活状况十分糟糕,她和女儿每个月仅依靠1万美元的抚恤金维持生计,而这笔抚恤金是阿拉法特离世后她唯一的经济收入。
苏哈神情伤感地表示,过去这3年她始终处于半隐居的状态,然而围绕在她身边的流言蜚语却迟迟未曾散去。
2004年11月,她眼睁睁看着飞机将丈夫送往巴勒斯坦,刹那间陷入孤苦伶仃之境。无奈之下,她只能仰仗阿拉法特生前好友、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的援助,在北非的突尼斯生活。
由于苏哈近期陷入重大绯闻,记者持续追问她。就在不久前,突尼斯政府意外宣布撤销苏哈的突尼斯国籍,缘由竟是她卷入了突尼斯高层的桃色丑闻。
苏哈和总统夫人的弟弟产生了暧昧关系,并且总统夫人的弟弟对苏哈所拥有的巨额阿拉法特遗产继承权十分觊觎。鉴于此,突尼斯总统经过利弊权衡,最终只能将苏哈驱逐。
三、后来的故事
面对记者的步步紧逼,苏哈从容表示阿拉法特是自己此生最爱的男人,随后不再谈及此话题。
在探讨突尼斯驱逐苏哈的原因时,苏哈在出访利比亚期间,与彼时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卡扎菲会面。苏哈凭借自己阿拉法特遗孀的身份,竟向卡扎菲伸手要钱以获取资助。
缘由在于阿拉法特的遗产并非归她所有,她根本没办法取出这笔钱。
卡扎菲对阿拉法特极为敬重,因而出手大方。然而,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未曾料到,没过几日,卡扎菲竟致电给他,言语间不断指责本·阿里为何连照料阿拉法特遗孀这般小事都处理不佳。
本·阿里接起电话,遭受指责后一头雾水。他分明为苏哈提供了一座隐蔽且风景优美的别墅,怎么会被说照顾不周呢?本·阿里先是觉得尴尬,随后转为愤怒,直接下令剥夺了苏哈母女的国籍。
直至如今,苏哈都未提及她被迫离开突尼斯的缘由。然而,她回忆起自己是被钟爱的突尼斯驱逐出去的,全部行李都被丢到了大街上,景况十分凄惨。
表面上拥有六十亿身家,实则一贫如洗的苏哈开启了流亡之路。苏哈带着女儿几经辗转来到马耳他,她在这儿有个亲戚。不过也有说法称是卡扎菲再度出资提供援助,卡扎菲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最奢华的街区为苏哈母女购置了一套富丽堂皇的住宅。
当年,这套住宅的售价高达100万欧元,而且卡扎菲为苏哈母女安排了3名贴身保镖,以保障她们的安全。
然而,这一说法迅速遭到了苏哈的否定。她略微犹豫了片刻,声称自己的这套房子并非卡扎菲所赠,而是“一位极为喜爱阿拉法特的商人提供的”。
苏哈并未提及这位商人究竟是谁。
2011年1月,突尼斯国内长期存在大规模骚乱与抗议声浪,在此情形下,本·阿里不得不解散他所领导的政府,携妻子和子女流亡至沙特。而卡扎菲的下场众人想必早已知晓,他被推翻后根本无处可逃,最终在惨烈的战争中凄惨死去。
尽管苏哈未曾再提及曾向她施以援手的利比亚和突尼斯这两个国家,但众人仍能察觉到,这位遗孀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到了后期,尽管苏哈心里不太乐意,但还是开始主动找媒体对她进行访谈。和阿拉法特还在世时她对媒体的反感不同,如今她需要媒体对她仅存的新闻话题性加以报道,缘由很简单,她得挣钱来维持自己和女儿的生活。
苏哈曾携女儿一同公开露面,她与阿拉法特之女名为扎赫瓦,容貌神态很像阿拉法特。当记者打算向扎赫瓦提问时,苏哈马上对记者表示,自己女儿钟情文学与艺术,对政治毫无兴趣,长大后或许会成为画家或者律师。
苏哈所说的这番话,毋庸置疑是一份“安全声明”。毕竟她心里清楚,身为阿拉法特的女儿,这一身份本身就如同枷锁一般。她期望向全世界传达这样的信息:阿拉法特的遗孀和女儿如今已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别再对她们抱有任何不良企图,她们实在是疲惫不堪了。
她多次表明不想带着女儿返回故土巴勒斯坦。然而,2012年,苏哈再次出现在电视台,此次她打算探寻自己丈夫离世的真相。
她表示,自己对当年阿拉法特是遭他人下毒身亡一事存疑,那时还没来得及进行尸检,尸体就被巴勒斯坦相关人员带走了。
苏哈能获取这一消息,是由于和阿拉法特生前交情甚笃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特意提醒,他借助隐秘途径透露阿拉法特的离世存在“蹊跷”之处。
出于昔日的夫妻情分,这个女人将自己当作筹码,做了一场最后的冒险尝试。这与她一贯小心翼翼、聪明谨慎的风格大相径庭,甚至显得有些愚笨,而她这么做仅仅是想弄清楚丈夫是否是遭人谋害而死。
她要有极大的胆量,才能够为离世之人讨回公道。然而,自己凭借勇气所换来的,不过是调查报告里一个普普通通的“死因正常”结论。
面对这一结局,苏哈再度陷入了沉默。她自始至终都没能拿到那六十亿美元,也未能证实自己的丈夫是死于不正当的毒杀。从此时起,她开始降低自身的影响力,打定主意做个平凡人。
她时常向自己的女儿传授阿拉伯的辉煌文化,还曾为女儿念诵她父亲往昔读过的经文。时至今日,也就是2022年,她和扎赫瓦已在法国安家落户。然而,有传闻表示,女儿扎赫瓦时常悄悄返回巴勒斯坦。
在巴勒斯坦,扎赫瓦宛如整个国家的尊贵长公主,天生就具备一般人所没有的威望和影响力。苏哈曾经宣称女儿未来要成为画家和律师,如今看来,这愈发像是一场谎言。然而,没人能洞悉她内心的谋划。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要是没有她的默许,女儿断然不会回到巴勒斯坦。
很多人都认可,前总统夫人苏哈远比人们所了解的更加聪慧。她的所作所为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奠定了安稳基础,除了得益于阿拉法特遗留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位女性的智慧。
参考文献:
1.《致敬老战士:阿拉法特军事生涯的回顾与缅怀》;苗鹤青;《国际展望》;2004年第23期
2.《与阿拉法特作别》;殷罡;《财经》;2004年第22期
3.《苏哈:非凡女子——阿拉法特遗孀八年辗转漂泊之路》;谢来;《新华月报》;2012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