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瞬间说百年」1960,气吞山河的石油大会战,铸就辉煌石油传奇

让我们用“百个瞬间说百年”的视角,聚焦1960年那场“气吞山河的石油大会战”。
"1960:气吞山河的石油大会战——百个瞬间说百年中的关键脉动"
1960年,对于刚刚经历完新中国成立初期重重困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国际上,中苏关系急转直下,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对中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被视为国家命脉的石油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面对“石油靠外国,工业没希望”的严峻形势和外部封锁,一场规模空前、气吞山河的石油大会战,在共和国的西北大地——甘肃玉门,拉开了序幕。
"这个“瞬间”,不仅仅是数字的叠加,更是意志的凝聚和精神的彰显。"
1. "“油龙”初醒的呐喊 (The Awakening Roar):" 当苏联专家的图纸被烧毁,设备被撤走,玉门的油矿工人们没有沉沦。老一辈石油人王进喜(后来被誉为“铁人”)等,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壮志,喊出了时代最铿锵的口号。这不是一个人的呐喊,是整个石油队伍、整个民族不屈精神的爆发。"这是大会战的号角,是决心的宣告。" 2. "人拉肩扛的奇迹 (Miracle of Muscle

相关阅读延伸:「百个瞬间说百年」1960,气吞山河的石油大会战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内消费的石油基本上靠从外国进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石油勘探开发。1955年,开始对东北松辽盆地进行地质勘查。1959年9月,在松辽盆地发现“大庆油田”。1960年2月,中央决定在黑龙江省的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会战得到全国各方面的大力支援。

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决心,以“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白天和黑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在不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有没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等“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吃大苦,耐大劳,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顽强拼搏,创造出辉煌业绩,再现出伟大的奉献精神,培养和锤炼了一支敢打硬仗、勇创一流的英雄队伍。

经过3年多的奋战,到1963年,中国高速度、高水平地探明和建设了一个年产600万吨原油的大油田。到1965年底,中国实现了国内消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其中,大庆油田提供的高产原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64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大庆经验的传播和推广,对振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开发大庆油田过程中,培育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总策划:周红军

监制:朱永磊 安传香

策划:翟子赫 王莹

文案:王莹

设计:樊珊珊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华网新闻中心出品

点击以下图片进入更多往期回顾

发布于 2025-09-09 23:13
收藏
1
上一篇:狂怒2首发即遭破解,外媒热议D加密防护力不足引质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