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惊现速冻奇观!60年一遇极寒冬天已拉开序幕?

这个说法有点夸张和绝对了,需要澄清一下。
首先,“速冻”模式通常是指气温"急剧下降",而不是整个10月都持续极寒。10月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秋季,虽然气温开始下降,但通常还不是最冷的季节。
其次,“60年极寒冬天”这个说法没有依据。气候是复杂变化的,用某一个年份或几十年的数据来断言一个长达数月的冬季会持续60年极寒,这是不符合气候科学规律的。气象变化是短期的、局地的,而“极寒”通常指的是某个特定时段(比如冬季)气温远低于常年正常水平。
"实际情况是:"
1. "气温下降是正常的季节变化:" 10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各地获得的热量减少,气温开始普遍下降,天气逐渐转凉,这是自然规律。 2. "极端天气可能发生:" 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包括10月出现寒冷天气,甚至寒潮。但这只是短期现象,不代表整个冬季或未来60年都会如此。 3. "关注权威气象预报:" 预测未来天气,特别是冬季气候趋势,应参考国家气象部门发布的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而不是基于“60年极寒”这样耸人听闻的说法。
"总结:"
10月气温下降是正常的秋季特征,可能会出现寒冷天气,甚至寒潮,但这并不意味着“速冻

相关阅读延伸:10月就开启“速冻”模式 60年极寒冬天开始了?

云南的秋天总是给人秋高气爽的感觉,然而从上周五开始,全省大部地区出现了长达一周的阴雨天气。“拉尼娜将形成持续升级至2021年,今年或遇60年极寒冬天……”这样的说法,开始在云南人的微信朋友圈频繁出现。从昨天开始,虽然气温逐渐回暖,但是大家对于“这个冬天到底会有多冷”的疑问并没有消除。

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究竟是什么?省气候中心正研高工郑建萌介绍,在气象上,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水的表面温度出现大范围持续偏冷,当偏冷强度和持续时间长达一定条件的时候,就认为是形成了一次拉尼娜事件。相反,如果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海水的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偏暖现象,则是形成了大家更为熟悉的厄尔尼诺事件。

今年8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表面温度持续偏低0.5℃以上,目前,偏低幅度已经达到1℃,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这种状态还将持续,预计将在今年冬季达到峰值。也就是说,今年冬季将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郑建萌表示,由于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暖交替的年际变化现象,因此拉尼娜事件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在拉尼娜事件盛行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会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比较大。”

“拉尼娜年”云南易出现阶段性区域性低温

在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是否会像微信朋友圈里说的一样,给云南带来6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对此,郑建萌表示,拉尼娜事件的出现与全省冬季的冷暖并没有必然联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全省的气温呈现出变暖的趋势。

“一般情况下,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我省容易出现阶段性、区域性低温的现象。”郑建萌说,进入新世纪之后,2000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6年、2017年这8个年份的冬季都处于拉尼娜事件中。但这8年里,从全省冬季平均气温来看,只有2007年气温偏低,剩余的年份气温略高到偏高。相反,在2006年、2013年、2015年这3个没有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年份里,我省冬季的气温反而稍偏低。

回顾气象资料,1961年以来,全省最冷的冬季出现在1982年,当年冬天全省平均气温仅有8.4℃。而最暖的冬季出现在2018年,全省冬季平均气温高达12℃。

刚过去这波降温并没有刷新历史纪录

10月16日开始,一轮冷空气将云南大部地区“速冻”,持续了一周的阴雨天气,让不少小伙伴直呼“10月份就过上了冬天”。这次过程中,除了滇西西部地区气温偏高外,全省大部气温偏低,滇中及以东地区偏低2~4℃。对于这次天气过程,郑建萌分析认为属于一次较严重的阶段性低温天气过程。

“虽然大家感觉很冷,但是就10月份的历史情况来说,这次过程并没有刷新纪录。”郑建萌说,10月对于云南来说,是季节转换的时间,一般来说,上旬气温偏高,而中旬气温开始逐渐走低。在过去的这一波天气过程中,10月16日至22日气温偏低明显,全省平均气温为15.4℃,比10月中、下旬常年气温偏低了1.5℃,但并未突破历史纪录。就本世纪来看,2007年的同期比此次过程还要低0.3℃。而具体到昆明站来看,10月16日至22日的平均气温为12.8℃,比10月中、下旬常年气温偏低了2.7℃。本报记者 孙琴霞

来源: 春城晚报

发布于 2025-09-07 13:13
收藏
1
上一篇:和平精英极寒模式隐藏彩蛋曝光,官方悄然撤下引发玩家热议 下一篇:和平精英极寒模式惊现人机暗改!这一调整多数玩家竟浑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