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深夜里,总有一盏灯为你而亮,你觉得会是哪里?
在深圳,这样的答案可以是:24小时书吧。
在深圳的中轴线上,自2006年起,就坐落着一家全国唯一连续经营18年不熄灯的书吧,不分昼夜陪伴着热爱阅读的深圳人。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即使整个城市都沉入黑夜,这盏灯也为你亮着……深圳近乎是全国阅读推广最好的城市,可以不加之一。”
如今,这座被称为“爱阅之城”的城市,又将迎来它一年一度的专属庆典。
“1+5+N”活动框架、五大亮点第25届读书月从“新”出发10月30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第25届深圳读书月将于11月2日正式启动。
回首2000年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在深圳书城罗湖书城广场正式启动。在中小学生代表的琅琅读书声中,这个城市翻开了新的一页。
自此,每年的十一月,深圳满城尽是读书香。
诚品书店的创办人吴清友,曾这样讲述自己从事人文、艺术专业书店经营的初衷:“在参与竞争激烈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从积极、乐观、进取的单纯心境,转化为严谨、审慎并略带彷徨的疑惑。在不断的回顾与深思里,逐渐觉察心灵的匮乏与不平衡,试图追求一个自认较圆润而完整的生命。”
深圳设立读书月,是否也经历了与其一样的心路历程,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如今的深圳,新华社是这样评价的:“推广全民阅读,滋润精神,让深圳在书香中气质逐渐升华”。
视频加载中...
据发布会介绍,本届读书月的特点和亮点主要体现在聚焦改革发展与时代进步、聚焦双城共读与跨地域交流、聚焦深圳故事与文旅特色、聚焦阅读引领与全民参与、聚焦青年善读与启蒙阅读等五个方面。
总体来看,将按照“1+5+N”的框架展开,共计举行339项,2500场活动:
1是指一个年度钜献;
5是指五大内容板块——“名家领读、双城共读、全民乐读、青年善读、云端智读”,包括重点主题活动60项,其中主推活动30项、延伸活动30项
N是指28个成员单位主题活动,共计339项、2500场活动,并且在全市11个区设置分会场,突出全域联动。
“爱阅之城”深圳这样构建“书式区”如果说,读书月是一座城的事;那么,读书则是每个人的事。
早晨8点,深圳图书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队;直到夜深人静时,南书房、悦读大厅里依然亮堂堂,坐满了沉浸在书海世界的读者;早晚高峰地铁上,“上班族”手捧一本书,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
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的阅读指数为99.86分,创6年来新高。根据《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深圳居民图书阅读的日均时长为68.98分钟,2022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8本。在阅读时长和数量方面,深圳都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在深圳,与读书相关的情景,早已不限于读书月。
为了让“好读书”的深圳人更好读书,深圳也在不断努力。
近年来,深圳通过营造多元新型的全民阅读空间,让市民在“深圳速度”下,也可以享受“慢阅读时光”,在努力“搬砖”和自我成长之间实现平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千馆之城”深圳有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室)、自助图书馆1190个。其中1125个服务网点加入统一服务,149家基层图书馆实现垂直管理。
如今的深圳每1.68平方公里就建有1个图书馆,实现了区域和类别的全面覆盖;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627473平米,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355.27平米。
“阅读有点像是思想的健身。你有没有在一件让你觉得累、苦的事情上反复突破,摄取真正的精神食粮,让你的思想核心变得更稳固、更强大?同时,你有没有不断自省?如果有的话,你就可以度过无数情绪的低谷,抵御人生的很多波折。”
畅销书《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作者杨素秋,如此分享她对于阅读的看法。
听,又一年的文化闹钟已经响起。
秋日好时节,让我们共赴这场城市雅集,一起去读书吧!
主笔 / 谭诗靖
排版 / 谭诗靖
审校 / 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