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路线图”正式出炉,引领高等教育转型升级

这是一个关于“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路线图”出炉的重要信息。这通常意味着国家或地方政府层面已经制定了一套系统性的规划或方案,旨在对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学科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和优化。
"通常这类“路线图”会包含以下核心要素和目标:"
1. "背景与意义:" 分析当前学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重复、布点过多/过少、与产业发展脱节、同质化竞争等)。 阐述调整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等)。
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明确调整优化的方向和遵循的原则(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需求、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内涵发展、分类指导等)。
3. "总体目标与时间表:" 设定明确的、可量化的目标(如到某一年,学科专业结构是否更加合理,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数量,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情况,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是否完善等)。 规划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阶段和路线步骤。
4. "重点调整优化方向与领域:"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如

相关阅读延伸: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路线图”出炉

建立六项机制 实施六项行动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路线图”出炉

本报讯(记者高毅哲)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方案》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聚焦“四个面向”,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协同联动、试点先行,建立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方案》提出,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工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组;健全供需对接机制,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创新目录管理机制,缩短调整周期,加强研究生、本科、高职三类学科专业目录协同联动;完善分类发展机制,差异化推进基础类、应用类、战略类学科专业布局建设;改革评价考核机制,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完善促进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优化激励引导机制,统筹招生计划、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实施基础学科跃升行动,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中加大对基础学科支持力度;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实施学科专业内涵更新行动,加快教学内容迭代,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支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导师发展中心等高质量建设;实施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行动,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加强成熟模式的辐射推广。

《方案》要求,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强化支撑保障,各省份各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平稳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于 2025-09-04 17:13
收藏
1
上一篇:新华网文化观察,2025暑期电影档,观众市场双向奔赴共绘光影盛宴 下一篇:七夕浪漫邂逅,亚洲最大鲜切花市场等你来绽放爱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