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毒药秘术,蒙汗药、鹤顶红、鸠酒、淬毒的神秘用法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传说中的毒药。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虚构或传说中的物品,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更不可能像小说里那样轻易获得和使用。以下内容仅基于文学作品的描述,切勿模仿或尝试。"
这些毒药在古典文学(尤其是《水浒传》)中常被提及,其“用法”也大多围绕着一个核心原则:"隐蔽性和致命性"。它们通常被巧妙地融入食物、饮料或其他载体中,让受害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
以下是它们在小说中的描述性“用法”:
1. "蒙汗药 (Méng Huàn Yào - Meng Han Powder)" "性质:" 在《水浒传》中,蒙汗药通常指一种能让服用者"昏昏欲睡、失去知觉"的药物,有时也带有一定的麻醉效果。 "用法:" "粉末状:" 最常见的形式是粉末。施毒者会将粉末"混入酒、汤、菜肴或食物中"。 "效果:" 受害者一旦服用,会迅速感到困倦,不久便人事不省,如同醉酒。 "目的:" 主要用于"麻醉、控制"对方,使其无法反抗,以便进行捆绑、抢劫或其他目的。施毒者通常会趁受害者不备或放松警惕时下药。 "例子:" 《水浒传》中杨志

相关阅读延伸:蒙汗药、鹤顶红、鸠酒、淬毒这些毒药到底怎么用?

说起蒙汗药这东西,多半出现于武侠小说以及宫斗大戏,是各路大侠与南北宵小行走江湖的必备之物。

听来很是神奇,这东西有和水而服的,

也有往脸上一抹就搞定的,

还有直接拿个竹管喷烟雾的,

反正是功法强大,杀人放火皆乃利器!

但历史上真有这玩意嘛?

水浒传里有过三次记载,第一次是第十六回的智取生辰纲,讲述几个贩卖枣子的抠脚大汉用一大桶蒙汗药阴了官兵的故事!

首先从这点上来看,晁盖他们的蒙汗药并不是很厉害,最起码不是那种一触就倒的猛烈型,杨志等人DuangDuangDuang喝了几大碗才被搞定,足以证明蒙汗药效力一般。

再就是母夜叉孙二娘和催命判官李立开的人肉包子铺了,这二位也是使用蒙汗药的主,前者更是直接用蒙汗药来搞武松,但行走江湖的好汉总是除了一身实力外,还有强大的细微观察。

武松只一眼就看出了孙二娘酒里的猫腻,或可说明一点,在北宋,蒙汗药这东西还没有进行深加工,或者提炼不当,是有颜色或者含有其他味道的;所以老江湖一眼能够看出来,于是孙二娘被武松一顿胖揍,还得她男人跪下求武松别抽他老婆才得以幸免!

蒙汗药的记载颇多,主要成分现在被定义为三种,分别是草乌,曼陀罗,押不卢,其中曼陀罗最为出名,源自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秋季曼陀罗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即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不在这里赘述。

另附一则蒙汗药制作配方,听来颇觉可笑:

  • “找一匹白马,喂3天烟叶,然后在马的脚踝包白布,跑马到马出汗把布弄湿,回来把布拿下来,把汗扭出来,用蒸发的方式把水发干,留下来的白色粉末就是蒙汗药了...”

(图)水浒传影视剧照,孙二娘

再来说一下鹤顶红这东西,这比起蒙汗药来可就厉害多了,完全是要命的节奏,鹤顶红这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古代所说的鹤顶红其实就是红信石,一种天然矿物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呃,也就是砒霜了。

这玩意弄死的人可就不少了,武侠小说里吃了这玩意不死的几乎没有,宫斗大戏就更不用说了,还珠格格里,老佛爷赐死香妃的就是鹤顶红了,新白娘子传奇里,就连白素贞这样的神仙都能被鹤顶红折腾不少真元,足以说明它的厉害!最为出名的可能就是光绪皇帝,这位同志在死后百天就是被认定为砒霜中毒的。

当然也有人说大臣们的朝珠里就有鹤顶红,关键时刻用来的掉链子的标配,但具体不可考,毕竟大臣们权高位重,没几个舍得真自杀的!

(图)光绪帝

有什么酒是不想喝但又必须喝的呢?

在古代只有一种,那便是鸠酒

鸠酒,就是毒酒的意思。

据说鸠是一种似鹰的鸟类,其羽毛上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鸠酒。此酒毒性很大,一般无药可解。常用于帝王赐死臣子和后妃的。

被这种玩意杀了的人物多为英烈,枭雄!

其中有,王忽,李业,蒙恬,高长恭,林仁肇,独孤信,韦虎臣等等。

最为出名者当为精忠报国的岳飞!

鸠酒这玩意可能不上头,也可能一线喉,可以是清香型,也可以是酱香型,但试过的人都挂掉了,帝王权术之毒可见一斑!

(图)岳飞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给兵器上淬毒的东西了,这玩意广义太多,比较出名的有见血封喉之类,当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给兵器淬毒更是源远流长!

可能最为出名的就是那把荆轲用来刺秦的短剑了,相传是造剑高手徐夫人所造,并且淬了毒,但此毒究竟是什么,年代久远,难探究竟。

三国演义里,关羽中毒箭一事较为出名,原文如下:

  • 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

这一段落首先记载了毒性的猛烈,简单来讲,若是关羽见不到华佗,那他这膀子可就真让曹仁给卸了!

但纵观历史,死于毒箭,淬毒兵器的将士却是不多,一些蛇毒或许有些作用,但更多的稀奇古怪之毒连在大粪中搅搅都不如!

(图)关羽刮骨疗毒

四种毒药,蒙汗药多用于行走绿林,淬毒兵刃则多见于战阵之上,然而这两种皆不过是普通毒物,前者顶多算个谋财害命,后者也不过是时势必然。

真正要人命的东西还在朝堂之上,鹤顶红也好,鸠酒也罢,帝王心术之毒,才是可怕,纵观古今用毒,唯有皇家更胜一筹!

出手狠辣,见者毙命,前几天不正好那谁谁也挂掉了吗,却不知是鹤顶红还是鸠酒?

文 |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彭程

发布于 2025-09-04 10:12
收藏
1
上一篇:为啥不给子弹淬毒或造毒子弹?提高杀伤力实则没必要 下一篇:暗黑2重制版新篇章,小刀暗夜潜行,淬毒匕首助力死灵流派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