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给子弹淬毒或造毒子弹?提高杀伤力实则没必要

你的想法很有趣,也触及了军事武器发展中的一个点。确实,毒素可以极大地提高武器的杀伤力,让敌人失去战斗能力,甚至死亡。历史上,毒素和毒药在战争中被使用过(比如古罗马的弩箭涂毒,中世纪的一些武器等),现代也有化学武器,但出于非常复杂的原因,大规模使用毒子弹并没有成为主流:
1. "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 (最主要原因):" 《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严格禁止在战争中使用具有过分杀伤力或滥杀效果的武器,以及毒剂(化学武器)。 毒子弹,尤其是那些在命中后缓慢释放毒素、造成长期痛苦和折磨的子弹,极有可能被视为违反人道主义原则和《日内瓦公约》的武器。它们造成的痛苦和缓慢死亡是不人道的。 虽然常规弹药也会造成痛苦,但毒子弹的痛苦来源是化学作用,可能被认为更加残忍。
2. "控制和使用难度:" "毒剂本身的特性:" 要设计一种在弹头命中硬目标(如盔甲、掩体)后仍能有效释放毒素,但在软目标上又能快速生效,且不轻易在发射、运输、使用过程中泄漏的毒剂,技术难度极高。毒素需要合适的载体和释放机制。 "扩散风险:" 毒子弹如果设计

相关阅读延伸:为啥不给子弹淬毒或干脆造毒子弹来提高杀伤力?实在是没必要

最近世界动荡,四处战乱,看到有人在争论“子弹为什么不淬毒呢?淬毒威力岂不是大大提高,擦着就死挨着就亡,岂不美哉?”

说得有道理,但并不现实。

子弹淬毒的念头很早就有了,但是所有干这种事儿的人最后都发现,给子弹淬毒意义不大,还不如在弹头上刻两道花有效。

当然,真正有条件的人,比如某些特工,他们会使用特制的毒性子弹,比如添加了氰化钾或其它毒素的弹药,确保一击必杀。

苏联曾经为克格勃的特工们开发了一种被西方称为“特洛伊卡”(Troika electronic sequential pistol)的射毒手枪,这种枪发射氰化钾弹,一次可装填3发,通过电池击发底火。

扣下扳机以后,枪内电池会激发活塞前行,弹头会在出膛的时候粉碎,将其中的剧毒氰化钾喷出去,中者立毙。当年苏联内务部特工Khokhlov曾用这种手枪刺杀了流亡的俄国政客。

不过,特工们并不喜欢特洛伊卡,氰化钾一旦发生毒剂泄露就会要命;射击时的毒气雾化挥发也非常厉害,因此使用者必须服用一种中和剂进行防备,否则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先搞死了。

苏联特工Khokhlov使用的香烟盒毒弹枪

实际上,二战时苏联也曾经开发过毒剂子弹,1944年春,明斯克党卫军警察局长库尔特·冯·戈特伯格被两名苏联特工开枪打伤,他虽然只是受了轻伤,但在6小时后就死了。

经过德军调查,子弹是空心的,里面含有28克白色结晶的乌头碱粉末,由白铜包裹。这种子弹被德军称为“akonitinnitratgeschosse”,即“硝酸乌头丸”。

纳粹的秘密警察受此启发,将一种名为Ditran的抗胆碱能药放入9mm帕拉贝伦子弹中试验,据说Ditran能让人产生严重的精神错乱,但很快战争结束,这种纳粹毒剂子弹没了下文。

其实毒剂枪械并不好用,特工们能用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涂了蓖麻毒素的雨伞尖、装有氰化钾的的4-S110T喷雾烟盒、定时炸弹、食物下毒,或者干脆拎一把插满30发子弹的冲锋枪都比特洛伊卡这样的武器顶事儿。

战场上的士兵对淬毒子弹的需求比特工们还低,战场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颗子弹撂不倒的,如果不行就把弹匣打空为止。飞机大炮坦克,哪个东西杀伤力都比淬毒子弹高。

现代突击步枪的子弹杀伤力完全足够,如俄乌战场上惯用的AK74突击步枪使用了小口径5.45X39mm弹,这种枪弹恰好还有个“毒弹”的称呼。这是因为其杀伤效应非常恐怖,相比以前AK47的7.62 M43弹凶狠太多,动辄在人体内翻滚、破碎,能对软目标造成极为惨痛的杀伤,因此被人称为“恶毒的子弹”。

这样的子弹,士兵们塞了满满一弹匣,还怕打不死谁?打不死上机枪!

俄乌战场上还有比它们更厉害的全威力弹,如狙击枪、机关枪使用的7.62X54R。这些“7.62 Russian”杀伤力巨大,历史悠久,从沙俄时代打到十月革命又打到二战,上过SVD狙击枪,上过大盘机,上过老纳甘,也上过马克沁重机和PKM,直到今天仍然被苏式武器广泛使用。

而且普通子弹淬毒没有什么意义,步枪子弹在出膛时会经历高温与剧烈的内膛摩擦,枪械的枪管膛线分阴阳刻线,所以其实阳线比子弹头的直径要小,比如毛瑟7.92mm弹,实际是8mm弹,美式的7.62x51mm弹,实际是7.84mm弹,前面提到的AK的M43弹,标着7.62mm,实际却是7.92mm。

子弹这样从枪管中打出去,能大大提高气密性,也能让子弹跟着膛线的防线产生自旋,增加威力和射程。

所以,子弹等于是被“挤”出去的,被贴在管子里疯狂摩擦,弹头金属表面涂的那点毒两下子就给汽化和破坏了。

有人会说,那把毒药封在弹头里不就行了吗?前面不是说苏德都有装在子弹头里的毒子弹吗?

当然可以,但这就不是“淬毒”了,而且还有几个前提:

其一,你要确保兵工厂生产毒药弹头时不出幺蛾子,这种子弹肯定需要另开生产线和更换工艺。

其二,你要确保子弹内容的毒药不会过期失效,不会腐蚀弹头,不会因为储存问题坑自己人。

其三,你要确保子弹打中人后一定会破裂,让毒药迅速产生作用。

其四,你要为此承担国际法的违法问题和更高昂的弹药成本。

或者我们换种简单的方式来说——如果往子弹里插一条带空隙的钢条的杀伤力大于塞毒药,那还有什么用毒药的必要性呢?

实际上,子弹造成的伤口比普通的毒剂要厉害,如果不是见血封喉的毒药就别跟子弹比什么杀伤后效果。

子弹的杀伤与弓箭不同,弓箭主要是穿刺伤,而子弹在贯通过程中会释放能量,所以人等于是在被打穿的同时,还接受了一把大锤的敲击。

子弹贯通时还会因为烧蚀、冲击和翻滚,完全吃掉一块血肉,这被称为“永久贯通”,周围撑开的则是临时贯通。如果子弹破碎,还会形成多个贯通道,造成更剧烈的破坏。如果伤害到大血管和重要脏器,战场上人百分百玩完。

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里那个军医,他进攻雷达站时被击中肝脏,几斤止血粉都糊不住,很快就送了命。他这种枪伤根本没法治,当场倒在三甲医院的外科手术台上都难。

一颗破碎的子弹

除了脏器损伤和流血过多以外,被破坏的血肉,碎进体内的异物,子弹的铅头金属等,都会造成伤口的愈合困难,甚至危险的炎症反应,数小时内就会让人发起高烧,然后整体器官衰竭死亡。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电影电视剧中的硬汉们总要将子弹头取出,而非直接包扎伤口让其留在体内的原因,不抠出这些弹头,人的炎症反应会无休无止且愈发严重,越往后越麻烦,倒不如忍痛拿蒙古医法赶紧解决。

(当然,电视也是存在误区的,瞎做取弹手术和乱搞什么火药烧伤口都有可能加剧问题甚至直接弄死自己,小盆友千万不要学)

所以子弹淬毒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子弹不好淬毒,基本没法淬毒,也不用淬毒。现代子弹打死个人轻而易举,就算没打死,那些恐怖的中弹后效也足以令人痛不欲生,比中毒还惨。

发布于 2025-09-04 10:12
收藏
1
上一篇:淬毒之谜,非“suì dú”的解读与深层含义 下一篇:揭秘古代毒药秘术,蒙汗药、鹤顶红、鸠酒、淬毒的神秘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