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临终之谜,偈语漏洞引争议,宋江谋杀疑云重重?

这个说法确实很有趣,也引来了很多讨论。所谓的“漏洞”通常指的是鲁智深临终偈语中的最后一句:“"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须臾证果,历历在目。"从今改过,万劫难逃。"”
怀疑的焦点主要在于最后一句的矛盾性:
1. "前半句的自我否定":前两句明确指出了自己过去“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的恶行,并且认为这些恶行已经“历历在目”,即将得到报应(证果)。 2. "后半句的“改过”与“难逃”":最后一句却说“从今改过”,这似乎表明鲁智深在最后时刻有所醒悟,想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但紧接着又说“万劫难逃”,意思是即使他想要改过,也终究无法逃脱罪孽的惩罚。
"怀疑者认为的“漏洞”在于:"
如果鲁智深真的认为自己的恶行“历历在目”,即将得到“证果”(报应),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说“从今改过”?如果他真心改过,按照佛教逻辑,他应该能够减轻或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万劫难逃”又似乎在强调他无论如何都逃不过最终的惩罚。这似乎是一种逻辑上的矛盾:既承认恶有恶

相关阅读延伸:鲁智深临终偈语有一个漏洞,于是有人怀疑:鲁智深被宋江谋杀了?

鲁智深是梁山第一大侠,他的坐化让人十分惋惜,于是有人展开联想,说鲁智深临终偈语只是他金蝉脱壳诈死埋名计划的一部分,真正的鲁大侠一直在六和寺跟武松喝酒吃肉——朝廷给了武松十万贯赏钱,这些钱他们吃喝到八十岁也花不完。

但是也有人发现鲁智深临终偈语有一个漏洞,并且因此产生怀疑:鲁智深是不是被宋江谋杀了?

我们看《水浒》原著,就知道鲁智深跟宋江已经产生了矛盾:宋江让鲁智深脱下袈裟,“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鲁智深表示自己视功名利禄如粪土;宋江想给鲁智深找一个名山大刹当住持,鲁智深还是摇头。

鲁智深拒绝任何功名利禄,但是他也强调自己要一个比较好的归宿:“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两次被鲁智深拒绝,宋江十分不悦:“宋江听罢,默上心来,各不喜欢。”

隔阂已经产生,宋江接下来的做法更是让人大跌眼镜:鲁智深唯一的要求就是“留个囫囵尸首”,但是宋江却把装鲁智深的龛子一把火烧掉了,而且是当着奸臣童贯和一帮朝廷将官和梁山好汉的面烧掉的。

其实鲁智深不入朝受封,宋江是心中暗喜的,因为生擒方腊是首功一件,再加上有老种经略相公做靠山,鲁智深还俗为官,地位是要超过宋江的,鲁智深没了,这功劳就归了宋江。

这样看来,宋江是有谋杀鲁智深动机的——从秦朝建立军功封爵制度开始,历朝历代争功杀害战友的事情就层出不穷,连睡虎地秦简中都有记载。

鲁智深与宋江结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特别是在重阳节菊花大会上,两人针锋相对,差点闹出梁山第二次火并。

当时宋江高唱投降论调,武松率先站出来反对,宋江软硬兼施想说服武松,但是鲁智深一番话引起了梁山众好汉的赞同与共鸣:“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宋江又打又拉眼看就要达成所愿,鲁智深绵里藏针有理有据,一针戳破了宋江的招安泡沫,并且鲁智深也向宋江发出了明显的威胁:“你要给蔡京高俅磕头,洒家带着兄弟们走人!”

宋江对鲁智深恨得牙根痒痒,但是摄于鲁智深团队的强大实力(二龙山三大头领都不好惹,少华山史进是鲁智深铁杆兄弟,元老派林冲欠着鲁智深救命之恩),宋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睚眦必报的郓城押司小吏奈何鲁大侠不得,但是心中早已动了杀机,只要找到机会,他是一定会下手的。

鲁智深想诈死埋名金蝉脱壳,一切计划都很完美,不管计划的设计者是智真长老还是武松,在追求完美的时候都犯了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也给了宋江谋杀鲁智深的机会。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鲁智深“坐化”的过程:“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下一篇颂子……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鲁智深那篇临终偈语看起来好像是自己写的,这也给他“坐化”做好了铺垫。但是整个计划的漏洞也由此产生:智真长老和武松都忘记鲁智深不识字了!

这漏洞太要命了,鲁智深不识字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因为不识字,鲁智深还闹出过大笑话——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渭州府尹发出海捕文书,鲁大侠居然去看自己的通缉令:“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只听得众人读道……”

如果鲁智深识字并懂得大宋律法,他根本就不用流落江湖,因为当时郑屠手中有刀并主动袭击朝廷军官,鲁提辖打死他完全是在执行公务,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因为不识字不懂法,鲁大侠才吃了这个暗亏。鲁智深虽然头发剃掉了,但侠义之心并没有失掉,他平生没有读过一篇经卷,无论是在五台山文殊院还是在大兴国寺,都没有人教他识字。

在二龙山和梁山,鲁智深更是没有机会读书认字,武松千里迢迢投奔而来,这对兄弟每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让鲁智深拿笔练字,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

不识字的鲁智深忽然写出了一篇高深莫测的临终偈语,这怎能不让宋江生疑:“这和尚是不是想隐藏下来伺机重上梁山?”

鲁智深侠肝义胆,武松快意恩仇,他们见了昏君奸臣贪官污吏,那一定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一旦鲁武二人做出事来,宋江也吃不了兜着走。

宋江发现这个漏洞之后,第一时间把童贯张叔夜一起请来,以“拈香礼拜”的形式进行查看,同时也为宋江作证:鲁智深确实是没了。

读者诸君都知道,宋江是惯于杀人灭口的,为了免除后患,他把事情做绝了:“宋江教把鲁智深合个朱红龛子盛了,直去请径山住持大惠禅师,来与鲁智深下火。”

鲁智深在拒绝宋江高官厚禄诱惑的同时,已经强调要留个囫囵尸首,其实就是怕自己诈死之后被宋江一把火烧掉——龟息功闭气法可以装得像坐化,但是一把火烧起来,谁也忍不住。

施耐庵先生写水浒,一向草蛇灰线埋下众多伏笔,包括鲁智深失踪很长时间才出现并生擒方腊,可能都是智真长老的策划,这些门道当然瞒不过阴险狡诈的宋江,所以鲁智深假装坐化,恰好给了宋江实施谋杀的机会:既报了当年当众羞辱之仇,又长久免除了后患。

宋江有动机,有行动,而且还能从中获益免灾,他谋杀鲁智深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宋江的谋杀行动成功了吗?笔者认为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无论是智真长老还是武松,都是精明智慧之人,就连施耐庵先生可能也认为宋江谋杀行动失败了:“迎出龛子,去六和塔后烧化那鲁智深。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道几句法语……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

读者诸君请注意,施耐庵先生写的是“烧化那鲁智深”而不是“烧化鲁智深”,这个“那”字不是多余的——当年文字没有标点符号,这个“那”字,等于在“鲁智深”三个字上加了引号,意思是宋江痛下黑手烧掉的,只是个龛子而已,里面装的,根本就不是鲁智深本尊……

当然,说宋江阴谋失败,只是笔者一厢情愿的想法,最后的结论还是要请读者诸君来下:鲁智深强调要留全尸,宋江为什么一定要放火烧人?以智真长老和武松对宋江的了解,又怎么能不事先做好预案以防宋江杀人报仇灭迹?

发布于 2025-09-03 20:13
收藏
1
上一篇:郑屠罪孽深重,鲁智深怒打之,探究背后真相与复仇动机 下一篇:英雄杀武将深度解析,第005期精选武将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