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雷的常识大揭秘,今天带你全面科普手雷知识

我们来聊聊手雷。手雷是一种常见的单兵弹药,在军事和特定安防领域有广泛应用。下面是一些关于手雷的基本常识:
1. "定义与用途:" 手雷是一种由单兵携带和投掷,用于杀伤有生目标或摧毁轻型武器的爆炸武器。 主要用于防御、近战支援、清剿残敌、封锁区域或作为反器材(对轻型车辆、工事等)武器。
2. "基本结构:" "弹体 (Case):" 通常由金属(如钢)或高强度塑料制成,用于容纳内部部件并承受爆炸压力。 "引信 (Fuze):" 这是控制爆炸时间的关键部件。手雷的引信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 "瞬发引信" 和 "延时引信"。 "瞬发引信 (Immediate Action Fuze):" 投掷后立即爆炸,用于攻击暴露目标。 "延时引信 (Time Delay Fuze):" 投掷后需要经过一段预设的时间(几秒到几十秒不等)才会爆炸,用于攻击隐蔽或正在移动的目标,或者作为障碍物。 "炸药 (Explosive):" 位于弹体内部,是爆炸的主体,提供巨大的能量。常用的炸药有 TNT、RDX(奥克托金)、TNT/RDX混合

相关阅读延伸:关于手雷的常识你知道多少?今天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手榴弹是一种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弹药,也是使用较广、用量较大的弹药。它既能杀伤有生目标,又能破坏坦克和装甲车辆。手榴弹由于体积小、质量小,携带、使用方便,曾在历次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手榴弹是一种用手投掷的弹药,因17世纪、18世纪欧洲的榴弹外形和碎片有些似石榴和石榴子,故得此名。尽管现代手榴弹的外形有的是柱形,有的还带有手柄,其内部也很少装有石榴子样弹丸,但仍沿用了手榴弹的名称。

手榴弹的历史悠久,最先是中国人发明的。15世纪欧洲出现了装黑火药的手榴弹,当时主 要用于要塞防御和监狱。17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在精锐部队中配备了野战用手榴弹,并把经过专门训练使用这种弹药的士兵称为掷弹兵。到19世纪 ,随着枪炮的发展和城堡攻防战的减少,手榴弹曾一度受到冷遇。

1904年日俄战争中,手榴弹又在战场上发挥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战壕的兴起,手榴弹得到了广泛应用。当时较为典型的手榴弹有德国的木柄手榴弹和英国的菠萝形米尔斯式手榴弹等。这些手榴弹亦为后来手榴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手榴弹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空心装药反坦克手榴弹。当时手榴弹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改进发火方式,出现了方向碰炸机构,并开始应用在手榴弹引信上;②将空心装药结构用于手榴弹战斗部,成为反坦克手榴弹;③各种特种手榴弹相继出现,如发烟、燃烧、催泪、震晕手榴弹等;④新材料开始在手榴弹上应用。

20世纪中期,电子引信、钢丝缠绕的半预制和钢珠全预制高速小破片、塑料及其他非金属材料等在手榴弹上的应用,使手榴弹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的M26式手榴弹、英国的L2A1式手榴弹、比利时的PRB423式手榴弹等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典型产品。

发布于 2025-09-02 23:14
收藏
1
上一篇:山穷水尽之际,二战末期日军4式手榴弹,陶瓷外壳下的有限杀伤力揭秘 下一篇:枪战电影奇观揭秘,手榴弹被枪命中爆炸的真实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