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领跑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成果丰硕,五大创新经验绘制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新篇章

枣庄市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近年来在科学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绘就了新蓝图。以下是枣庄在科学教育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和成果:
"一、 主要成果:"
"青少年科学素养显著提升:" 通过科学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枣庄市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得到了明显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科学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枣庄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器材配置、科学实践活动等方面,为科学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枣庄市青少年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屡获佳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枣庄市在科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科学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 五大经验:"
1.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教育体系。" 枣庄市将科学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科学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建立健全科学教育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积极推进科学教育课程改革,

相关阅读延伸:枣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结硕果 五大经验绘就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新蓝图

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9日讯 8月29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5年枣庄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新闻发布会。枣庄市教科院教育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孔杰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2月,枣庄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省内仅有济南市、枣庄市、烟台市、日照市4个市和菏泽市牡丹区获评。一年来,枣庄市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以跨学科综合课程体系建设和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监测平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形成了独具“枣庄特色”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高位协调统筹 系统谋划了青少年科学教育蓝图

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枣庄市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工作方案》,明确了4项任务和7项措施。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10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枣庄市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工作协调机制,各区(市)相应建立推进机制,形成了区区有试点、校校有特色的协同推进体系。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调度机制的通知》,对小学科学教师配备情况、实验课程开设情况、跨学科教学实施等情况,每月进行调度通报。

聚力教研引领 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有力加强

建立完善科学教育教研激励措施,常态化组织科技创新优质课、科学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学生创新实验大赛等。常态化开展“科学教育专项课题”培育,2024年共立项54项课题,2025年继续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遴选实验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较强,且具备大赛指导经验的31名科学类学科骨干教师,组建枣庄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团队,研究开发科学综合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科学教育资源。

丰富活动载体 有力提升了青少年科学素质

立足课后服务,丰富科技社团。充分发挥课后服务补充作用,在课后服务中开设科学教育类、科技创新类等社团。为弥补科技社团教师数量不足问题,探索开展校外科技辅导员认证机制,通过引进具备校外科技辅导员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等形式,有效补充校内科技辅导员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开设科技类社团1491个,聘请科技辅导员510人,其中理科硕士类辅导员29人

常态化举办中小学校园科技节,在每年全国科普月活动期间,通过组织丰富的科技展示活动,全面营造科学教育浓厚氛围,覆盖全体在校中小学生。

家校协同,拓宽科学教育边界。为积极调动家庭参与科学教育热情,通过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推介,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技能,主动参与青少年科学教育之中,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氛围。全市共聘请中小学科技副校长122人,举办科学教育讲座460场次。

丰富赛事活动,搭建展示舞台。2024年5月,山东省科学教育现场会在枣庄市举行,同时举办枣庄市校园科技节、科学教育进校园等特色活动,为学生科学教育成果搭建展示舞台。2024年第十一届枣庄市科技节共设展位78个,评选出143件科学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优秀作品,4000余名学生参加展示交流。联合市科协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年度内开展活动12次,科普教育覆盖4.6万余人。2025年,全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达到万人,稳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60名在校学生在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73项。在山东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枣庄市学生获奖数量居全省第4位,共斩获一等奖31项,在刚结束的2025年全国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有3位学生获得“创新之星”称号(全省共19人),获奖学生数量居全省第二。

整合多方资源 探索建立了科学教育贯通培养“枣庄模式”

设立“墨子少年科学院”“鲁班少年工程院”,每年选拔一批具有特殊领域才能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项目式、主题式贯通培养。2024年组织28名枣庄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团队成员,设计开发了科学实验、综合实践、校外研学、科创赛事、编程等15门科学教育课程,在全市选拔60余名具有科学潜质的学生,举办了枣庄市首届中小学生科学营,有效探索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枣庄模式”。

密切联系相关部门形成科学教育合力。会同市科协、科技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科技馆+”助力“双减”科教融合行动方案》,实施“科技馆+校园”阵地建设、“科技馆+云课”课程开发、“科技馆+柔性人才”人力共享、“科技馆+科创大赛”实绩展示四大行动。与社区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观学习60万余人次。联合市科技馆建设命名了100所校园科技馆。

争取省级支持 。与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签订战略协议,在科技辅导员培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全力支持枣庄实验区建设,每年分批选拔具备科学创新潜质的学生,走进山东大学实验室、省科技馆、齐鲁空天科技馆、华为创新中心等进行研学实践活动,每年选拔60名学生,进入山东大学“齐鲁少年科学院”,参加大学实验课程贯通培养。

强化激励评价 有力激发了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力

设立教师节专项表扬。2024年教师节期间专门设立科学教育表扬专项,共表扬科学教育突出贡献集体7个、科学教育突出贡献教师等34人。薛城区、市中区、山亭区、台儿庄区等也在教师节期间对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及个人进行了表扬通报,极大调动了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学科教师的工作热情。2025年,继续在教师节表彰中对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建设青少年科学创新素养监测平台。开发建设集学生创新成果展示、学生科学素养监测、科创赛事平台、科创课程资源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少年科学创新素养监测平台,设计开发了成就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科学创新。

针对今年的全国科普月活动,枣庄市教育局已经进行了专门部署,每所中小学校均在全国科普月期间,组织覆盖全体学生的校园科技节,通过开展丰富的科学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持续营造青少年科普氛围,提升中小学生科学兴趣,涵养科学家精神。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发明创造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热情。

组织实施“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青少年科学教育沙龙、青少年科学教育校长论坛、科学实验剧展演等,涵养学生科学精神。

开展市级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展示活动,组织市级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类主题征文比赛等,鼓励具备潜质的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白名单”科创赛事活动,支持学校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支持,多渠道搭建科学创新平台。

闪电新闻记者 李环宇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布于 2025-09-02 22:12
收藏
1
上一篇: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闪耀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荣获73项大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