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深观察,制裁酿伊朗苦痛怒火,美国何时开启关键转折?

这是一个关于伊朗与美国之间因制裁关系而产生的问题。以下是基于当前情况和普遍分析的一些思考:
"标题:环球深观察丨制裁已成伊朗痛苦和愤怒之源,美国何时才能迈出关键一步?"
"核心观点:"
制裁,特别是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已经成为伊朗社会普遍的痛苦和愤怒的重要根源。这种制裁在未能有效改变伊朗核政策或政权行为的同时,却极大地加剧了伊朗民众的经济困境,限制了其与国际社会的正常交往,并为其国内的反美情绪和强硬派势力的巩固提供了土壤。美国虽然表达了与伊朗对话的意愿,但至今未能展现出一个被伊朗(尤其是其强硬派)所接受、且具有明确前景的“关键一步”。
"分析:"
1. "制裁的持续影响:" "经济痛苦:" 制裁导致伊朗石油出口锐减、金融孤立(被踢出SWIFT系统等)、技术引进受阻。这直接推高了伊朗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使得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急剧上升,基本生活物资短缺或价格飞涨,引发了广泛的不满。 "政治反弹:" 经济困境为伊朗强硬派提供了口实,使他们能够将民众的不满引向外部,即指责美国和“外部敌人”。这不仅巩固了伊朗现有政权,也使得寻求与美国对话或缓和关系的温和派更加困难。 "外交隔绝:" 制裁使得伊朗在地区和国际

相关阅读延伸:环球深观察丨制裁已成伊朗痛苦和愤怒之源,美国何时才能迈出关键一步?

来源:环球资讯+

法泽利和他的父兄在伊朗中部城市亚兹德经营着一家地毯企业,主要客户是外国游客和本国出口商。自从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以来,他们的客户数量急剧下降,生意一落千丈。

△法泽利

德黑兰的哈蒂法8年前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此后一直在与疾病作斗争。但是现在,她常用的一些特效药因为美国的制裁不能再进口到伊朗。作为一名慢性病患者,她的生存正日益受到威胁。

△哈蒂法

家住科尔曼省的出租车司机普罗塞尼曾经有着不错的生活。如今,美国的制裁使油价一路上涨,租车主顾也受制裁和疫情影响而大幅减少。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终日为生计发愁的普罗塞尼已经打消了要第二个小孩的念头。

△普罗塞尼

……

在伊核协议各方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再次举行会谈前夕,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网站刊发了长篇图文报道《制裁下的伊朗众生相》,近距离展示了美国的“极限施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给伊朗国计民生带来的无尽痛苦。

△NPR报道截图

“不在同一个房间”的背后

根据伊核协议各方日前商定的结果,6日的维也纳线下会谈将探讨美伊同步对等恢复履约的路线图,以推动伊核协议早日重返正轨。

这将是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恢复对伊制裁后,美伊双方首次“同台”。但从事前的一系列迹象来看,会谈前景并不乐观,而其症结就是美国的制裁。

众所周知,当前的伊核问题僵局源于美国特朗普政府2018年5月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实施以制裁为核心的“极限施压”。作为回应,伊朗在承诺相关措施“可逆”的前提下逐步中止了对协议部分条款的履行。

△当地时间2018年5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近期发文,通过今昔对比详解了美国制裁对伊朗的伤害:伊核协议2015年签署后,伊朗经济曾大幅增长12.5%;但到了2020年,处于美国制裁下的伊朗经济预计将萎缩4.99%。

△CNBC图表:伊朗经济最近一次增长还是在美国对伊实施制裁之前的2017年。

拜登政府上台后表示愿重返伊核协议,但却坚持伊朗应首先恢复履约。而伊朗则再三强调,首先解除对伊制裁是美国必须纠正的错误。包括中方在内的伊核协议相关方也多次指出,美方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是造成伊核局势紧张的根源,当务之急是美方取消所有相关对伊非法制裁,伊方则在此基础上恢复全面履约。

然而,在“谁该迈出第一步”的问题上,美伊双方互不相让、僵持至今。

鉴于此,美伊双方虽然都将参加6日的维也纳会谈,但预计不会有接触。用一位欧洲外交人士的话说,“伊朗和美国会在同一个城镇,但不会在同一个房间”。另一位西方外交官则表示,会谈或将以“穿梭外交”的方式进行。

△路透社报道截图

按照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的说法,美方预计不会与伊方直接会谈,但美方对与伊方直接对话“保持开放态度”。

△普赖斯

伊朗方面则反复强调,与美方的直接、间接对话都不会有。伊朗在这次会谈中只有一个已强调多次的诉求,即美国必须“一次性”完全解除其在退出伊核协议后施加给伊朗的制裁;伊朗不会接受任何“分阶段”解除制裁的建议。

△彭博社报道截图

“保留制裁”是新的施压手段?

现在距离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将满三年。就当前局面来看,美国是否解除制裁已经成了伊核协议何去何从的最关键因素。但迄今为止,无任何迹象表明美国会在这个问题上先迈一步,而美国政府显然也很清楚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底气不足。

在美联社的报道看来,美政府明显淡化了对6日会谈的预期。用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的话说,“我们预计不会立即取得突破,因为未来将有艰难的讨论”。

报道认为,美伊双方围绕制裁问题的僵局“有可能成为美国新一届总统外交政策的早期挫折”。

△美联社报道截图

目前各方对会谈前景可谓喜忧参半。伊朗外长扎里夫早就提醒,伊朗6月将举行总统选举,“这期间可能会发生许多事,因此对于美国来说,迅速采取行动是明智的选择”。

△扎里夫

西方舆论普遍担心,美国如果继续对伊朗保持强硬立场,将在6月之后迎来更强硬的伊朗领导人,届时伊核问题解决前景将更不乐观。路透社援引一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说,如果不能在两个月内达成协议,对于各方来说“肯定是个坏消息”。 

△路透社报道截图

伊朗政治分析人士柯什凯姆指出,美国直到现在仍在用制裁做文章,包括提出“分阶段解除制裁”,根本上还是希望继续遏制和削弱伊朗,以便为自己争取更多政治筹码。但伊朗不会一直等下去。

柯什凯姆:“美国从来都不是在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只是想遏制和削弱伊朗,所以伊朗人民认为,美国应适可而止。如果美国真的想做正确的选择,那么它还有最后的六、七周,或者说最多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未来美国方面没有任何改变的话,伊朗将会完全更改此前的策略。”


策划丨王坚

撰稿丨王雨芊

编辑丨林维 王琮 尚娟

签审丨李鹏 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


发布于 2025-08-28 00:1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披着“正义之师”外衣的谎言包装真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