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hinkPad T14锐龙版 2022(Gen3)的整体印象
实话实说,我对T14 Gen3 2022锐龙版的初印象极差。
当时T14锐龙 Gen3上市的时候,对于没有内存拓展性这件事,消费者普遍倍感意外,我记得正式发布前还有数码博主以为ThinkPad的宣发部门搞错了T14和T14s的产品说明书,想着T14 2022 酷睿版是板载+内存,总不能酷睿版和锐龙版还开两个模具,结果还真是。
我已经习惯了T14 锐龙强力的多核优势和内存硬盘拓展性,结果T14 2022款锐龙改换模具之后,失去了内存拓展性,我觉得这机器也废了,后来就没再关注这机器。我曾经以为T14s是X13的拉皮(这个倒是没错),T14 2022锐龙是T14s的拉皮,所以对曾经我倍感喜欢的系列,也不再关注,连实机都没买。再加上我是Neo 14锐龙的拥趸(甚至我拥有一黑一银两台ThinkPad Neo14锐龙!),所以同样没有内存拓展性但是低压处理器且性能释放远不如Neo14的T14 2022锐龙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再次注意到这个机器,是2024年底回收公司把样机送来,商量后续的拿货计划才开始接触T14 2022锐龙。
另外T14 2022 锐龙就是上次T14 2022 酷睿的外观,贴了一个AMD标,这次送过来样品机器外观磨损较大,土不拉几的,就不放实拍了,回头卖的时候大家直接闲鱼看就行。
CPU
R5-6650U 六核心十二线程 660M核显R7-6850U 八核心十六线程 680M核显
相比酷睿版,锐龙版的处理器型号就简洁多了,就俩。
到了6000系锐龙,移动端产品就强化了非常多了,在零售市场上基本和酷睿版平分秋色了,产品力的上升,导致数码小白在选购人生第一台笔电的时候,酷睿已经不是必选项。
屏幕
标配的屏幕有三种1920*1200 300尼特亮度 45NTSC色域 ,带触控1920*1200 300尼特亮度 45NTSC色域 ,不带触控2240*1400 300尼特亮度 100%srgb色域
偶尔也能看到选配的屏幕:WUXGA、非触控、防眩光、IPS、300nit、100%sRGBWUXGA、非触控、防眩光、400nitWUXGA、触控、防眩光、IPS、500nit、100%sRGB、电子防窥WQUXGA、触控、镜面、IPS、500nit、100%DCI-P3
基本上都是1920*1200 低色域屏幕,对屏幕期待值不要太高
内存
一改T14 锐龙长久以来的板载+内存槽的经典搭配,这次直接改成了纯板载LPDDR5 6400的设计。
内存版本应该只有16G和32G的版本,16G够用,32G多开非常充足。
需要强调的是,乍一看,6400是3200的两倍,其实没那么大差距——AMD的核显Data Fabric带宽是CPU两倍,再加上IF频率只有1.8GHz,因此锐龙6000即便用了LPDDR5 6400内存,和T14 酷睿的3200没有太大区别。
32G内存应该是绑定的R7,16G内存则是R5 R7都有。
显卡
R5是660M,R7是680M核显。锐龙 7 PRO 6850U上的Radeon 680M是第一款搭载RDNA2架构的核心显卡,理论性能相比上一代最高能够提升100%
660M没研究,确定比680M差不少,但是具体什么水平缺乏概念。
680M的性能大概处于笔电1050和1050ti之间,或者说MX450和MX550之间,所以这个核显含金量之高,足可在笔电发展市场留下相当彪悍的一页。
4000系 5000系锐龙,很多游戏要么低特效才能玩,要么恰好带不动降低特效都没法玩,但是680M就无压力了,CSGO之类的也能玩到100帧以上,4000系核显那时候只能打开游戏,但是一来达不到最低的百帧门槛,同时掉帧还是家常便饭。
我个人对比了T14 2022 锐龙和Neo14 锐龙,都是R7版本,16+512的配置。插电性能模式下,同一个游戏同一个关卡,T14差不多是Neo14帧数的80-85%左右(打了几个游戏取的主要差距区间),所以65W电源的T14和100W的Neo 14,并没有我一开始预估的那么大差距。
Gen3 酷睿版那完全压不住的散热,所以Gen3 锐龙打游戏时间一长,帧数就远超Gen3 酷睿 独显版了,T14 酷睿独显版实在丢人。
黑神话就不要想了,没戏,老老实实去找2060及以上的本子去。
要是某天黑神话也可以核显跑2K中高特效就厉害了。
硬盘
硬盘是pcie4.0*4 2280了,但是可以明显感到,T14 2022 锐龙原厂配的固态普遍是入门级pcie4.0固态,速度就是高阶pcie3.0固态的速度,但是T14 2022 酷睿原厂配的是中速的pcie4.0固态,要好一档。可能这时候和英特尔的协议仍然在执行吧,酷睿版和锐龙版的起售价要拉开一千元以上,所以锐龙版到处是减配,比如零售版日常减配背光键盘和指纹,硬盘用料也差一点。
所以可能找一个原装256的版本,然后自己直接换1T中速pcie4.0固态是个更划算的选择。
键盘与触控板
1.5mm键程加平板小红点。T14 2021因此荣登最后一代1.8mm键程的T14。有时候成为经典不是因为自己努力,而是后辈折腾的太多,自己就成了经典了。
触控板面积ThinkPad 在2022年时整体增大了,115mm的宽幅触控板。估计未来Windows笔电,在触控板上还会强化,win本的触控板一直没有发掘出来多少潜力。
三、其他事项
机身与成色
X13 2022的机身没有做多少减重,还是1.3左右,但是T14 从1.5公斤多压到了1.37公斤左右,所以这代T14只是看着比X13大一圈,已经重不到哪里了。如果对“小尺寸”没有特别高要求,只是需要一个锐龙办公钢炮的话,可能T14 锐龙 2022比X13 2022 锐龙更适合你。
机身的话,不仅视觉上相比Gen1 Gen2薄了很多,拿在手里重量的下降也是结结实实的。
可维护性/拆解难度
快拆设计回归T系列,芜湖~
只需要拧松背面的螺丝,从屏轴那里一撬,嘎嘣儿,就开了。
接口
2 个 USB-C 3.2 Gen2,最大 5K @ 60 Hz
2 个 USB-A 3.2 Gen 1
HDMI 2.0b 端口,最大4K@60HZ
耳机 / 麦克风组合
RJ45 端口
SIM 卡槽
需要强调的是,T14 2022 锐龙左侧的两个C口充电器,都不是雷电接口,雷电技术是英特尔的独门秘籍,AMD机器确实可以搭载雷电接口,但是这样子做的厂商很少,因为有别的额外的费用,我记得惠普曾经给锐龙机器专门做过雷电的授权,别的机器就没有印象了,惠普这样子做最后也大概率是白花钱,买的客户不太会因为适配了雷电而选那款机器,甚至有的买了之后也不知道自己的锐龙本居然还有雷电功能,所以锐龙机器上雷电不会是一个普遍的选择。
就像曾经的宝马一系,宝马也给入门级的1系上了后驱平台,厂家后来做了一个调查问卷,发现多数1系的购买者压根不清楚自己买的宝马是更昂贵的后驱平台,宝马就砍掉了1系的后驱,改用了前驱平台,F20/F21宝马1系正式停产后,后驱1系不再有。
电池与电源
可选择 39.3Wh或 52.5Wh,正常电池都是4电芯的52.5Wh电池,就是下面这样子。
小电池就是在大电池的基础上,去掉了一块电芯,用塑料壳子代替了,锐龙机器基本不会碰到小电池的版本,但是稳妥起见淘二手时候还是看一下鲁大师里面的电池容量及循环次数信息。
不同于T14 2022酷睿的举步维艰(就是字面意思上的举步维艰,续航太短移动办公没多久就电量告罄),T14 锐龙自T495开始,离电续航就超过酷睿竞品,到了12代和6000系锐龙,已经结结实实的到了一个,非常难绷的地步了。
2022款T14,T14锐龙在52.5Wh的电池下,新机器办公放开用能撑6个来小时。相信大家还记得上篇T14 2022 酷睿,那位仁兄续航多久,所以嘛,就很维维难绷。
同款机器,酷睿版锐龙版的续航差距,主要来自于能耗比的差距,和离电下的性能释放设计也有关系,我个人感觉离电下,T14 2022酷睿还有8成的战力,但是T14 2022 锐龙则还能发挥出来70%的能力,不过T14 酷睿那续航,能发挥出来多少插电下的性能仿佛也不重要,过短的续航,使得T14酷睿宛如米格29一般,只能充当“机场保卫者”的角色,这就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客群,比如传统上习惯用Tp的律师和审计们,出外勤或者外审,对续航是非常看重的,T14 2022 酷睿完全丢失了这个群体,但是T14 2022 锐龙就很合适了,离电续航长、插电性能猛。
可能大家会好奇,P28的T14续航这么短,那么U15的T14酷睿续航和6000系低压锐龙处理器比,哪个更长呢?这个我也试过,即使面对12代U15处理器的那几个版本的T14 酷睿,6000系锐龙续航也是稳压一头的,甚至Neo14的那个R7-6800H,续航都比U15的T14 酷睿长一些。
散热
T14 2022 锐龙只有核显版本,风扇也只有单风扇双热管版本。
不要把酷睿版的风扇给锐龙版安装,容易伤核心,两者处理器核心的尺寸不同,散热器铜片尺寸也有区别,T14 锐龙的风扇不是T14酷睿独显版把显卡处铜片去掉那么简单。
T14 2022 锐龙相比T14 初代二代锐龙机,有很大一个区别,就是原厂设计性能释放给的高了一些,初代和二代锐龙机,其实只给了25W的PL2和15W的PL1,一方面估计是担心锐龙机的积热,另外一方面锐龙机给到酷睿机相同的性能释放的话,会发现酷睿机器的性能差锐龙机一大截,毕竟初代二代锐龙机都是靠着更低的性能释放就性能超越了同代T14竞品,如果功耗给高点性能差距就更大了。
Gen3 锐龙看aide 64和GPU stress双烤可以明显看出,Gen3锐龙版基本给到了和酷睿版P28处理器差不多的性能释放,堪堪够用的一个性能释放水平吧。
网卡
这代T14 锐龙的网卡也成了板载的了,板载在下图红圈的地方。
好的不学学坏的。
4G模块
可搭载的4G模块有两种:• Quectel EM05-G,• Fibocom L860-GL-16
四、二手市场情况
闲鱼现况简评
国行确实有零售过一批2.2K高色域屏+4G模块的T14 2022 锐龙,但是总的来说,数量很少,上市前给自媒体借用的送测机也是这个版本,所以当时上市前人们还以为2022款ThinkPad T14终于普及高色域屏幕了,后来发现还是想多了。
多数国行销售的T14 2022 锐龙,还是300nit亮度,低色域的屏幕,淘二手的时候,如果追求原装屏幕的话,还是不要对屏幕期待太多。而且国行T14 2022 锐龙,应该销量并没有多少,尽管当时联想对T14 2022 锐龙版也是努力做了宣发的,这个我自己亲历过。但是当时零售市场消费者对比T14 2022 锐龙和Neo14 锐龙后,更大概率选择Neo14然后自己买个拓展坞得了,从回收情况上看,收到的Neo14 锐龙版也远比T14 2022锐龙多得多。2022年时候,大陆零售市场正好是追求性能释放的巅峰时期,便宜还性能释放更加猛烈的Neo 14俘获了不少猛男的芳心。
T14 2022 锐龙版这个机器多数是海外版,Neo14是联想大陆团队牛刀小试的产品,宣发基本在中国大陆,T14 则是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商务办公的主力机器,销量大头还是在北美。
推荐淘机的配置思路
推荐淘机的配置为:
R7-6850U
16G或者32G内存
其他的硬盘屏幕就看运气吧,看看能装上什么配置,二手淘机很难找到一台百分百契合自己预期的机器,大概率是有几个地方要取舍的。
R5不是不能买,纯办公R5-6000系也很舒适,但是如果游戏对你很重要的话,那么就不要选R5了,660M和680M的差距很大,值得那几百元差价。
应该没有R3和8G内存的版本,板载内存8G配上6000系锐龙,只是一台很新的电子垃圾。
五,总结
T14 2022锐龙在砍掉内存拓展性之后,和T14s 锐龙的区别已经很接近了。我个人觉得,T14 2022 锐龙的就是X13锐龙的完全体,比T14s 2022 锐龙便宜,比X13 锐龙屏幕尺寸更大,比X1c性能更猛烈。
我个人对T14 Gen3 锐龙的看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一个过程,现在不得不承认,T14 Gen3 锐龙,除了丧失了内存拓展性之外,各方面都是优于初代二代 T14 锐龙的。
我逐渐对这个机器开始感兴趣了,Neo14的质感、接口还有重量确实略逊T14 Gen3 锐龙,如果淘二手的重点是中等强度office办公而不是打游戏的话,T14更舒服点。
而且内存到达32G以后,消费者对内存拓展性的需求会暂时按下暂停键了,win7门槛4G,win10门槛8G,win11的话,处理器单核能力上去后,16G内存是足够覆盖大多数的需求。随着23款ThinkPad开始推广32G内存,板载和可升级内存的区别不会像过去板载8G以及8G+可拓展那么大差距,板载16G也还会有较长的寿命期,大概率不会在5年内达到一个4G内存之于win10的地步。
应当说,T14 Gen3锐龙的命比X280的命好,X280多数是板载8G,甚至还有板载4G这种逆天配置。8G的X280,在2023年时候就捉襟见肘,轻度办公多开几个程序都容易内存用完,但是板载16G的T14 锐龙,对于轻度办公,至少在5年内是不会沦落到电子垃圾的地步的。
当然如果你压根不打游戏,只是纯文字办公,考虑到6000系相比5000系锐龙强化的点主要是核显(锐龙机的性能释放的水平可以通过软件调整),你也可以选择目前价格只有二手T14 2022锐龙售价60%的T14 Gen1 锐龙。目前21款机器才刚开始成批下线,21年后面的机器价格不便宜,如果你近期就需要电脑的话,T14 2022 锐龙是相当奢侈的选择,这几年钱难赚,如果你的工作对于电脑性能的需求比较恒定,那么2000元左右选择一个乘手的干活家伙是最好的,不要花太多钱。
祝大家淘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