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警示!华西医生呼吁,警惕年轻人聚会中的“小钢瓶”危机,解救被困女孩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解救困在‘小钢瓶’里的女孩”这个说法,是华西医生团队或相关医学专家用来"警示公众"的一种形象化表达。这里的“小钢瓶”通常指的是"酒精饮料,特别是那些小容量、易携带的啤酒瓶、白酒瓶或高度数酒瓶"。
"核心含义与警示点:"
1. "“困在里” = 过量饮酒导致意识不清或昏迷:" 年轻人聚会,气氛活跃,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过量饮酒。当一个人喝多了,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严重时甚至会进入昏迷状态,就像被“困住”了一样,无法正常活动或表达自己的需求。 2. "“女孩” = 青少年和年轻女性是高风险群体:" 虽然任何人都有过量饮酒的风险,但根据一些研究和观察,青少年以及年轻女性由于身体代谢能力、对酒精耐受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社交压力等原因,在聚会中过量饮酒的风险相对更高。同时,她们在遇到危险或需要帮助时,可能更难寻求或获得及时有效的援助。 3. "“华西医生” = 权威医学机构的提醒:" 华西医院是中国顶尖的医疗机构,其医生的专业意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他们发出这样的提醒,旨在提高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和

相关阅读延伸:解救困在“小钢瓶”里的女孩…华西医生:警惕!年轻人聚会中常见

五年前,成都的一家酒吧。


朋友带着“气球”来到聚会上,起哄让小王(化名)吸一口,说会很爽,“飘飘欲仙”。


小王万万没想到,当初的一个“玩笑”之举,会成为如今毁掉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噩梦。


(小王)


当初上头的感觉让小王再对这种“气球”产生了兴趣。


回到家后她开始自行购买吸食,没想到竟越陷越深。如今,严重上瘾的她已经完全无法离开这种气体。


小王也想过戒掉,她曾答应家人,一定要戒掉这“气球”。可话音刚落不到半分钟,她又拆开一支小钢瓶,不受控制似的吸起来。


(小王的妈妈 图源1818黄金眼)


束手无策的王女士只能求助记者和警察,希望他们能够帮帮自己的女儿。


几乎在这则新闻播出的同一天,网友在直播间爆料某知名网红主播吸食笑气(俗称“打气球”)的新闻也冲上热搜。


在小康妹儿的印象里,笑气不是毒品的嘛??为什么这么多人吸?


带着这个问题,小康妹儿赶紧前往医院。医生却说,吸笑气的现象相当普遍。


在某宝上,一盒十支装的笑气瓶只需要55元。如此便宜又好买,让“笑气”在年轻人中悄悄地流行起来。



笑气到底是个啥?是一种新的毒品吗?吸食笑气会有哪些危害?


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教授「徐佳军」医生来为您一一解答↓↓


(点击可查看大图)


笑气是啥子?


笑气,化学名为一氧化二氮(N₂O),是一种在常温下无色有甜味的气体。


这个东西是在1775年被英国化学家Joseph Priestly发现。


1799年,Priestly实验室中的一位打工仔Humphrey Davy吸了几口这种气体后,就放飞自我了。他开始不由自主地大声发笑,还在实验室里跳舞,过了好久才安静下来。


打从这件事之后,这种气体就被喊成了“笑气”。


笑气能用来干啥呢?


徐医生告诉小康妹儿,笑气的主要用途是医疗行业、食品行业和工业。


01 医学麻醉

笑气最早就是被当做麻醉剂被医生使用的。

由于笑气既能麻醉和镇痛,又能让人保持清醒,目前依然用于少部分牙科手术中。


02 奶油发泡

更广泛的一种使用笑气的方式是奶油发泡。我们经常在蛋糕店看到的,一按瓶口的喷出奶油的罐子,里面大多都装了一氧化二氮。


03 火箭助燃

工业上,一氧化二氮还可以用作火箭氧化剂,助燃火箭燃料,帮助火箭顺利点火、发射!


徐医生告诉小康妹儿,由于笑气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导致它非常容易获得,并且难以监管。


这些“便利”都让笑气成为某些“追求刺激”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酒吧、夜店、聚会上,年轻人聚在一起“打气球”成为一种危险的“时髦”。


吸笑气会上瘾?还能导致瘫痪?


徐医生指出,笑气可怕的点在于。它被包裹在“软毒品”的糖衣里。


其中原因有二↓↓

01

虽然吸食笑气后很快就能产生精神上的愉悦,但持续时间却很短

02

笑气在我国没有被列入毒品范围


如此一来,很多人不引起重视。


有吸食者人会误认为吸笑气只是“爽一爽就过了,好像没什么危害”。


这种认知简直大错特错!笑气危害非同小可,不是“毒品”却胜似毒品。


(年轻人在聚会中将笑气打入气球中吸食)


那么,吸食笑气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徐医生指出,所有的神经麻醉剂都会产生抑制效应,笑气也不例外。


抑制效应的危害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危害

急性的危害是指,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猛吸笑气,笑气所产生的强烈的抑制效应会让我们无法控制呼吸和心跳。


正常的医疗过程中,会有专业的设备帮助被麻醉的病人呼吸。

但吸笑气时,哪个来帮你呼吸??


长期处于这样缺氧的状态,我们的大脑、运动功能将受损,其他人体器官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滥用,非常容易导致器官缺氧而瘫痪。


严重时笑气甚至会麻痹呼吸道,让吸食者出现呼吸困难窒息致死的情况!!


(2020年10月CCTV《今日说法》栏目报道留学生因吸食笑气瘫痪)


慢性危害

而抑制效应的慢性危害,更像是一把“隐形的刀”,杀人于无形。


抑制效应的慢性危害出现在长期吸食笑气的人身上。长期抑制大脑神经会导致人们情感淡漠、情绪迟钝、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


成瘾

更恐怖的是!长时间吸食笑气还会上瘾!


当吸食者某一天没了笑气,抑制效应消失,吸食者就会出现相反的“戒断反应”,如情绪暴躁、人格改变等。对于自己和身边人,都将成为危险因素。(参考《还珠格格3》里面的尔康)


徐医生跟小康妹儿说,之前接诊的患者小方(化名),一个年仅22岁的女留学生。


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吸一口,享受一下这“飞一般的感觉”。后面就简直离不开了,几分钟不吸就觉得心慌、暴躁,控制不住自己。


于是这娃儿3天吸了100瓶笑气!


当家人发现时,她的房间里已经堆满了笑气瓶。而她本人躺在成堆的瓶子里,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


如果我已经吸上了,我还有救吗?


徐医生提醒这类朋友,永远不要放弃治疗!


目前针对吸食笑气导致的各种问题,已经有两套成形的治疗方法了。


首先要对症治疗。如患者已经出现四肢乏力、情绪障碍等问题,就要首先对症下药,治疗因吸食笑气出现的症状。


其次就要开始针对病因的治疗。对于笑气造成的大脑缺氧进行治疗,让你缺氧的脑瓜子“重获新生”。


对于上瘾,目前也有控制成瘾的药物来帮助戒断


所以,可以说,如果你吸了笑气但你想戒还想治!只要你及时就医,大多数情况下你还是有救!!



但遗憾的是,徐医生坦言,选择前往医院治疗的吸食笑气者极少


根据他的临床经验,目前来就诊的人数可能不到吸食笑气者的1%。


很多吸食者是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时才会选择就医,还有大量怀有侥幸心理,觉得“吸一口没事儿”的人,压根儿没有意识到笑气的危害,也不会来就医。



最后总结来说就是一句话:

笑气危害很大!很大!!很大!!!

生活中远离!远离!!远离!!!

如果你已经吸上了就一定要就医!就医!!就医!!!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028) 8129 1833


采写:郑小猫

图:123rf、网络

部分新闻来源:1818黄金眼、CCTV今日说法

部分资料参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

监制丨王欢

审核丨蓝岚

发布于 2025-08-23 21:13
收藏
1
上一篇:让人笑不起来的“笑气”,揭秘隐藏在欢乐背后的秘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