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未来主义”引领2021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新潮流

“过去的未来主义”(The Past Future)是2021年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Beijing Contemporary Art Expo, BCCE)的主题,由著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巫鸿担任策展人。
这个策展主题旨在探讨艺术如何记录、反思和塑造我们对过去与未来的理解。它鼓励艺术家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审视过去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形态,并思考这些历史经验如何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可能性。
“过去的未来主义”通过多个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不同的视角和解读,引发观众对于历史、记忆、时间和社会变迁的深入思考。这个主题不仅是对艺术的一种探索,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思。

相关阅读延伸:“过去的未来主义”开启2021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南都讯 记者黄茜 日前,展览“过去的未来主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过去与未来”在北京开展。作为北展文化艺术中心的开幕首展和“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艺述”的主题展,“过去的未来主义”集中了四十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关注纵跨百年间,不同代际的艺术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再次思考与对于中国未来的丰富畅想。

未来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源发于意大利与俄罗斯的一场艺术运动,歌颂工业、机器、技术、力量与速度的魅力。在今天,“未来主义”已是一个历史词汇,但事实上塑造了这一整个时代的气质。“过去的未来主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过去与未来”展览试图去发问:当过去的艺术理念已经变成了现实,今天的现实甚至已经领先于艺术理念的时候,艺术能否再次担任起预见者的角色?

在两个几乎对称的狭长展厅里,艺术家对于过去再次想像与艺术家对于未来的大胆预见犹如两条时光隧道,通过粗粝而驳杂的现实相连。李尤松极具社会主义美学的《工业凯旋门》筑起了“奇楼”;徐震怪异的明代曲颈瓶、刘展吟唱短波的旋转雷达和伍伟营造的汽车部件祭拜场共同代表了工业迭代制造出的鬼斧“神器”。国漫大师张光宇和00后小画家吴羽篪,穿越百年通过西游“传说”进行对话。经过许宏翔以长达二十米的绘画建立的“现实”走廊,来到对面的未来隧道。简策的钢铁《哨兵》与宋琨的《赛博格躯体》揭示出未来“来者”可能的模样;从蒋志建构的异星景观和高磊的月壤标本之中,可见人类对于遥远“外域”的探索。

作为北展文化艺术中心的开幕首展,“过去的未来主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过去与未来”标志着北展文化艺术中心对于中国当下的文化现象与时代趋势的更多关注,以及与更多其他领域内的文艺机构协同合作的开放姿态。

展览将持续到8月31日。

发布于 2025-08-22 14:13
收藏
1
上一篇:【木易随笔】新疆行06,邂逅九个太阳的神秘奇观 下一篇:“过去的未来主义”闪耀北展,2021北京当代艺博会策展单元“艺述”盛大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