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很多App的安全认证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最早期的密保问题到手机验证码,以及如今普遍应用的面部识别,检测方式越来越先进。
然而,有一些小伙伴想要通过取巧的方式跳过,或者说是瞒过人工智能来进行面部识别,比如先进行视频通话,然后再进行刷脸操作,但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本期文章就跟大家聊聊与其相关的知识。
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让对方刷脸操作,能通过吗?
以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言,视频聊天方式进行的刷脸操作,大概率无通过,可以被检测出来。
面部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体现,但同样是人工智能技术,它的智能程度、识别方式也是不同的,以面部识别来说,如果是简单的图像识别技术,通过打视频的方式或许可以蒙混过关,但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比较特殊,它识别的不仅仅是图像,还包括诸多细节。
要知道面部识别系统中已经储存了用户的面部图像,这些图像会被智能程序数据化,包括但不限于面部的几何特征、纹理特征、动态特征,以及高新技术侦测出来的独特特征(瞳孔、温度识别、微表情变化及血管分布等)。
这些特征虽然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但在综合检测时,准确率无限接近100%,而开视频进行聊天的方式,受设备限制,识别起来更加容易。
这种方式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正所谓“行外人看热闹”,很多用户认为, 既然视频聊天能够看到对方,且对方是真人,理论上讲,肯定可以用于刷脸操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你只是站在你的角度看图像,而没有站在识别程序的角度看图像。
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设备,只要具备电子屏幕,那么就存在刷新率一说,而摄像头在捕捉任何图像时,都会按照事先设定的帧率拍摄,假设电子屏幕的刷新率是60Hz,而摄像头拍摄的速度是30FPS,那么当我们通过摄像头拍摄某些电子设备的屏幕时,就会出现水波纹(交错水波纹或逐行水波纹),如果摄像头的清晰度足够高,甚至能够看到一些方格结构。
而这些明显的特征无法被人肉眼观测到,但识别程序却可以轻松识别出来,这也是我们无法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刷脸认证的主要原因。
面部识别会分析哪些特征?
在前面提到,面部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但技术与技术是不同的,就拿民用的面部识别技术来说,通常记录的就是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
例如:你的额头宽是10cm,高5cm,呈椭圆形,在录入这些信息时,识别程序就会记录(不仅储存图像,还包括额头的黄金比例数据),而在进行二次识别时,如果采集到的额头图像不符合这个参数,或者说与分析后的数据差异较大,那么就无法通过,比如头发遮挡、戴帽子等,都会被识别出来。
除了几何特征之外,还有纹理特征,比如皮肤褶皱、嘴唇纹理等,这些同样可以作为识别特征。一些显著的特征也会被纳入识别数据,比如痦子、胎记、耳朵形态、肤色等等。
最后,也提醒各位一句,面部识别技术并非单一识别技术的应用,而是综合技术的应用,在识别几何特征、纹理特征、显著特征的同时,还会对环境、设备、识别时间及地点进行分析,只要综合分析的差异超过阈值,那么就无法通过。
结束语,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讲,没必要搞清楚面部识别技术的原理,只要记住一点,哪怕是本人进行面部识别,有时候都无法通过,更别说是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