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聊天刷脸操作可行性分析,远程控制,真的可行吗?

视频聊天要求对方刷脸操作通常是为了验证对方的真实身份,这种操作一般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人脸识别技术":现代的视频聊天应用广泛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当对方被要求刷脸时,他们可能需要将面部对准摄像头,系统会自动捕捉并分析面部特征,以确认其身份。
2. "活体检测":为了防止使用照片或视频进行欺骗,一些应用会实施活体检测。这可能包括要求对方做出特定的表情或动作,如眨眼、微笑或转头,以确保是真人。
3. "安全验证":在某些情况下,视频聊天中的刷脸操作可能是为了满足安全验证的要求,例如在进行金融交易或访问敏感信息时。
然而,这种验证方法并非万无一失。虽然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但高分辨率照片、视频甚至3D面具等高级技术仍有可能绕过这些安全措施。此外,如果视频聊天应用本身存在安全漏洞,那么刷脸验证也可能被破解。
因此,虽然视频聊天要求对方刷脸操作是一种提高安全性的方法,但并不能完全保证身份验证的绝对安全性。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性,应使用信誉良好的视频聊天应用,并保持软件更新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同时,对于涉及高度敏感信息的交互,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如双因素认证等。

相关阅读延伸: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让对方刷脸操作,能通过吗?

人工智能时代,很多App的安全认证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最早期的密保问题到手机验证码,以及如今普遍应用的面部识别,检测方式越来越先进。

然而,有一些小伙伴想要通过取巧的方式跳过,或者说是瞒过人工智能来进行面部识别,比如先进行视频通话,然后再进行刷脸操作,但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本期文章就跟大家聊聊与其相关的知识。

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让对方刷脸操作,能通过吗?

以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而言,视频聊天方式进行的刷脸操作,大概率无通过,可以被检测出来。

面部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体现,但同样是人工智能技术,它的智能程度、识别方式也是不同的,以面部识别来说,如果是简单的图像识别技术,通过打视频的方式或许可以蒙混过关,但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比较特殊,它识别的不仅仅是图像,还包括诸多细节。

要知道面部识别系统中已经储存了用户的面部图像,这些图像会被智能程序数据化,包括但不限于面部的几何特征、纹理特征、动态特征,以及高新技术侦测出来的独特特征(瞳孔、温度识别、微表情变化及血管分布等)。

这些特征虽然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但在综合检测时,准确率无限接近100%,而开视频进行聊天的方式,受设备限制,识别起来更加容易。

这种方式是如何被识别出来的?

正所谓“行外人看热闹”,很多用户认为, 既然视频聊天能够看到对方,且对方是真人,理论上讲,肯定可以用于刷脸操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你只是站在你的角度看图像,而没有站在识别程序的角度看图像。

众所周知,不管是什么设备,只要具备电子屏幕,那么就存在刷新率一说,而摄像头在捕捉任何图像时,都会按照事先设定的帧率拍摄,假设电子屏幕的刷新率是60Hz,而摄像头拍摄的速度是30FPS,那么当我们通过摄像头拍摄某些电子设备的屏幕时,就会出现水波纹(交错水波纹或逐行水波纹),如果摄像头的清晰度足够高,甚至能够看到一些方格结构。

而这些明显的特征无法被人肉眼观测到,但识别程序却可以轻松识别出来,这也是我们无法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进行刷脸认证的主要原因。

面部识别会分析哪些特征?

在前面提到,面部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但技术与技术是不同的,就拿民用的面部识别技术来说,通常记录的就是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

例如:你的额头宽是10cm,高5cm,呈椭圆形,在录入这些信息时,识别程序就会记录(不仅储存图像,还包括额头的黄金比例数据),而在进行二次识别时,如果采集到的额头图像不符合这个参数,或者说与分析后的数据差异较大,那么就无法通过,比如头发遮挡、戴帽子等,都会被识别出来。

除了几何特征之外,还有纹理特征,比如皮肤褶皱、嘴唇纹理等,这些同样可以作为识别特征。一些显著的特征也会被纳入识别数据,比如痦子、胎记、耳朵形态、肤色等等。

最后,也提醒各位一句,面部识别技术并非单一识别技术的应用,而是综合技术的应用,在识别几何特征、纹理特征、显著特征的同时,还会对环境、设备、识别时间及地点进行分析,只要综合分析的差异超过阈值,那么就无法通过。


结束语,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讲,没必要搞清楚面部识别技术的原理,只要记住一点,哪怕是本人进行面部识别,有时候都无法通过,更别说是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啦。

发布于 2025-08-22 12:13
收藏
1
上一篇:2020年度中国摩托车行业特别推荐车型大盘点 下一篇:网络身份证正式启用!详解使用指南,一文让你轻松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