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宁宗朝初期的“绍熙内禅”事件(1194年)。此前,宋光宗赵惇因与父亲宋孝宗赵昚长期失和(史称“过宫事件”),拒绝朝见太上皇,引发朝野动荡。宗室大臣赵汝愚(北宋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联合外戚韩侂胄(韩琦曾孙),以“优柔寡断,恐生大变”为由,密谋拥立光宗之子赵扩(宁宗)为帝,逼迫光宗退位为太上皇。玉玺(皇帝印信)作为皇权象征,成为政变核心争夺目标。
掌管玉玺的宦官赵汝愚与韩侂胄既已定下拥立宁宗的计策,便计划通过索要玉玺完成禅位程序。赵汝愚指示殿前司统帅郭杲(“殿帅”即殿前司长官,禁军最高统帅之一),率五百士兵前往祥禧殿前“请求”皇帝交出御宝(玉玺)。
郭杲入宫后,向负责保管玉玺的宦官和、刘庆祖索要。二人私下商议:“如今外面议论纷纷,万一玉玺落入他们(赵、韩)手中,被转授他人,岂不危险!”于是,他们将封好但未装玉玺的空匣交给郭杲,自己则带着真正的玉玺从小路赶到德寿宫(宋高宗赵构退位后的居所),将玉玺献给宪圣慈烈皇后(高宗吴皇后,时为太皇太后)。当赵汝愚捧着空匣准备“呈献”玉玺时,宪圣太后已从宫内取出真正的玉玺交给了他。
宪圣太后的角色:吴太后虽已退居德寿宫,仍是南宋初年最具政治影响力的女性。她支持宁宗继位,既因光宗失德,也因宁宗之母李凤娘(光宗皇后)曾冒犯自己,借政变削弱光宗一系,确保自身权威。
此事件最终促成宁宗顺利即位,光宗被迫退位,南宋进入“宁宗朝”(1194-1224),但也埋下了韩侂胄与赵汝愚日后党争(“庆元党禁”)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