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 渌口故事丨听,文物在诉说,勇闯枪林弹雨,梭镖换“汉阳造”传奇

"建党百年 渌口故事丨听,文物在说话②勇闯枪林弹雨 梭镖换“汉阳造”"
在湖南醴陵市渌口镇,有一件尘封已久的文物——一把锈迹斑斑的旧式梭镖,它静静地躺在醴陵市博物馆的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峥嵘岁月的故事。这把梭镖,见证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梭镖换“汉阳造”的往事,也见证了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胜利的艰难历程。
梭镖,是一种古老的兵器,由长柄和锋利的镖头组成,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旧时江湖人士常用的武器。而这把梭镖,却与一场革命行动紧密相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谭震林的老红军。谭震林,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市渌口镇茶山坳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红军武器装备落后,常常处于挨打的境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红军战士们想尽了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敌人的弱点,以物易物,获取武器。
1928年,为了给红军筹集武器,谭震林带领一支小分队,前往长沙附近的敌人

相关阅读延伸:建党百年 渌口故事丨听,文物在说话②勇闯枪林弹雨 梭镖换“汉阳造”

00:00

视频加载中...

通讯员 肖竞 田婧杨 舒琳 株洲报道

“我的名字叫“汉阳造”,中国生产的第一款旋转后拉式步枪,如今陈列在渌口博物馆内。我可是主人拥有的第一把枪,他用我击毙了许多敌人,闯出了一条活路来,我也伴随主人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想不想知道我和主人相识的那段经历呢?”

1928年,年仅17岁的杨得志跟着哥哥参加了工农革命军,来到部队后,他最想要的一件物品就是一把枪。而当时红军枪支奇缺,只有百发百中的老战士,才能拥有一把枪。新来的杨得志分在通讯连,只得了一把梭镖,作为他作战的武器。

杨得志故居管理所所长 胡冬生:“杨得志拿到这个梭镖之后,心里非常的不开心,想着我是来当兵的,应该要有一把枪。”

过了一段时间,杨得志被派到师部特务连,响当当的一线部队,他高兴得不得了,心想这下该会发枪了吧!谁知,班长发给他的竟是一个生了锈的梭镖头,连杆子都需要自己现砍!他立马就生气了,扭头准备走。

杨得志故居管理所所长 胡冬生:“班长就喊住他,猜到他心里不高兴,就喊全班集合,集合后杨得志发现,全班包括班长在内要么拿的是大刀,要么拿的是梭镖,这才接受了这个现实,并暗自决定一定要夺一把‘汉阳造’过来。”

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杨得志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战斗。他所在的连队,奉命出击敌人,在夜色的掩护下,敌人的长枪不好使了,红军战士们挥舞着明晃晃的大刀冲杀下去,敌人很快溃败。杨得志冲锋陷阵,拿着梭镖,紧追一名拖着长枪的敌兵,缴了敌人的枪,可并不是“汉阳造”,而是一支杂牌步枪,这让他有些泄气。

而在这次战斗中,杨得志所在班的班长中弹负伤,缴获了一把“汉阳造”,班长知道杨得志非常渴望得到一支“汉阳造”,在牺牲前,把这把“汉阳造”交给了他。就这样,杨得志得到了他的第一支“汉阳造”步枪,杨得志背着班长用生命换来的“汉阳造”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

(特别鸣谢 杨得志故居管理所)

发布于 2025-08-18 22:1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老式栓动步枪5发弹仓之谜,专家称不是不能多,而是多了没用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铸就强军之魂——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系列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