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不少人都喜欢把半自动步枪和栓动步枪来作对比。半自动步枪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因为它的机枪是自动从弹匣向枪管推送弹药的,但是它的每一次射击都是需要重置的。和栓动步枪比起来,半自动步枪在使用上可以减少很多操作。虽然它的面世时间比栓动步枪晚,但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部队的要求才被生产出来的,可以说给军队也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它的存在却每有完全将栓动步枪给淘汰掉,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在使用栓动步枪拉动枪栓让子弹上膛,才能展现男人的气魄。不过最让人意外的是,从栓动步枪被制造出来之后,到现在,弹容量几乎都是5发,只有少数几类栓动步枪,将弹容量增多,但还是比不上半自动步枪。
栓动式步枪的射击方式不同于半自动步枪,更加琐碎,也更加麻烦。首先要把机枪旋转,把机枪向后拉,让弹壳从枪里掉出,做完上述动作,再上膛。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战士,要将上述步骤一一完成并且有效将子弹射出,按多大次数算也就三十发。而且,算上栓动式步枪,弹容量几乎都很低,还得在上面说的那些步骤上,再给算上装弹的时间。在现实中,开始打仗时,士兵装备一把栓动步枪,20发用掉60秒的话,就是非常厉害的了。慢慢的,士兵不再那么有劲、有力气,速度将会走上无可挽回的下坡路。若是新的枪械没法被制造,就必须对栓动步枪进行改良。只能一次性装弹5颗,是它落后的地方。但是,这么多年,除开极稀少的几款,栓动步枪大多数还是只有5发,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
最早被制作出来的栓动步枪被命名为“德莱塞针发枪”,枪如其名,它内部的很多零件都有针的造型,能让直筒一样的弹壳被瞬间刺透,从而能打击到底部的雷管。在这款枪出现以前,滑膛枪是最常见的,这种枪最大的毛病就是装弹很难,不但射击速度慢,而且固定死了士兵的换弹姿势,只能站立着,在缺少掩体的时候,就让士兵完全暴露在别人眼前,导致很多士兵在换弹的时候牺牲。反观这款栓动步枪,虽然因为后膛气密性差,导致火药燃烧的气体经常糊人一脸,但是它拥有很高的换弹效率和安全性,只需要移动一下后部的扳手,就能很快完成换弹,不用再费心去凹造型,怎么方便怎么换,装弹速度被有效加快,一分钟能射击10-12次。在短时间内,滑膛枪就被彻底挤走了,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又没过多久,人们又有了新的目标,因为第一代栓动步枪,只有一发子弹的容量,也就是说没射出一发子弹,就要停下来上一次,又很麻烦,工作量加大了,士兵体力耗费的更多。后来就把弹仓以极快的速度装备上了,这让它告别了一射一换的历史,能装下5发子弹了。
随着披甲弹头的研发成功,栓动步枪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点燃后,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栓动步枪,特别是在步兵队伍中,变得尤为重要。各国开始积极制造栓动步枪,供步兵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士兵们比起顶着枪林弹雨主动向敌方的战壕挺进,更愿意蹲守在己方的战壕中攻打敌方。因此弹容量的多少对于他们来说都没有影响。当战役告终, 这些栓动步枪都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剩余。所以大部分国家都觉得栓动式步枪是能满足长时间作战的需求的,也就没有考虑过要将其进行更新。要是又有战争发生,直接将之前生产的栓动步枪重新投入使用就好了。
尽管拉栓式步枪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但在它之后被发明出来的那些枪械,伴随的是已经飞速发展的科技。重机枪、冲锋枪等就是这样的例子,这意味着步兵的武器选择更加多样。那时栓动步枪受弹匣容量限制,作战的步兵人均携带的子弹数达百枚以上,打完五颗子弹就得装填一次子弹,这使它能提供的火力十分有限。在作战时,使用哪种武器通常要结合具体战况。当需要迅猛的火力来压制敌人时,战场上使用的核心武器就成了机枪,其他的战斗都要考虑到这种武器的特点、性能等。栓动步枪到了这个时候,就是冒着火力前进的士兵,在机枪的火力掩护下,进行单兵射击作战的必备选择。对这些士兵们来说,5发的弹容量就已经足够,所以各国在考虑栓动步枪的升级空间时,择优选择的话就更看重枪管等部位的升级,使射程距离和精确度更上一层楼。
在5发弹容量栓动步枪正流行的时候,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由于军事实力强盛,军费充足,所以决定好好研究一下步枪的弹容量。在1902年的时候恩菲尔德兵工厂在李氏步枪(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出一款新型步枪,新武器克服了原来步枪的缺点,弹容量变成了10发,操作更加简便,节省了时间,能够多杀一倍的敌人。在1914年到1918年期间,这款栓动步枪的出现直接掩盖了其它步枪的光芒,而且还有这么一句话“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疯狂一分钟”在战场上广为流传,意味着同样都是步枪,但是它的射击速度是老式步枪的几倍。可查资料显示,他在一分钟的战绩是打完20发子弹,与当时的半自动步枪相比也是不逊色的。世界各国倒是想拥有这个“宝贝”,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实力,首先是这款步枪的价格不是每个国家都能负担得起的。如果想要增加单位时间内击敌的人数,增强火力,不如把钱花在改进半自动步枪上,还能收获更大的价值。
大概就算是预言家也没预料到,一战结束没多久,二战很快又爆发了。二战发生前夕,一战的参战国还处于战后重建的阶段,根本没有闲心开始武器方面的发展,步枪的发展还停留在一战,栓动步枪就更是如此。再加上一战的时候,大多数国家还存了很多装备都没用,遇上二战爆发,这些东西又可以来发光发热了。没有人舍得就为了弹容量,为栓动步枪进行更新换代,而把以前的栓动步枪全部丢掉。这也就是为什么,栓动步枪在二战时和一战对比,都没有得到什么新的发展,除却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五发子弹的栓动步枪仍是常态,连使用弹夹供弹都一模一样,有了弹夹的供应,可以一次性装弹5枚,不像以前只能单发压入,也更加方便,各国更不想重新改造栓动步枪了。就算真的非常想优化一下射速的问题,给士兵使用半自动步枪也是个更合理的做法。
武器只有在战争中才知道什么状态下是最强的,能够让自动步枪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的弹容量就是30发。同样的道理,栓动步枪也有弹容量的一个最优值,一定是5发,这是经过实战证明了的。随着创新产品的不断出现,我们拥有更多尝试的机会,我们完全有技术去增加它的弹容量。因为开发这款步枪的初衷就给它定性了,这个弹容量是最符合它地位的。换句话说,栓动步枪在战场上开始普及的时候,还是有军队不满现在的弹容量,但是从烧钱和烧脑的程度来看,这个要求只能被放弃;现在的栓动步枪就被看顺眼了。
影响弹匣容量的原因除了它本身的设计,还受子弹大小的影响。人们对性能优越的栓动式步枪的判定标准,希望具备远距离射击的能力,同时还具备了极强的破坏性。现如今,全世界各国早就开始着手生产栓动式步枪的专用弹药,从栓式步枪的战略目的可以了解到,它需要的子弹种类是相对较大的。与此同时,对这种步枪的速度就更没有什么要求了。因此到了今天,栓动式步枪弹容量小这一个缺点,相比之前并没有多大变化。这种步枪各个部位在配合上更加完美,因此现代狙击手在进行作战时依然会优先选择栓动式步枪。此处的一致性意味着什么?包括了跟射击有关的枪管压力、热量堆积等因素,考虑到在进行射击时的一系列拉栓动作,不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扰,达到更高的精确度。并且在有着强大信心的狙击手看来,他们喜欢一枪就能命中目标的感觉, 栓动式步枪作为射击武器就带给了他们极大的精神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