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片位居天下之中的古老土地,凭借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与便利的交通,孕育出蓬勃的食品产业。从调料到速食,从饮品到肉类,无数河南人在产业链各环节深耕细作,构建起庞大而完整的产业体系。以下 9 位代表性人物的故事,正是河南食品力量崛起的最佳注脚。
01. 调料类 —— 王守义:一块十三香,香飘亿万家
60 岁时,王守义怀揣 100 元启动资金,以祖传调味秘方为根基,将街边小摊发展为调料帝国。1987 年,他注册 “王守义十三香” 商标,建立加工厂,重新设计包装,开启规模化生产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与市场认知度低是最大难题。但他坚持 “品质为王”:花椒必选四川、辣椒限定海南、草果只取云南,建立 “分承包方评定制度”,每年考核供应商,不达标者坚决淘汰。
一盒 40 克的十三香利润仅 8 分钱,却凭借 “薄利多销” 与过硬品质,2003 年便实现年销售额 5 亿元,销售网点覆盖全国 30 多个城市。如今,十三香不仅占据国内调料市场重要份额,更远销海外,让河南调味香飘四海。
02. 速食类 —— 姚忠良:白象逆袭,打破外资垄断
1997 年,34 岁的姚忠良接手河南省粮食厅下属的小型加工厂时,白象正面临连续 5 年亏损、负债 1000 余万元的困境,而外资品牌已垄断中国速食市场。
他顶着压力改革:调离守旧员工,招聘高学历人才注入活力;亲自带队背着方便面样品跑遍全国 100 多个城市,在零下 20℃的哈尔滨街头现场煮面推广,曾与团队挤在 5 平方米通铺节省开支。
1997 年,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白象食品前身)在郑州成立,河南生产基地同步建立。此后,白象一路奋进,不断书写辉煌篇章。2001 年,白象销售额突破 6 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粮食系统制造企业。2003 年,极具创新性地率先开发国内首款骨汤方便面品类产品,大力倡导营养和健康,这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营养型方便面成功开发和技术突破的重要里程碑,由此,白象食品成为中国 “骨汤方便面” 品类的开创者。2008 年 2 月,牵手西藏登山队力促圣火登顶,并研制出登山专用方便面白象 8848 大骨皇。同年,参与制定方便面行业国家新标准。2010 年,白象 “精炖大骨面” 上市。2012 年 5 月,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加入世界方便面协会理事单位。2013 年,在白象大骨面上市品鉴会上,正式发布其战略新品 —— 大骨面。2018 年 8 月,推出 “网红” 新品 —— 小龙虾拌面。2020 年 11 月 19 日,产品品牌正式升级,启用全新 logo。2024 年 8 月 21 日,与中国火箭品牌合作,白象航天食品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2025 年 1 月,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 年春节联欢晚会》指定方便食品。
凭借破釜沉舟的勇气与对品质的坚守,白象从地方小厂逆袭为国内速食行业领军企业,成为河南食品产业的骄傲。
03. 饮品类 —— 张红超:蜜雪冰城,平价饮品的全球版图
河南开封农村出身的张红超,中学时便摆摊卖冰棍补贴家用。毕业后怀揣 2 万元到郑州创业,从 “甜语” 冷饮批发部起步,后创立 “蜜雪冰城”,以平价、美味的定位切入市场。
2007 年第一家门店开业后,他坚持加盟模式扩张,对加盟商要求严苛 —— 从原材料采购到店内清洁,任何环节出错即取消资格。2024 年 4 月,蜜雪冰城中亚首店在阿拉木图试营业,首日营业额超 3 万元,首月突破 43 万元。
如今,蜜雪冰城门店遍布全国,海外布局稳步推进,成为饮品行业当之无愧的 “黑马”。
04. 酒类 —— 张铁山:金星啤酒,从河南走向全国
1951 年出生的张铁山,是发酵工程专业科班出身,在郑州啤酒厂积累 10 年酿造经验后,1989 年与朋友集资 36 万元创办金星啤酒厂。
面对国外品牌垄断高端、国有大厂占据低端的市场格局,他推出 8 度清爽啤酒,以 “口粮酒” 定位抢占大众市场。为保证品质,他从德国引进冷滤设备,资金不足便分期付款,曾带领团队用手动工具完成洋专家认为 “不可能” 的设备抢修。
金星啤酒在河南市场占有率达 65%,连续 15 年蝉联省内销量冠军。其 “原浆” 系列打破洋品牌高端垄断,酿造工厂更成为工业旅游标杆,年接待游客超 10 万人次,带动周边 3 万人就业。
05. 休食类 —— 石聚彬:好想你,小红枣成就大产业
1968 年生于河南新郑的石聚彬,大学毕业后放弃 “铁饭碗”,1992 年投身冷门的红枣产业,创立好想你枣业。
创业初期,他带领团队深入新疆等优质产区建立种植基地,克服交通不便与高运输成本,坚持亲赴产地采购。针对传统红枣 “干柴、不便食用” 的痛点,他组织研发去核技术与锁鲜工艺,推出夹心枣、枣片等创新产品,让红枣从干货变为休闲零食。
他还建设红枣博物馆传播文化,让好想你成为中国红枣行业龙头,市场份额超 30%,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让河南休闲食品走向世界。
06. 糖果类 —— 赵启三:金丝猴,甜蜜事业的国民记忆
出身郑州糖果世家的赵启三,1980 年辞职创业,将电器厂转型为沈丘食品总厂,瞄准被上海大白兔、北京义利垄断的糖果市场。
他借势推出金丝猴奶糖,以 “三粒金丝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 的广告语打开市场,1992 年后迅速崛起,有 “南有大白兔,北有金丝猴” 之称。2008 年销量突破 20 亿元,成为国民级糖果品牌。
尽管品牌曾易主,但其甜蜜基因从未消失。如今金丝猴回归后,新品 “丑八怪巧克力” 与 “果汁捏捏” 软糖再度成为爆品,续写河南糖果的传奇。
07. 冻品类 —— 陈泽民:三全,开创中国速冻食品时代
20 世纪 80 年代末,陈泽民放下手术刀 “下海”,创办三全食品。当时国内冰箱普及率不足 10%,速冻食品几乎空白,他从妻子包饺子的日常中获得灵感,研发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只速冻粽子,开创速冻面点新品类。
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感恩命名 “三全”,他带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拓展产品线,涵盖速冻米面、调制食品等多个领域。2008 年,三全以 13.83 亿营收登顶行业,成为国内速冻食品领军企业,推动整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
08. 冰品类 —— 张振卿:天冰,让冰淇淋走进寻常百姓家
1955 年生于郑州手艺人家庭的张振卿,17 岁进入冷饮厂当学徒,1986 年与朋友创办郑州天冰冷冻食品厂。
当时洋品牌垄断高端冰淇淋市场,国内仅有 5 分钱的廉价冰棍。他创新推出散装冰淇淋,按需称重售卖,在口味与品质上不断突破,让普通百姓也能享受优质冷饮。
如今,天冰以丰富口味与实惠价格占据河南乃至全国冷饮市场重要份额,成为河南冰品行业的代表性品牌。
09. 肉制品类 —— 万隆:双汇,从漯河走向世界的肉类帝国
1940 年生于漯河的万隆,1968 年进入漯河肉联厂,1984 年任厂长时,企业负债率高达 87%,产品严重积压。
他力排众议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因资金短缺仅付 30% 款项,承诺 3 年内付清。带领团队昼夜奋战,两年便还清债务,还将产品打入欧美市场。2013 年,他主导双汇以 71 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震惊全球。
如今双汇年营收超 1800 亿元,产品涵盖 1000 多个品类,市场占有率 25%,连续 10 年位列中国肉类行业第一,出口 50 多个国家,成为奥运、世界杯等国际赛事指定供应商。其漯河基地带动周边 100 万人就业,让河南成为中国肉类产业的 “世界会客厅”。
写在最后
这 9 位河南人,在不同领域以智慧、勇气与坚韧,书写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史诗。他们对品质的执着、对创新的探索、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共同撑起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半边天,让河南成为全球食品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们的故事,恰似黄河之水 —— 有泥土般的韧性,能在困境中扎根生长;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汇聚各方力量。这种精神滋养着更多河南儿女在食品产业的广阔天地中扬帆起航,让河南味道飘香四海,让中国食品因他们而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