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勇士场均三分出手数排名偏低的事,科尔最近在采访中说了这样的话:
“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出手质量。我想要的是非常好的空位出手,至于投的是三分还是两分无所谓,只要这些出手节奏很好。我并不完全相信数学就是一切。我宁愿在三分线内12投6中,宁愿投丢6个两分球,也不想要在三分线外12投4中,并且还要处理对手的8次快攻机会。”
“一切都是有反作用力的。我知道作为一个球员,当我一半的投篮都进了,我会比只进了三分之一的时候感到更加自信。无论这些进球是三分还是两分。比赛中是要形成一种节奏的......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类似的动态。我认为你必须要保持多样,你必须要保持非常好的防守。相比某些特定的投篮,空位出手通常都是我的首选。”
再结合火箭最近遇到的麻烦,科尔这段发言,自然而然的被一些球迷认为是反魔球理论掷地有声的檄文。当然,大部分球迷对科尔的发言保持了非常理智的态度,大家普遍认为,科尔的发言有他的特指性,也绝不代表科尔对三分球有什么负面看法。我提这段发言,也不是想反驳科尔的看法——说的没啥毛病——只是借这件事,讲一讲一直以来我对魔球的一些看法。相信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都清楚,我对魔球的态度一直是:
魔球不只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能力。
1 攻防水准与魔球之间的关系
科尔说他不完全相信数学就是一切,我猜大部分球迷也不相信——如果有人告诉你,篮球比赛就是一堆数学公式堆砌成的影像化,那NBA对你来说恐怕就要索然无味了。
不幸的是,世界本质可能就是数学——你玩的NBA2K游戏,本质上就是数学解释篮球的影像化,只不过它的计算方法远比33.3%的三分命中率预期效率等于50%的两分命中率要复杂的多,你出手投篮后续的一系列变化,需要跟进更多的算法——当然,这些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我只是好奇,在一系列的变化之后,魔球化带来的结果是不是真的让一支球队变得更好了?
于是我统计了一下本赛季迄今为止,联盟30支球队进攻效率与魔球化的关系——这里魔球化指中距离频率,越低代表魔球化程度越高,于是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如下图,纵坐标代表百回合得分,横坐标代表中距离频率(BBR数据)。
发现什么规律了么?
答案就是没啥规律...
最魔球化的球队不是火箭,而是雄鹿,他们进攻的确很好,联盟第2。但联盟进攻最好的勇士是最不魔球化的球队之一,中距离投的最多的马刺进攻不差,很魔球的老鹰进攻不能看。每个象限都有球队,你完全不能从散点图中看出进攻效率随着中距离频率变化有何特别的趋势。
OK,我知道,有人已经很兴奋了,认为再讨论魔球问题时,只要掏出这张图就可以去打别人脸了——别着急,听我说完,事实上,这张图卵用没有,因为我们没办法控制其他变量,30支球队除了中距离频率之外,其他变量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的对比就毫无意义。所以我也没必要把三分球频率与防快攻数据拿出来对比看看有多大的相关性了——道理是一样的,防快攻的影响因素太多,绝非底角三分频率这一项,咱们还是就事论事的好,不然的话你根本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常年底角三分频率联盟前列的爵士,也常年是防快攻最好的球队之一。
所以,魔球到底收益如何,这事就没办法解释清楚么?
当然不是,想想看吧,13-14年那会,当一支球队投出40.3%的中距离频率时,这个数据只能在联盟排到第19,而本赛季,当你只投出39.8%的中距离频率,你就能排到联盟第3了。整个联盟在六年的时间内,把百回合三分出手次数提升了7次以上,除非全联盟大部分的教练都是傻子,不然出现这个潮流太奇怪了——数据分析的结果也好,比赛实践的经验也好,出手更多三分球几乎是口嫌体正直的共识。
可以举一个鲜活的例子——密尔沃基雄鹿。
还记得我在休假期前瞻里怎么写的么?
如果雄鹿能把联盟第11的长两分比例拿出一部分加在非底角三分上,会不会将进攻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呢?我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想法,是因为雄鹿的确迎来了契机——他们现在的主教练布登霍尔泽的战术体系有希望实现这些。
结果就是,雄鹿的中距离频率从34.5%降低到联盟最低的17.1%,而三分球频率从27.2%提升至联盟最高的41.1%,他们的进攻效率从109.3提升至115.3,从联盟第12升至联盟第2。
是不是很真实,甚至立竿见影?我知道,你们会说,雄鹿还有其他的变量影响了进攻水准,但你不得不承认,布登霍尔泽、大洛佩斯、伊利亚索瓦,或者还有康诺顿,年轻的布罗格登在成长,他们是肉眼能见的最大改变,但这支雄鹿的核心团队没有发生变化,字母哥也没有开发出跳投,进攻能如此飞跃,魔球化带来的福利怎么可以被视而不见?
以及,雄鹿给对手的快攻频率联盟第2低,限制对手快攻每回合得分联盟最低,频率结合效率,他们就是联盟防快攻最强球队。
这些说明什么呢?魔球化还是有道理的?科尔被打脸?
不,我只是在说,这事很具体——布登霍尔泽在老鹰打的也很魔球,而上个赛季老鹰的进攻和退防都是翔,魔球这玩意不是拯救世界的办法,它对于某些球队很有用,但对于某些球队是不是有用鬼知道——毕竟老鹰魔不魔球都不影响他们摆烂。
2 实现魔球的方式
现在我们再说说,实现魔球的办法。
依然以雄鹿为例——他们怎么做到把中距离出手放在三分球上的?靠布登霍尔泽在更衣室敲着战术板,大声呼喊三分是我好朋友,谁投两分谁是狗么?
显然没那么简单——我得再次强调,魔球是一种能力,而不只是一种选择,不是你想魔球了,你就能魔球得了。
通常来说,想实现魔球化,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更好的空间环境,特别极致空间环境下,非常容易实现魔球化。球迷们看过上个赛季的火箭,应该很清楚,当你摆4~5个三分手时,你想突破攻筐就容易得多——对手上协防,漏掉的外线三分射手会给予惩罚——当篮下协防重重时,持球人就会更倾向于提前完成出手,这就是一次中距离,而没有协防时,中距离和上篮你选哪个?
雄鹿实现魔球化最重要的一环当然来自大洛佩斯——雄鹿过去是首发4、5号位都不能投三分球,大洛佩斯把空间拉开后,雄鹿空间变得极为开阔,射手拉开空间与持球人突破分球找到射手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投篮分布就会很自然的从中间向两端转移(雄鹿的篮下比重和篮下命中率也提升了);
第二种,利用掩护的动态进攻,会帮助射手们找到更多三分出手机会。站着不动等机会的三分射手,很难投出跑动型射手级别的三分产量,相信这个道理已经不需要再次科普。布登霍尔泽对动态进攻信手捏来,雄鹿的无球掩护频率从上个赛季的3.6%提升至6.2%,手递手频率从3.6%提升至5.4%——当然,对雄鹿来说,这部分改变的影响远不及他们空间环境提升明显;
第三种,开发出持球三分能力,把一部分持球中距离拿到三分线外。这是持球人的高阶技巧,今天NBA的最强挡拆型控卫几乎都具备这个能力——或者说,正是持球三分能力把这些控卫变成了联盟顶级挡拆手,包括库里、利拉德、欧文、肯巴沃克等。雄鹿有这样的人才么?有,米德尔顿和布雷德索在这方面都比上个赛季做的好,他们上个赛季持球三分命中率都没有超过30%,而这个赛季都超过了40%,投的也更多了。
看吧,哪里是简单的一句魔球就是不投中距离那么简单呢?实现魔球化的过程,比魔球出手分布要重要的多,如果雄鹿没有大洛佩斯和伊利亚索瓦(虽然亨森被送走了,但他也练出了三分球),如果雄鹿没有设计更多的跑动战术,如果米德尔顿和布雷德索的持球三分还是只有20%的命中率,你认为雄鹿光靠脑子里想着不投中距离,就能魔球了?
三点——空间环境、战术辅助、能力进化,才让雄鹿从一支三分比重联盟第25的球队,变成了联盟最魔球化的球队,这哪里是简单的选择,这是实实在在的能力。
3 没有教练刻意的回避三分球
当波波维奇说出他讨厌三分球时,当科尔说出他不愿意出手机会不好的三分球时,他们从来都不是在说三分球是魔鬼——如果一个球员在三分线外得到空位而没有出手,我不认为波波维奇和科尔会夸奖这个球员,前提是,这个球员具备这两个教练认可的三分能力。
事实上,只要一名球员具备三分射程,联盟里已经没有哪个教练会允许他作为空间点时,站在一个篮下与三分线之间尴尬的位置——除非你站空切位,不然请站到三分线外,否则对手轮转补位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本赛季迄今为止,出手10次以上定点接球直接出手的球员有304位,这里面有大约270名球员的定点接球直接出手几乎只投三分球,其余那30多个球员,他们有一部分定点接球中距离或者只投中距离,但这里面有几种情况:
一是射程的确到不了三分线,或者过去尝试过开发三分球效果不理想,教练允许他定点站三分线内了,以中锋为主——比如,艾顿,阿德,小萨博尼斯;
二是中距离就是牛逼,我就投了爱咋咋地——比如本赛季长两分73.2%命中率的伊巴卡,我就喜欢中距离谁敢不服的杜兰特;
三是迈尔斯特纳——三分越来越不准,中距离越投越多,你也不知道为啥。
是的,当我们在讨论投三分还是长两分时,重来不是在讨论一次空位出手到底怎么选择——除非你没有三分射程,那么出手一次空位三分球的优先级永远高于出手一次空位中距离,这个道理不管是多讨厌三分球的教练都会认同,只不过每个教练在控制谁该出手三分球,以及什么机会下是一次合理的三分球,要求是不同的。
比如科尔,当追梦格林或者伊戈达拉在三分线外得到一次小空位时,如果进攻时间还有10秒以上,那么他们俩未必会出手三分,很可能会尝试为水花兄弟做一次手递手配合——这是勇士的理念,他们希望更好的三分手出手三分,即使这会让进攻多一道处理程序,也比质量不佳的三分手投一次中等空位的回报要高。
科尔这么做对吗?
用简单的数学期望来看,毫无疑问是对的——斯蒂芬库里一次有人防守的接球投篮都有1.333分的预期回报,而伊戈达拉无人防守的接球投篮这个数字是1.167,追梦格林出手你就需要在抓紧退防或者冲抢篮板之间抉择了,科尔说这玩意不完全是数学题,可他心里对数学题算得也明白着呢。
只是,勇士这样的选择依然会有反作用力——这就像科尔自己说的,任何选择都有反作用力。伊戈达拉和格林想要再为库里创造一次出手机会,也是有预期成本的——勇士常年偏高的失误率怎么来的,不就是战术配合复杂必然的结果么?如果一次进攻始终无法为水花兄弟创造出手机会,而球还在格林手里又怎么办?
格林XJB扔一个呗...
如果伊戈达拉和格林一直不投三分,他们的外线牵制力就会逐年递减,最终发展成现在这样站在弧顶没人搭理的局面——这些都是反作用力,正面收益和反作用力综合之后,又会得到什么样的数学期望?
答案就是,勇士进攻效率还TM是联盟第一——你敢质疑科尔么?不敢,因为人家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
但想想勇士在上个赛季西决输掉的那些一大把失误,格林和伊戈达拉在篮下玩孔融让梨的比赛,你又会担心这些反作用力随时可能反噬勇士——科尔当然知道这些,所以杜兰特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勇士的持球轴心而不是过去的格林,这样在勇士无球战术没跑出来时,最后XJB扔一个的人就是杜兰特了——杜兰特的持球投,预期效率每回合1.089分,几乎无视防守对位。
这才是最骚的。
勇士越来越不魔球化,这点我不止一次提到——科尔恐怕不是故意的,不然伊戈达拉不会开始捡回三分球,杰雷布科、麦金尼,甚至妹夫不会这么被重视,事实上,勇士的三分出手比重在缓慢回升,本赛季三分出手比重已经超过了上个赛季,并且勇士近四个赛季三分出手比重也基本是稳定的。
真正让勇士更不魔球化的,是篮下比重下滑——中锋体型小或者运动能力不够,在篮下终结不了了,又经常摆射手数量不够的阵容,不好空切,勇士不得不把过去杀篮下的一些回合,放到了相对寻找机会更容易的中距离——如果有的选,扣篮和中投,怎么选心里没逼数么?科尔巴不得勇士每个回合都扣篮,只是做不到了,所以汤神要越来越多的投无球掩护中距离、低位中距离,杜兰特要更多面框或者低位单挑。
当然,斯蒂芬库里,依然那么魔球,那么任性——魔球是一种能力,全世界都不让库里投三分球,但他场均还是投了10.5次,并且更准了,这是更骚的。
4 火箭的问题真的在魔球么?
所以我们再看火箭的时候,问题就清晰了:
火箭的魔球,到底是选择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从哈登说起——哈登不投中距离,但这有没有影响哈登成为这个联盟里进攻端最强的球员之一呢?
没有,如果哈登因为不投中距离而无法开发进攻,你大可以指责他在无意义的装逼,但实际情况是,哈登打出了联盟最高的回合占有率,第三的助攻率,他就是不投中距离,一样CARRY,进攻真实正负值联盟第一——哈登的能力完全可以hold住魔球选择,这没什么问题。
你又要说对手用蹲坑方式对付哈登时,他有点难以应对。哈登手里其实有三招回应蹲坑防守:
第一,一对一单挑外线球员,用后撤步三分无视环境——这就是哈登类似杜兰特的无视环境打法,区别只是哈登投的是三分,但哈登在提供单挑产量和效率上都不弱于杜兰特,你要说哈登没有杜兰特稳定,这可能是事实,但我们这是在另一个层面上讨论问题了——假如哈登投中距离,他就会比杜兰特稳定么?
第二,用精妙的高抛球给卡佩拉喂饼,配合突破、造犯规,玩三选一。哈登给卡佩拉喂饼,就是突破变化之一,这个手法不是随便一个后卫就驾驭得了——季后赛的时候,戈贝尔对这招也很头疼,哈登绝不是进了三分线就无脑的一头往禁区扎,他有变化来应对协防;
第三,哈登有一手抛投,这是他无视环境的中距离解法。抛投就是攻筐型打法球员的无视环境解法,跟中距离有异曲同工之妙,哈登这一手虽然不是联盟最强的几个人之一,但也算小绝活。
没错,哈登会在一些夜晚迷失,这时候就立刻有哈登不投中距离如何如何的声音出现——
但是,这样的夜晚又有多少?
以及,这个联盟里有几个球员扛球权达到哈登这个级别?
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别的球员干嘛去了?当哈登遇到麻烦时,别的球员不能站出来,火箭还能算强队?
当库里遇到麻烦时,勇士还有杜兰特——你得有预备解法。
强如勒布朗詹姆斯,在上赛季东区突围里,也是两个系列赛打到抢七,为啥?只要詹姆斯表现稍微不那么牛逼,骑士就赢不了,球队根本没有其他预备解法。
这就是为什么上个赛季的火箭那么强——哈登打不好,还有保罗,甚至还有戈登。当戈贝尔针对哈登时,保罗站出来把这堵墙给拆掉了。
这赛季火箭靠谱的解法只剩哈登时,当保罗和戈登打的差成为常态时,你要先指责的是哈登太魔球,或者莫雷的魔球理论是坨屎?
还是保罗这个预备解法失效呢?而保罗是火箭唯一突破魔球限制的球员,他的中距离比重比同位置大部分球员都要高。
是的,这才是关键——我们先不谈防守的事,进攻端,火箭是一支重理论,轻战术,进攻全靠持球人carry的球队,这支球队在第二、第三持球手表现下滑后,并没有其他战术支持。科尔说,他的理念是尽可能找到空位出手,并且他也为此付出了更多失误代价。而德安东尼和火箭的理念是持球人带动一切,现在他们有两个持球人没那么出色了,角色球员能力也没那么强,这个理念就玩不动了。
戈登说,他觉得有些球员没有被正确使用——我不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但戈登的确做的事够简单了:
头铁强突;三分线外一步头铁强投。
差不多就这些。恩尼斯、塔克、杰拉德格林们做的更简单,克拉克在进攻端甚至只投三分球,别的事啥也不干。火箭不会让三分打铁的球员参与到掩盖他们缺陷的战术中,也不会让角色球员们拥有更加被重视的团队篮球感,当比赛进入火箭的节奏时,这些站在底角的角色球员可能越投越顺。但比赛进入逆风时,如果你只是站在那等球,并已经开始质疑自己之前两次没有把握的空位三分,还会一直保持自信的心态么?
以及,想想看吧,联盟为什么要更加严格的吹罚无球犯规?
NBA不会希望每场比赛都是一个人打,四个人看,当勇士、火箭、绿军、骑士在分区决赛里疯狂换防时,比赛是窒息的,但商业联盟会担心长此以往,比赛的观赏性要怎么保证——没有人希望NBA真的变成五个能投三分的摇摆人无限换防比单挑的。
所以詹姆斯的悟性是超前的,他就会表态去湖人要打更多无球——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另一说,但湖人的比赛还挺好看不是?
什么叫学习领导讲话,什么叫学习会议精神?
5 总结
写了这么多,我不想给出一个确定的结论——要怎么理解魔球理论,大家自己判断,我也不想把篮球讲成数学,就好像你玩一款游戏,没看攻略前是最有意思的,一旦把攻略读透了,游戏就成了机械的执行流程,索然无味。
杜兰特也曾说过,他不相信数据分析——杜兰特可以这么讲,因为即使他完全不优化投篮分布,依然可以交出高球权球员第二的真实命中率,什么魔球不魔球,对杜兰特没意义。
科尔当然也可以这么讲,他的球队就是用反魔球化打出了联盟第一的进攻效率——他有杜兰特,他有汤普森,他有库里,勇士随随便便的就把联盟每个区域的投篮效率提升到联盟前2,用一大堆难度并不低的中距离跳投让你不得不说出真香。当科尔把他的这套无视投篮分布的理论娓娓道来时,就好像《西虹市首富》里,王多鱼说的话:
大家好,我是王多鱼,一位大器晚成的富二代,最近我很烦恼,即便我每天都在拼命的花钱,没日没夜的挥霍,绞尽脑汁的琢磨怎么去败家,但是我的钱呢,他们就像有繁殖能力一样,越花越多,越花越多,他们把我整个人都给抽空了,只给我留下一副英俊的皮囊。
我们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