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菲律宾自然灾害不断,为何未见最大援助国东方大国身影?

关于您提到的“援助菲律宾自然灾害陆续到了,为什么不见最大援助国东大?”这个问题,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上的误解或需要澄清的地方:
1. "“东大”通常指什么?" 在国际援助的语境下,“东大”通常不是指一个国家的官方名称。您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机构,比如: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这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大学,虽然它可能参与人道主义研究、提供专家咨询或进行灾后重建相关的学术合作,但它通常不以直接、大规模的官方援助资金或物资捐赠者的身份出现在新闻中。 "某个与“东方”或“日本”相关的组织?" 有时人们可能会用简称,但需要明确具体指代。
2. "日本是重要的援助国,但不是“最大”援助国:" "日本确实是对菲律宾提供重要援助的国家之一。" 日本通过日本国际协力机构 (JICA) 提供大量的官方发展援助 (ODA),包括资金、技术、物资和派遣专家,在菲律宾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灾害恢复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但日本并非菲律宾最大的援助国。" 根据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数据,近年来对菲律宾提供最大官方发展援助的国家通常是"美国"。美国援助涵盖了人道主义、军事援助、经济支持等多个方面。
3. "援助的多样性和

相关阅读延伸:援助菲律宾自然灾害陆续到了,为什么不见最大援助国东大?

台风“韦帕”擦过潮汕那一下,像故意绕开熟人,扭头直扑菲律宾。

往年这时候,东大的运输机早把成吨大米、帐篷、净水片卸在马尼拉机场,今年跑道却空得出奇。

菲网友在X上刷屏:往年第一个到的邻居,今年影子都没见。

评论区里,东大网友没客气——“飞机检修,俩月后见”“粮食拿去填海造岛了,结实得很”。

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火药味。

真要说检修,民航货运确实排班紧,但远没到“两个月飞不了”的程度;填海更是段子手借题发挥。

真正让货舱空着的,是另一条更粗粝的逻辑:东大不想再当“随叫随到的提款机”。

过去十年,只要菲律宾挨风灾,东大永远是最大金主。

2013年“海燕”那次,帐篷能铺满半个塔克洛班市;2021年“雷伊”过后,连偏远乡镇都收到了中国工程师带来的净水车。

可镜头一转,补给船刚卸完货,菲议员就在国会里把“中国援助”说成“渗透工具”,社交媒体投票里九成人喊“别要他们的糖衣炮弹”。

这种翻脸速度,比台风转向还快。

马科斯上台后,剧情更直白:新增四个美军基地、美日澳联合演习、把东大援粮直接搬上美舰,连运费都省了。

东大官媒没拍桌子,只是把原本写着“紧急援助”的航班改成了普通货运,舱单里大米换成榴莲。

民间情绪更干脆——“农夫与蛇”刷屏,一条高赞留言说得好:“我们不是不会同情,只是不想再把同情喂成子弹打回来。”

于是,今年台风三连击,菲律宾水漫马尼拉,31条人命、627万人受灾,欧盟27国凑了150万欧元,美国两架C-17运来25万美元矿泉水,还不够油钱。

小日子倒是给了500万美元,被菲媒夸成“雪中送炭”。

东大没动静,不是没能力,是把决定权交给了自家网民。

外交部发言人被问到“是否援助”时,只回了句“正密切关注灾情”,潜台词大概是:先让民意跑一会儿。

有人担心这会损了“大国形象”,可“形象”二字早被菲律宾政客自己撕得七零八落。

东大这次选择沉默,反而让“援助不是义务”成了共识。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14亿人还有自己的窟窿要补。

台风年年有,剧本可以重写:想要帐篷,先学会别把帐篷说成特洛伊木马;想要大米,至少别让大米出现在美军的甲板上。

否则,下一次风神拐弯,邻居家的仓库大门依旧关得严实。

发布于 2025-08-12 08:13
收藏
1
上一篇:南斗圣拳实力风云,总分为100分,谁是江湖中的巅峰王者? 下一篇:小马科斯紧急哭求援助!菲网民热议,7月撞击中国船只的真相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