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小区碰见张姐,才知道她做短视频才半年,就有五千多粉丝等着看更新,连楼下超市都找她做推广。我这才发现,原来手机里的热闹,咱们中年人也能参与。
刚开始我也走过弯路。看年轻人拍"沉浸式开箱",我也跟风买快递来拆,结果播放量才过百。后来想通了,咱们何必学年轻人?楼下老王拍修座钟的视频,弹幕都是"想起我爸";李姐聊中年夫妻相处,粉丝涨得比网红还快。
设备真不用太好。我花四千多买的相机,对着镜头反而不会说话。后来用手机坐在沙发上,像聊天似的说孩子高考后怎么调整心态,倒有人说"听着亲切"。关键是把话说清楚,几十块的领夹麦就够用。
找准定位很重要。我什么都想拍,结果都不行。直到拍了段老家摘核桃的视频,播放量突然过万。原来大家爱看实在事:开出租的可以说哪条路不堵,卖菜的可以教怎么挑菜。这些生活经验最打动人。
发视频要配合作息。早上发快手早餐,晚上发中年人的消遣,都有人看。有回熬夜追热点,播放量反而不如平时。
互动要真诚。有人问"小米粥怎么熬",我就实打实。张姐直播卖红薯,有人说贵,她笑着说:"这是自家种的,路过送你两个尝尝。"结果那天卖得特别好。
别太在意粉丝数。王大哥拍两年才两千粉,但他说比打麻将有意思;赵大姐每周直播教织毛衣,说"三个人看也要教完"。
咱们中年人的优势就是阅历。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年轻人学不来。现在每天抽一小时拍视频,不图赚钱,但能帮到人就很开心。有粉丝说用我的方法跟医生沟通清楚了,这比多少粉丝都值。
想试试的话,拿起手机就拍。从最拿手的事开始,慢慢来。咱们这个年纪,做事就像跑马拉松,不急不躁,总能活出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