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 PPT 围绕多种常见意外的急救知识展开,详细讲解了触电、骨折、烫伤、溺水、中暑及其他外伤的急救方法,适合所有行业领域,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社会大众等各类人群使用,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实用指南。一、培训课件概述。(一)该课件是由主讲人 “安全人” 主讲的急救知识培训材料,(二)其核心目的是传授各类常见意外情况下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在紧急时刻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施救,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生命。(三)内容涵盖触电急救、骨折急救、烫伤急救、溺水急救、中暑急救和其他急救(如外伤止血)六个主要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培训课件具体内容。(一)触电急救
- 触电的定义: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通过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损伤,重者可心跳和呼吸骤停,高压电还可引起灼伤,雷击也属高压电损伤。
- 自救可能性:人体接触 220V 或 380V 的电有自救可能,1 千伏及以上电压对人体伤害严重,无自救可能。
- 急救步骤:首先使伤者脱离电源,拉开电源开关或切断电源,确保伤者及周围 20 米内无带电体;然后进行神志判断,通过 “拍肩、按压人中、呼叫” 判断,之后摆好体位;采用仰头抬颏法通畅气道,清除口腔异物;看、听、试判断呼吸,摸颈动脉判断心跳;若心跳呼吸骤停,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明确按压位置、力度、频率及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比例等。
- 骨折的危害:影响伤处附近软组织,导致疼痛、肿胀等,断骨可能伤及周围血管、神经等,严重时可产生畸形。
- 应急要点:用双手稳定承托受伤部位,限制活动,放置软垫,用绷带、夹板等固定伤肢,上肢固定于躯干,下肢固定于另一下肢。
- 脊椎损伤患者搬运注意事项:用木板等搬运,使伤员整体滚动或平直托起,避免躯干扭转,禁止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
- 烫伤的定义:由无火焰的高温液体、固体或蒸气所致的组织损伤,包括低热烫伤。
- 烫伤分度: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有刺痛感);二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三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
- 溺水的定义:人淹没于水中,因水吸入肺内(湿淹溺,占 90%)或喉痉挛(干淹溺,占 10%)导致窒息。
- 分类:干性溺水(因惊吓等导致喉咙痉挛窒息);湿性溺水(大量水进入呼吸道、肺部致死)。
- 急救方法:水中急救包括自救法和他救法;医疗急救需立即去除杂草污泥,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放在屈膝大腿上按压胸腔腹部倒出水,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寻求医疗援助,脱去湿冷衣物保暖,处理其他严重伤情,关注恢复呼吸后的状况。
- 中暑的定义: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量所致疾病。
- 分类:热射病(高热、无汗、昏迷);热痉挛(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热衰竭(周围循环不足导致虚脱或晕厥)。
- 病因及诱因:高温或强热辐射下劳动且防暑措施不足,或气温不高但湿度高、通风不良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易引发;年老、体弱等人群及某些疾病、药物因素为诱因。
- 中暑级别及急救处理:先兆中暑(头昏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需移至阴凉处,给予清凉饮料等;轻症中暑(有先兆症状,体温升至 38.5℃以上)处理类似先兆中暑;重症中暑(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需针对性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措施。
- 外伤的定义:人体受外力作用发生的组织撕裂或损害,分开放性(有伤口)和闭合性(无伤口)。
- 止血方法:一般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用于小创口);橡皮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或中动脉等);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动脉出血急救,压迫时间不宜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