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嫌疑人现场照片(左二王晶)
高科技离不开“苦功夫”▲王晶与同事一块通过大数据进行犯罪线索研判(右一王晶)
性格“不娇气、敞亮”的王晶,“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2005年从警校毕业后,王晶被分配到公安南开分局。从最初的内勤民警、社区民警,王晶一步步成长,工作内容也从内勤、文职逐步扩展到参与破案,成为了一线作战民警。 近年来,随着科技赋能警务工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引领公安工作提质增效。王晶相继被调到公安南开分局情报技术支队一支队、科技信息化支队等重要部门,从事案件分析研判和抓捕嫌疑人双重工作。 这些部门,神秘又特殊,它们更像是公安队伍中高科技的弄潮儿,从层层迷雾中抽丝剥茧,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但再高科技的手段,也离不开公安干警下的“苦功夫”。 去年,南开区鼓楼街区,一伙嫌疑人趁着市集时,通过演“双簧”诱骗多名老人购买假玉石:“受骗老人有的是拿出了积攒好几个月的退休金,有的上当后,不敢跟家人说,隔了几个月才鼓起勇气报警……”而每当有市集时,人头攒动,即使是有摄像头监控,要准确定位嫌疑人,难度也如大海捞针。 常年从事一线工作的王晶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即使透过摄像头,也能迅速锁定多名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表情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眼神,会透露出一丝‘邪恶’的气息,我们能够辨别出来,也许是职业特性。”不过,仅仅锁定嫌疑人还不够,通过视频分析、大数据的碰撞、研判,发现嫌疑人的行踪轨迹后。王晶又和团队乔装打扮,实地勘察,近距离观察这个团伙的作案规律、轨迹等蛛丝马迹,为一网打尽做充分准备。不过,就在收网前一天,这个团伙突然离开天津,回到安徽老家。而由于疫情原因,赶赴异地办案会耽误一些时间,王晶和团队研判这伙人一定会回来作案的,“就持续地盯着他们。我们不会放弃的!”不到2个月时间,通过大数据追踪,犯罪团伙果然再次来到天津,王晶第一时间和团队出动,一举对其进行了抓捕。经初步核实,这一犯罪团伙共涉案30多起。 “破案对公安来说应该不难,唯一就是看我们有没有韧劲和毅力去帮老百姓把侵害群众利益的犯罪团伙给打掉!” 经常食言的妈妈 从警十多年,王晶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成为四级高级警长,同时也是科技信息化支队的政委。忙碌之余,她也不忘关心民警们的生活:“有民警长期两地分居,孩子不在身边的;有民警妈妈癌症过世,跟父亲生活的;包括辅警还没有结婚的,我都特别不放心,就利用六、日时间,去看望慰问一下,把大伙的心都暖起来。我们的队伍特别向上、特别团结。” 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一心扑在公安事业、关心同事大事小情的王晶,“对于家庭来说,自己确实是挺愧疚”。一次,父亲因为车祸住院,母亲要照顾小外孙,身为家中独生女的王晶却因为工作没到病床前尽孝。无奈之下,她只能给父亲雇佣了护工,这让父亲免不了有些怨言:“我父亲跟我说,旁边病友,人家闺女天天陪着,我闺女只能抽空来看一眼。”说话间,王晶眼圈发红。 王晶的儿子也比同龄孩子更加早熟。虽然孩子知道妈妈是公安民警,但王晶从来不跟孩子说具体工作内容:“每次孩子问我为什么不在家陪他,我就说妈妈在开会。”去年,儿子期末考试,王晶承诺,只要考好了,就带孩子去旅游。“最后孩子特别争气,三门都考了100。”但繁忙的工作让王晶一次次食言,“孩子就说妈妈我想泡浴缸,因为家里一般都是淋浴的,最后找了一个酒店带孩子住了一晚,每次想起来真是特别心酸。” 好在丈夫十分理解支持王晶的工作,“孩子上课、生活都是爱人接送、照顾,特别好。”▲王晶(右一)与家人合影
38岁的王晶已经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相继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平安之星、市、区三八红旗手、市最美女警、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今年初,她被推选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 王晶说,作为一名来自公安系统的党代表,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继续发挥所长:“我将继续强化公安大数据应用新生态,让数据赋能公安工作,全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 刘克琦;编辑 陈彤 顾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