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浇筑梦想,用汗水兑现“三个出行”的壮美篇章

“三个出行”是指便捷出行、安全出行、绿色出行,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用汗水兑现“三个出行”,意味着通过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将这些目标变为现实。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措施:
"1. 便捷出行:"
"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辛勤的劳动,建设更多的道路、桥梁、隧道、高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扩大交通网络覆盖范围,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这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筑工人等辛勤付出。 "交通技术创新:" 科技人员通过日夜研发,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例如智能导航、交通信号优化、车路协同等,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公共交通优化:" 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运营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包括公交线路优化、车辆更新、服务提升等,以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选择。 "共享出行发展:" 推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出行方式的发展,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车辆投放、维护和管理,也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规范和引导。
"2. 安全出行:"
"交通法规完善:" 交通管理者和立法者通过不断努力,制定和完善交通法规,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设施

相关阅读延伸:用汗水兑现“三个出行”

入伏以来,干旱无雨的华北地区气温猛窜至40度,而在由钢轨、水泥轨枕和石头道砟组成的铁路现场,地面温度已经超过70度。在现场蒸笼般的热浪包裹中,衡水火车站的铁路上水工和往常一样坚守在岗位上,用辛勤的汗水为旅客送上汩汩清泉。(来源:长城网)

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天地间就像一个大烤箱,常人空手走几步都会出汗,在铁路线间快速小跑,还要完成列车上水任务,让人联想到那种烈日暴晒下,上水工拖着长长的水管往返在几辆车之间忙碌,由于时间所限,1分钟就上完一辆车厢后,跑向下一辆车辆,那种汗流浃背的画面。火车站上水工用自己的汗水换回了旅客的需求。

7.1调图之后,衡水火车站每昼夜停靠客车超过150列,其中需要补水的客车就达126列。几乎每10分钟就有一趟。有数据显示,列车站停4分钟,每节车厢约25米长,上水工要给4节车厢上满水,工作量可想而知。

这只是铁路工作的一个缩影,当我们乘坐火车旅行时,在饮用水、洗漱用水、厕所用水充足的情况下,我们旅途很舒适,尤其时在炎炎夏季,我们冲洗水果后感觉旅途很温馨。试想,旅途中缺水会有多麻烦,首先引用受到限制,甚至威胁到旅客生命安全,再次厕所却水会导致旅客极大不便,甚至造成恐慌。也许有人说短短的几个小时我们能挨过来,但是对长途旅行的旅客来说却是一种煎熬。

作为旅客来说,我们旅行时经常能看到上水工拖着水管穿梭在车厢之间,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正是这份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工作可能给旅客带来安全隐患。铁路部门为了保证旅客旅行舒适、安全,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的很充分,每一细小环节都安排的有条理,铁路职工更是任劳任怨的工作,披星斩月的为每趟列车上水,年复一年,无怨无悔。正所谓上一列水,保旅客一路舒适,他们用行到兑现“三个出行”的承诺。

(作者系中华铁道网评论员 张海)

发布于 2025-07-30 03:13
收藏
1
上一篇:百年珍藏,一张109岁中华铁路全图的历史见证 下一篇:一图揭秘,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