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场环保主题活动共筑低碳生活新风尚
以下是一个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19场环保活动策划方案:
1. "低碳生活主题宣讲会"
- 目的:普及低碳生活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 内容:专家讲座、低碳生活案例分享。
2. "绿色出行体验日"
- 目的: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
- 内容:组织自行车骑行、步行活动,发放绿色出行手册。
3. "节能减排知识竞赛"
- 目的:通过竞赛形式,增强公众节能减排意识。
- 内容:设置节能减排知识问答,评选优胜者。
4. "环保创意作品展示"
- 目的:鼓励公众发挥创意,参与环保行动。
- 内容:征集环保手工艺品、摄影作品等,举办展览。
5. "低碳烹饪大赛"
- 目的:推广低碳烹饪方法,减少家庭碳排放。
- 内容:举办烹饪比赛,展示低碳、健康食谱。
6. "植树造林活动"
- 目的: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 内容:组织志愿者植树,宣传环保理念。
7. "节能减排宣传周"
- 目的:全面推广节能减排知识,营造低碳生活氛围。
- 内容:举办节能减排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低碳生活实践活动。
8. "低碳家居改造讲座"
- 目的:指导公众如何在家中实现低碳生活。
- 内容:讲解低碳家居改造技巧,分享成功
相关阅读延伸:19场环保主题活动引领“低碳生活”
长春日报记者 徐 微“如果不是参加这样的环保活动,真不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26日,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参加“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小明深有感触地说。当日,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基地志愿者的组织下,来自我市各中小学校的200名学生代表齐聚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参加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而随着此次活动的结束,为期7个月的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长春系列活动也落下帷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是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推出的项目,市自护教育基地承办了长春的活动。今年4月,市自护教育基地组织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8年级332名师生来到南溪湿地公园,开展了“行走的环保课堂——城市外滩的‘人工肺’”活动。通过环保志愿者讲解,使学生们了解了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在模拟人造湿地系统中,进行了水生态修复,实现了群鸟栖息等。今年6月,市自护教育基地有效利用世界环境日的“热点效应”,联合市教育局和生态环境局开展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为主题的网络问答活动,全市共有25万多个家庭参与有效答题,评选出768名优秀学生和100名环保小卫士。今年暑假前夕,市自护教育基地联合省广播电视台录制了《环保有你,温暖同行》专题少儿环保节目,以“垃圾消消乐、环保时装秀、爱护母亲河”三个板块,引领全市广大少年儿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主动践行低碳生活。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如何排水、净化水、治理水?今年10月以来,市自护教育基地在省、市环保宣教中心的支持下,连续开展了19场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水与城市博物馆,学生们了解了长春在城市给排水技术和事业上取得的成果,感受到水环境治理的不易。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争做城市的小主人,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担负起“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的宣传责任,做家乡碧水蓝天的代言人和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