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日地距离和位置的改变
又分为三个方面
Ⅰ-地球轨道偏心率
变化周期为9.6万年
▼
Ⅱ-黄赤交角
变化周期为4.1万年
▼
Ⅲ-岁差现象
变化周期为2.6万年
▼
◤岁差现象示意图@Wikipedia
注释:岁差现象在天文学中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在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例如,地球自转轴的方向逐渐漂移,追踪它摇摆的顶部,以大约25800年的周期扫掠出一个圆锥。
三者
共同作用于地球气候变化
以10万年为主周期变化
同时叠加着4万和2.6万年
次一级的变化周期
产生时间尺度为万年级的冰期
注释:米兰科维奇理论即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该理论认为,北半球高纬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等三要素变化引起的夏季日射量变化)是驱动第四纪冰期旋回的主因。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单一敏感区的触发驱动机制,即北半球高纬气候变化信号被放大、传输进而影响全球。
比如
黄赤夹角(地轴倾角)
变化范围22.1°-24.5°
变化周期为41000年
▼
当地轴倾角增大时
高纬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增加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减少
同时
地轴倾角越大
地球冬季和夏季
接受太阳辐射差别越明显
这些差别共同影响地球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