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兴兴家业篇(三),大立容器黎枫父子共筑创新辉煌之路

《家和万事兴》兴家业篇(三):大立容器黎枫父子的创新之路
在《家和万事兴》的第三篇章中,我们聚焦于大立容器公司,一个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在这一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大立容器黎枫父子如何带领企业走上创新之路,实现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
一、黎枫父子创新理念的传承
大立容器公司创始人黎枫先生,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他始终坚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在黎枫先生的带领下,大立容器公司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在黎枫先生的儿子黎明接棒成为公司新一任掌门人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创新理念,将创新精神发扬光大。黎明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创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大立容器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在黎枫父子的带领下,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以下是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几个亮点:
1. 研发团队:大立容器公司拥有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创新能力。
2. 先进设备:公司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制造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相关阅读延伸:《家和万事兴》兴家业篇(三)​大立容器黎枫父子的创新之路

家是幸福的根脉。家业兴旺,好比大树参天、枝繁叶茂,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每一片绿叶都是坚守与努力的象征,每一根枝干都给人昂扬向上的力量。

把小小钢瓶卖到 37 个国家

大立容器黎枫父子的创新之路

谁能想到,一家钢瓶生产企业,竟能发展成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仙桃“瞪羚”企业名录中,湖北大立容器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大立容器公司”)名列其中。

▲黎洪轩正在检查产品

大立容器公司位于杨林尾镇,主要生产特种钢瓶,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压力容器生产线,在甘肃、贵州两省建有分厂,年生产能力达 600万只,产品销往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 37 个国家。

拉伸、齐口、保灶焊、底座焊、除锈……走进大立容器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而有序。今年 39 岁的黎洪轩是公司总经理。“为用户打造最可靠、最放心的产品,立志成为世界钢瓶制造行业标杆。”他说。

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1996 年,黎洪轩的父亲黎枫担任杨林尾镇一家冲压件厂厂长。2000 年,企业完成改制,成立大立容器公司,并探索钢瓶生产。在父辈的苦心经营下,公司步入正轨,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2013 年,在家人劝说下,在外地做销售的黎洪轩返乡,协助父亲打理公司。起初,父子配合默契。但没过多久,两人就出现分歧。“思维太保守,一味求稳!”年轻气盛的黎洪轩“觉得自己都能”,不服父亲指导,甚至要求父亲“隐退”,自己单枪匹马上阵。

很快,黎洪轩就为“自己的年轻”买了单。他主导采购了一条价值10 多万元的生产线,用于将钢板“卷”成钢筒,哪知厚度达不到要求,该生产线一次没用,闲置多年。

此事对黎洪轩触动很大。“那以后,大事我都会跟父亲商量着办,免得走弯路。”他开始反思如何经营公司,决定沉下心来,从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开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

2014 年,黎洪轩从父亲手中接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权。2019 年,钢瓶国内市场趋向饱和,他决定通过国际性展会寻找机会,开拓国际市场。

“国外产品认证过程异常复杂。”黎洪轩说,美国市场认证花了 2年多,欧盟市场认证耗时 1 年多,英国市场认证用了 3 年多。期间,客户还到现场验厂,并进行高压、爆破等专业检测。通过层层考验,该公司顺利拿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过硬的产品是赢得客户的制胜法宝。一次,大立容器公司与位于泰国的全球最大钢瓶生产企业同台 PK,最终,凭借烤漆、焊接、防腐等关键细节胜出,打败对手,收获订单。

品质源自技术支撑。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 5000 万元进行研发,获得 1 项国家发明专利和 5 项新型实用专利,并计划再投 5000 万元,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提档升级。

“制冷剂使用的钢瓶市场大、行情好,空调和冰箱都可使用。”黎洪轩说,该公司将瞄准制冷剂用钢瓶进行研发生产,正走向钢瓶行业的“新蓝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仙桃女性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家和万事兴》兴家业篇(三)​大立容器黎枫父子的创新之路》

发布于 2025-07-09 00:12
收藏
1
上一篇:永劫无间再升级,四处联动迎硬核挑战! 下一篇:我们如何打造与运营成功的IP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