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榜一大姐”,她可能正在接受一场深刻的教育洗礼...

“榜一大姐”通常是指在网络直播或社交媒体平台上,那些捐赠金额最高的观众或粉丝。这个说法可能来源于一些直播平台上的打赏榜,捐赠金额最高的人被称为“榜一大姐”。如果提到“榜一大姐”可能正在被教育,这可能意味着以下几个情况:
1. "道德教育":可能是对她的打赏行为进行了道德上的教育,强调理性消费,不鼓励过度奢侈和挥霍。
2. "法律法规教育":如果她的打赏行为涉及违法,比如涉嫌洗钱、非法集资等,那么可能是在接受法律方面的教育。
3. "平台规则教育":直播平台可能对她的打赏行为进行了规则教育,比如违反了平台的消费规定或打赏规则。
4. "社会责任教育":可能是在教育她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影响力。
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事件和背景来判断。在网络上,对于公众人物或事件的分析往往需要更多的信息和上下文。

相关阅读延伸:“榜一大姐”可能正在被教育……

“哈哈哈,太有意思啦

给主播刷两个小心心……”

生活中,你是否也会

在闲暇时间看看直播

有时在一声声“老板大气”中

一时上头,打赏消费?

近日

云南会泽就有一名“榜一大姐”

用奶奶的手机看直播时

给主播刷了10000多元礼物

……

报案人李大娘告诉民警

其孙女正上小学

课余总爱刷短视频、看直播

6月16日,李大娘准备用钱时

发现手机里的

1万多元不见了

仔细查看后发现

竟是孙女在看直播时充钱

给主播刷礼物“打赏”

慌张的李大娘赶忙跑到派出所求助

“哎呦,咋个办呀

这些钱都是我们一点点攒下的”

“这是老人家的血汗钱

必须追回来!”

李大娘情绪被安抚稳定后

民警迅速收集打赏记录、支付凭证

并反复与平台沟通

一次次提交证明材料据理力争

终于,平台同意全额退款

不久后,李大娘收到了退款信息

第一时间就给民警发去感谢短信

几天后,她还捧着一面锦旗来到派出所

红绸上的金黄大字

映照着老人舒展的笑颜

李大娘孙女的行为并非个例

类似未成年人高额打赏主播

充值游戏之类的新闻屡见不鲜

案例一:

秦皇岛11岁男孩用家长手机给网络主播刷礼物,两天时间,就稀里糊涂地刷走了7万多元。

案例二:

江苏泗洪县一市民卖房后用来还债的40万元,被家里的“熊孩子”直播刷礼物、玩网络游戏,最后银行卡只剩下0.23元。

案例三:

17岁少年冒充监护人解除平台消费限制,一年打赏45万元。

警方提醒

孩子尚处于身心发展阶段

自我克制能力较弱

面对直播中的互动诱惑

极易冲动消费

下面这份提示

请广大家长朋友

仔细阅读并收藏

↓↓↓

加强监管与陪伴: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了解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包括观看直播的内容、时长等。尽量减少孩子独自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增加亲子互动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从而减少其在网络直播中寻求情感寄托的需求。

设置支付限制:家长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不轻易告诉孩子。采取给支付类app设置应用锁,取消免密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对银行账户设置支付限额并定期更换密码,定期查看账户信息等方式,杜绝孩子随意转账和乱消费行为。

开启青少年模式:充分利用平台设置进行防范。不少视频和游戏平台都开设了“青少年守护模式”,家长开启该模式后,未成年人的观看时长、观看时段都会受到限制,也无法进行充值、打赏。

加强教育引导: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明白网络世界中的“打赏”并非简单的“送礼物”,而是需要付出真实的金钱。同时,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让他们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应珍惜每一分钱。此外,家长还应引导孩子了解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风险,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综合:曲靖公安、会泽警方

来源: 新华网

发布于 2025-07-07 09:13
收藏
1
上一篇:高考考生注意!你的录取通知书可能已在路上,请查收并仔细检查→ 下一篇:充电宝召回事件深层揭秘,电池生产混入金属异物引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