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苏轼思堂记,穿越时空的哲思之旅

《思堂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以下是《思堂记》的部分内容:
“吾友苏辙,尝筑堂于吴郡之思堂山,因以名之。吾往而观之,盖其堂之制,前为轩,后为寝,左为斋,右为厨,旁为仓,周以垣墙,中为庭院,有池有桥,有亭有楼,盖极其精巧矣。然吾独悲其无人以游者,故作此记。
昔者,吾友苏辙之始筑堂也,盖有志于山林之乐,而未能忘世之纷扰。及今,吾友已老,而堂犹在,而世之纷扰亦已远矣。吾观其堂,想见其昔之乐,而叹其今之寂寥。夫人生几何,得与山林之乐者,几何人哉?
吾友苏辙,平生不喜与世相争,故能安于贫贱,而乐在其中。今观其堂,虽简陋,而足以自娱。吾思之,人生在世,所求者不过如此。吾友苏辙,真得此道者也。
然吾犹有憾者,吾友苏辙虽得此道,而未能尽享其乐。何也?以其老矣。人生在

相关阅读延伸:重读苏轼的《思堂记》

【原创作品】

作者 李旭光

苏轼的《思堂记》,载于《苏轼文集》卷十一(363页),是一篇应酬之作。文章紧扣一个“思”字展开。按说,无论曾子的三思而后行,孔子的再思,还是韩愈的行成于思,都是提倡行为的理性、规划、缜密。

李旭光书法作品

李旭光书法作品

但苏轼却信奉《易》的无思,并自命为天下无思无虑者。这是一个独特视角:并非阐述知与行的认识论关系,而是从思的伦理价值范畴切入。把“思”,看作是世俗中对功名利禄、毁誉得失的衬度、计较、权衡。相对于天地正气,仁义礼信,家国情怀而言,思则以耻。而言不违衷,行不趋利,义不避险,率性天真,少思寡欲,才能与“世俗之营营于思虑者”区别开来。文章中的隐者,可以不必特指哪一位具体的人。章质夫,即章惇,北宋名将,名臣,诗人,苏轼的挚友,《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见证了两人过从甚密…。

李旭光书法作品

李旭光书法作品

几年前在广州,曾写过洒银条幅的《思堂记》,专为华侨外国语学校校庆活动而装裱。 今早课再书,出现三处错误,说明还没有进入苏轼倡导的“不思之乐”境界:“虚而明,一而通,安而不懈,不处而静,不饮酒而醉,不闭目而睡…”。(2022.6.14.旭光于镜湖之滨)

李旭光读书笔记

李旭光书法作品

李旭光简介
  祖籍山东,吉林松原人,军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职于乡、县、市(地)、省党政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理事,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
  散文《秋来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刊于《光明日报》、《作家》、《大家散文》、《诗选刊》、《散文选刊》、《语文主题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报刊,被《学优网》、《第一文库网》等语文学习网站眷顾;《查干淖尔之冬》发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报》,收入《人民日报》散文精选《风在诉说的时候》;《中华典籍引领我的生活》,获《光明日报》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有奖征文优秀奖;《百余年来洮霍两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两江与查干湖沟通的文献与图舆》,在全国辽金史年会宣读,刊于《东北史地》,收入《辽金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几十篇札记、随笔、诗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
  楷书《金刚经》入选首届华珍阁杯全国书法大赛;楷书《盂方·盂圆》获建国七十年“翰墨云桥杯”全国书画赛优秀奖。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辽地春捺钵》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发布于 2025-07-04 12:12
收藏
1
上一篇:奇门遁甲秘笈大全,刘伯温辑三十卷,清代省思堂刊本一珍藏版揭秘 下一篇:早餐店16年情缘,流浪大姐慷慨送46万贺我儿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