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乐土千年传承,三明古村揭秘那些跨越时光的人和事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确实隐藏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于三明市的古村落及其历史故事:
1. "泰宁大金湖畔的李家大厝" - 李家大厝位于泰宁县,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厝。它见证了李氏家族的兴衰,留下了许多关于家族传承和地方文化的故事。
2. "明溪县的枫溪村" - 枫溪村有着千年的历史,是明溪县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村里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古宅、古井、古桥等,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3. "清流县的赖坊村" - 赖坊村是清流县的一个古村落,拥有众多的明清古建筑,如赖氏宗祠、古民居等。这里流传着许多关于赖氏家族的传说和故事。
4. "宁化县石壁村" - 石壁村位于宁化县,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村里有许多古老的客家围屋,记录了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和文化特色。
5. "将乐县的南口村" - 南口村是福建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村中的古建筑、古井、古道等都见证了南口村的历史变迁

相关阅读延伸:深山乐土!三明这个古村跨越千年,留下这些人和事

大田县吴山镇东北部,森林、茶园、房舍、农田交织,屋前屋后果树、菜地、花木生机盎然,袅袅炊烟、鸡鸣犬吠、小鸟啁啾,清新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张坑村。

张坑村,不过是一座小山村,距镇本点11公里,只有79户375人,但这里确实有让邻村村民羡慕的地方。


大田县吴山镇张坑村

一方乐土

张坑村是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村落形成于宋朝景德年间(960-1097年),最早定居的是张氏,由此得名,后来,黄、王、留等姓氏落脚于此。明朝万历年间,路口“时思堂”的章宾一携长子章七到张坑村安家,就此繁衍生息。如今村民大多是他的传人。

从前,令张坑村人自豪的是和周边乡邻相比,这里干活轻松。农田就在村边,离家不远,不像周边村庄农田离家几公里远,要翻山越岭,春播秋收搬运全靠肩挑。

碾米机出现之前,别的村舂米得举T型木锤一下一下慢慢舂。而张坑村小溪旁有几家水碓坊——当地人称“交叉碓”,“交叉碓”如跷跷板,一根粗大的衡木中间有根圆木作支点,靠石臼的一端挂个石锤,靠小水渠的一端凿个盛水槽,水满槽坠,不停反复,挂锤的一端一锤一锤地捣起米来了,村民自得其乐。

深山含笑

几多传奇

张坑村森林面积5446亩,森林覆盖率85%,其中生态林1685亩,后山原始森林130多亩,老树众多,都是数百年的,单人抱不过来,有甜楮、柳杉、木荷、深山含笑等数十种树种,特别是深山含笑数量之多,在三明境内是少见的。立春过后,满山深山含笑花开,原本翠绿的大山绿白相间,满山芬芳。

张坑村水尾有“显应庵”,供奉着孙、吴、许三位昊天帝君神像。传说,三位帝君医术法术高明,庇佑百姓安康。孙医仙为皇太后治好了病,求皇帝赏赐了一件旧龙袍,说是龙袍威力大法力强,穿上可以治病。后来,果然治好了很多人的病。一位法主找到孙医仙借到龙袍躲过灾祸,事后,法主怕交还龙袍后不保险,赖着不还,孙医仙只得再找皇帝要一件,由于宫中旧式龙袍已没有了,新式的不能乱给,皇帝便赐了一件皇后的服装,后来,孙医仙经常穿着皇后服为人治病……

庵堂里壁画几十幅,有古代骑马将士交战画、古人游山下棋生活画等,古韵十足,落款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画作。

水尾外有小拱桥——“英溪桥”,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桥外近一里溪流连续三口深潭。传说从前有人失踪,尸现潭中。章氏族老请章公在英溪桥畔石头上题刻了“高山深仰止,川流悟化机”几个字,并凿了一个小方槽,槽内有水四季不涸,有了这块“镇妖石”,再无妖孽作祟,无人死在深潭里了……深潭往下100多米是张坑村水库,库容10万立方米,库下一道瀑布,高90多米,白练垂挂,雷动山谷……

张坑村的传奇远不只这些:村尾大树下“忠卿宫”有“飞来的香炉”;后山原始森林有“有效护林”的故事……

张坑村周边也都是旅游的好去处,东边是革命老区村屏山乡蒋山村,南边是中国传统村落济阳乡济阳村,北边是历史文化名村屏山乡许坑村。

红色乡村

张坑村不仅有美丽的风光、动人的传说,还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福建文学》副总编、作家石华鹏曾到张坑村采风,写下了《吴山有一个张坑村》。文中写道:1929年8月中旬,朱德率红四军主力部队出击大田、德化,张坑人章国文率部担任向导,一路随同,途经武陵、石牌,并参加到攻打大田的战斗中。攻城失利后,章国文引领红军部队到达屏山、路口,并积极参加了红四军的各项革命活动。

1929年8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两三百人进驻张坑村,受到张坑村民的热烈欢迎……8月24日,张坑村80多人到屏山蒋山蔗乾参加军民群众大会,大会成立了路口乡苏维埃政府,章国标当选主席。张坑村也迅速成立了村级政权,章进黄、章兴题、章兴亥等为主要成员。张坑村民为红军提供粮食、编制草鞋、照顾生病战士,还配合红军与国民党军展开战斗,村民章开秀等人在战斗中受伤。8月下旬,红军继续前进,章国文带领游击队员陪送红军20多里路,红军部队安全顺利过境,免遭阻击,无一人伤亡。

后来,张坑人章国文、章开玉、章开秀、章兴发、章进艺等人继续在路口一带开展游击战。1937年3月18日,章兴发、章进艺随游击队到漳平清剿大刀会时牺牲,后安葬在蒋山蔗乾红军墓地。

至今,张坑村桃树堂厅堂门板上还有“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红军不拿工人农民一针一线”的红军标语。


张坑村桃树堂

桃树堂,厅堂门板上至今还留有红军标语

古风新韵

张坑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有岁进士1人、附贡1人、例贡1人、秀才2人,监生8人、庠生1人、登仕郎1人,其中章宾一(讳)时学(号)葵楼,19岁入泮邑庠生,万历丁酉(1597年)科岁进士,任浙江省绍兴府训导,戊戌(1598年)升任广东徐闻县国任教,壬寅(1602年)兼署徐闻县正堂县令。当今更是人才济济,有银行总裁、省城医院副主任医师、新华社驻外记者……

这些乡贤热爱家乡,每年都捐资给村中老者发慰问金;政府部门拨款为村里投资了光伏发电项目,大部分收益分给了村里的贫困户……

近些年,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张坑村进行古村落全面整修,既保持了原有风韵,也越发整洁。今年,张坑村被列入省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省级“以奖代补”资金名单,随着古村建设不断提升,张坑村将更亮丽出彩。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兴师

新媒体编辑:尹俊佳

发布于 2025-07-04 12:12
收藏
1
上一篇:河南再行记之十八,商丘古城六探——探寻退思堂的历史印记 下一篇:奇门遁甲秘笈大全,刘伯温辑三十卷,清代省思堂刊本一珍藏版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