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抢票悲剧,演唱会门票被“收回”,平台责任轻引众怒

标题:马上评|抢到演唱会票被“收回”,平台犯错责任太轻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近日一起演唱会门票被“收回”的事件,却暴露出一些平台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平台犯错责任太轻。
这起事件中,消费者在抢票过程中成功购买了演唱会门票,但在即将进入场馆时,却被告知门票已被收回。消费者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平台在处理过程中存在漏洞,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首先,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平台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当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演唱会门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已经支付了相应的费用,并按照平台规定完成了购票流程。此时,平台无权单方面收回门票,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从平台角度来看,此次事件反映出平台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门票管理机制不完善。平台在销售门票时,应建立健全门票管理机制,确保门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此次事件中,平台未能有效管理门票,导致门票被非法收回。
2. 客户服务不到位。在消费者发现门票被收回后,平台未能及时回应消费者诉求,导致消费者情绪激动。平台应加强客户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3. 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在此次事件中,平台对门票被收回的责任追究不明确,导致消费者

相关阅读延伸:马上评|抢到演唱会票被“收回”,平台犯错责任太轻

7月1日晚间,猫眼平台无预告释放周杰伦济南演唱会大量门票,多名用户成功支付购票。然而约1小时后,平台单方面取消订单并退款,且未说明理由。2日凌晨,猫眼演出发布情况说明,称工作人员在模拟“二次开售超大流量”压测过程中误操作,将为这部分用户赔偿200元无门槛演出代金券。

退款页面截图

难以想象,这些抢到周杰伦演唱会门票又被退票的用户,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先是惊喜、激动、兴奋,可能已经迫不及待地跟好友分享,发到社交平台“嘚瑟”;然后突然发现被退票,转折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震惊之余是气愤、困惑、无奈,白欢喜、白忙活一场……

显然,这又是一场典型的“平台犯错,用户承担”事件。

平台哪怕是不得不进行退票处理,也有必要提前说明理由并通知用户,在满足消费者知情权的同时,也避免引发各种猜测。就像有网友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演唱会取消了。因此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恐怕不只是给消费者带来了麻烦。

从平台的补偿措施来看,200元代金券也让人哭笑不得。毕竟,想使用这张代金券,前提是抢得到票。否则只能选择那些人气不足、不怎么喜欢的演出,顺便为平台完成一笔业绩。换言之,代金券的补偿更多是名义上的,大概率因最终未使用而作废。而平台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平台若真心赔偿,不如真金白银,简单、直接、真诚。

这倒不是说,消费者得理不饶人。经常购买演出票的都知道,如果是消费者个人原因退票,往往需要支付高额退票费,有的甚至要扣除票款的50%,或者直接禁止退票。此前便发生过消费者提前50天退票被扣高额手续费、抢错票后秒退仍被扣795元等事件。何以消费者退票代价不小,平台犯错就轻飘飘?

在演唱会售票领域,平台往往处于绝对的卖方市场。虽然售票平台不止一个,但演唱会尤其是高人气明星演唱会,其门票的特殊性就在于极不对称的“供不应求”。也因此,一些平台日益滋生了傲慢、霸道的作风,常常漠视消费者的权益,乃至将自己的过错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在类似退票纠纷中,平台几乎拥有绝对的处置权,也即直接强制退票没商量、怎么赔偿平台说了算。消费者虽然人多,但往往并不“势众”,在平台任意处置中,常常只能被迫接受。

无独有偶,6月29日,大麦平台工作人员在一场演出售票中,对优先权购票的时间配置错误,平台退票退款后,也只是补偿97折券一张。以券赔礼,俨然成了一种行业潜规则,可何尝不是一种交易霸权?

失信的成本太低,反过来也助长了平台的无所谓心态,让类似的错误一犯再犯。这样的恶性循环,并不利于演唱会行业的健康发展。长期来看,演唱会票务纠纷,是时候建立更加合理的错责分配、更加平等的对话机制了。

作者:澎湃评论员 东平

来源: 澎湃新闻

发布于 2025-07-04 03:14
收藏
1
上一篇:17岁少年假期兼职反欠千余元,外卖送餐误入分期租车陷阱 下一篇:军营观察,一张党证见证74载传奇,生命力永恒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