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彩云之南的诗意别称,这是全国省级行政区中,唯一的一个包含了气象和地理方位关键词的名称。云南的云景观丰富多彩,形状变化层出不穷。有时云是空中的城堡,有时又是花椰菜,是风中飘舞的少女的长发,是旋转的飞盘或是毛绒绒的绵羊。有云就有瞬时变化的光影,有云就有联翩的创想,就如那磅礴的云海、滚动的云轴、悬垂的“乳房”……。
云南云景观中声名远扬的彩云,以特有的七色光影,成为自古至今寻觅憧憬的祥瑞天象。“汉武元狩(公元前122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象征祥瑞的“五色云”、“彩云”、“绛云”、“彤云”、“祥云”、“卿云”、“庆云”等名称频繁地出现在云南的多部地方志书中。陈一得先生在“新纂云南通志”气象考中,整理出明朝以来的地方志书中关于彩云的记录:自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共记载出现彩云246次。500余年间,计125年出现彩云。目前,彩云已经演变成为象征云南旖旎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气候生态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旅游名片,那就是七彩云南。
2005年11月30日上午,这样的奇观就出现在大理市上空。9时50分左右,大理东南天空中的密卷云被阳光渲染成或红或紫或黄或绿的绚丽彩云,七彩斑斓光辉华绮。彩云伴随太阳直到11时左右。
2006年6月20日傍晚19时,德宏州梁河县遮岛镇上空西北方向的天空也出现三朵七色分明的彩云,彩云云体为荚状高积云,三朵彩云从气象站上空的西北方向平行向西方排列。下方为典型的发展旺盛的浓积云,浓积云顶部有重叠的圆弧形凸起。靠西北方的一朵发展十分旺盛,个体臃肿,高耸,云顶已经出现云幞。渐渐西下的太阳光使浓积云的顶部及边缘变得洁白明亮,浓积云的中下部呈灰黑色,附近还有一些散碎的淡积云和碎积云。上部色彩缤纷的荚状高积云在下部边缘雪亮的浓积云的映衬之下,更加显得神奇而壮丽。彩云一直持续到19时55分才消散。
10月13日傍晚在楚雄和双柏交界的天空中,四朵呈阶梯排列的荚状高积云,在夕阳的辉映下也呈现为七彩斑斓的彩云。
彩云又称“虹彩云”(Iridescent clouds),是出现在距太阳的角半径小于25度的地方,是由日光或月光在云中水滴或冰晶间发生衍射而生成的,具有明亮红色、绿色等彩色光象的卷层云、卷积云、荚状积云或积云边缘的云襥。
缘何云南频繁出现彩云呢?当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追根溯源。云南境内的山系江河湖泊多呈南北走向。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横断山脉,主体及其余脉就绵延在滇西北到滇南的范围内。滇东北的乌蒙山及其余脉也呈准南北走向,云南九大湖泊中的前三位滇池、洱海、抚仙湖也呈南北走向。这些南北向的山脉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左右。由于这些山脉的走向与盛行气流的方向之间形成垂直或者较大角度相交的形势,使这些区域经常出现由于地形性波动产生的地形云分布。历史记录中出现彩云最多的地方恰恰就是澄江、大理和昆明。
从三次彩云的云属看,云底海拔高度都在5000米左右。彩云出现的高度比常见的积云、层积云、层云都还要高。由于这个原因,在雨季因高原常见的低云和对流云的遮蔽,极少看得到高层出现的彩云;尽管在干季彩云出现的机遇要多一些,但是云南山地多雾,由于辐射雾的遮蔽等原因也难见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