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瑰宝重现,北京万寿寺历经五年修缮焕新颜,宝物熠熠生辉如小故宫

北京万寿寺,确实享有“京西小故宫”的美誉,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始建于明代,经过多次修缮,成为了北京西山地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
经过长达5年的修缮工程,万寿寺于近期重新对外开放。这次修缮不仅恢复了寺庙的历史风貌,还使得寺庙内的各种宝物得以更好地展示给公众。
以下是万寿寺内一些引人注目的宝物:
1. "壁画":万寿寺内壁画众多,尤其是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2. "佛像":寺庙内供奉着多尊佛像,其中不乏明代宫廷造像,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法器":万寿寺内收藏了大量的佛教法器,如铜钟、木鱼、锡杖等,这些法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 "古籍":寺庙内还收藏了许多佛教经典和古籍,这些书籍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建筑":万寿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南北建筑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此次修缮工程的成功,不仅使得万寿寺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佛教文化和古代建筑艺术的好去处。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欣赏到精美的佛教艺术珍品。

相关阅读延伸:北京万寿寺,被称为“京西小故宫”,修缮5年重开,各种宝物耀眼

#秋日生活打卡季#

位于西三环边的万寿寺,有“京西小故宫”的称谓。康熙、乾隆母亲崇圣太后、慈禧太后都曾在这里举办豪华祝寿活动。故宫馆藏画轴《万寿图》里,可见到当时场面的恢宏。皇家寺院,你懂的,当然是竭尽豪华之能事。

5年前,这里就闭馆了,开始大修。2022年9月中重新开馆,一时之间一票难约。我锲而不舍每天坚持预约,终于在国庆大假的最后一天约上,得以前往一观。因现在每日限流600人,没有熙熙攘攘、没有摩肩接踵,参观体验不错。

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5年,经明清两代皇家修缮、扩建,集寺庙、园林、行宫于一体,分东中西三路。现在重开的不过是中路七进院落的前六进,以及东路最北端的方丈院。即使如此,也可窥见其建筑大气繁复之一斑。

去看重开的万寿寺,不单单是去看万寿寺建筑,更重要的是看里边主题各异的陈列和展览——书法、绘画、碑帖、佛造像...既有出土文物,又有传世精品。就让我从南到北来一个简单的介绍吧。

山门殿的匾额是顺治所题。这里要看的是殿顶上的“百蝠穿云”彩绘壁画。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潇洒灵动。“红蝠”谐音“洪福”,寓意“洪福齐天”。

第一进院落是天王殿。现有“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介绍万寿寺的前世今生。其中展出的万佛楼泥塑长寿佛像、东院“虚空同体”匾额都是珍贵文物。展柜中的“祭孝惠章皇后䟽”,是这次大修时在佛像宝座下的惊喜发现。

天王殿东西两侧是钟鼓楼。鼓楼里循环播放有关万寿寺历史和修缮的视频录像,如果时间充裕,先静坐看看,再去看寺院和展览,更有目标。

第二进院落是慧日长辉殿,这是万寿寺的主大殿,匾额为雍正所题。这里是这次展览的重头戏,也是这次大修的重要成果展现。

大殿里的三尊大佛,是万寿寺清代原状陈列,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经被当作库房,堆放的东西将佛像遮挡,得以幸运保存。只是佛像都很陈旧破败,这次大修,经过清理除尘、修补裂纹和贴金,如今三尊佛像神采奕奕,金光灿烂。

大殿正中,有一尊毗卢遮那佛铜像,头戴五佛冠,端坐于千叶莲座之上,莲座上都有一尊小释迦佛,共一千尊。工艺精湛,保存完好。原在东路供奉,是明代铜像精品。

大殿四周的十八罗汉像,是康熙年间从旁边的罗汉殿移置这里的,这次也经历了修缮。这些罗汉神态俏皮活泼,看上去亲切可爱。阳光从大殿的窗格中投射到罗汉的身上,更添一种温暖。

大殿佛像后身,还有一尊清代彩绘泥塑倒坐观音。这个观音男相,坐姿随意洒脱,跟平常所见观音不同,也有几分俏皮神态。

慧日长辉殿的东西配殿,分别展出汉传、藏传佛教的诸多造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有一尊天王像神态喜庆,笑眯眯的,和蔼可亲,跟平常所见的怒目金刚不同,颇有意趣。


第三进院落是万寿阁,这是万寿寺最高的建筑,有三层。底层大殿,有“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展出了馆内与“寿”主题相关的70多件珍贵文物。

万寿阁前的院子里,一个明代的石供台就够看上半天。高浮雕的胡人献宝、麒麟、狮子都活灵活现。而旁边那块明代丹陛石,是这次大修刚发现的,因为常年埋藏在地下,上面的海水江崖、垂枝莲花纹饰保存得非常完好。

万寿阁东配殿,是“东方雅韵——当代缂丝文化艺术展”。以16个考古出土的古代缂丝名品为线索,介绍了缂丝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的历史沿革,也展出了许多当代缂丝精品,十分精美。

万寿阁后面的大禅堂、影堂、小禅堂,围成第四进院落,目前是“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展”。在这里可以看到清朝历代皇帝和包括几位皇太后、皇贵妃等女性在内的皇室成员书画作品,功力都十分了得。

第五进院落是假山和三大士殿,这里有“大修实录——万寿寺第五次大修纪实”,在院中展出了这次修缮替换下来的建筑构件,其中最大的构件是万佛楼的一根朽坏了的大梁。还有大修的工艺介绍。

第六进院落,中间有乾隆御碑亭,用了最高等级的黄琉璃瓦。记录乾隆为其母亲七十大寿扩建万寿寺的过程。亭内藻井有“五福捧寿”和仙鹤图,地面是汉白玉地墁饰福山寿海图,都十分精美。碑亭两侧,有两株400多年的银杏,高大茂密。


碑亭后部,是无量寿佛殿。原佛像不存,现有一座渗金多宝铜佛塔,是明代天启年间所铸,塔身上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造像400多尊,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无量寿佛殿两侧,有对称的两座西洋门。这是当时乾隆对西方巴洛克风格建筑喜爱的反映。西洋门与旁边的中国窗中西结合,搭配并不违和。门内即是第七进院落,有光绪御碑亭、万佛楼等,暂未开放。

从这里往东,即是东路北端的方丈院,目前正在做“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三个展厅分别展示明、清、民国木制家具,美轮美奂。其中一个3米多高的镜框,令人惊叹。

现在说是“小故宫”,有点夸张。毕竟没有开放的地方还多。但可看的东西已经不少,一天时间真觉不够。最好的是,现在这里是博物馆,不是寺院。包括那些佛像,它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精美的艺术品,可以各种认真看。院内还设有斫木堂、互动体验区等,带小朋友的也可以一去。

发布于 2025-05-14 00:13
收藏
1
上一篇:登顶无需五座台,拜谒五方文殊于黛螺顶 下一篇:佛教文化瑰宝,探寻四大天王的历史渊源与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