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特辑,大爹的执着光影之旅

这是一个关于“光明文化周末”栏目的节目策划思路,主题是“大爹的执着”。
---
"节目策划案:光明文化周末 - 大爹的执着"
"1. 节目定位:"
"平台:" 光明网 / 光明日报新媒体平台 / 光明文化周末栏目 "定位:" 一档具有人文关怀、聚焦普通人不凡故事的深度文化类短视频/音频节目。 "目标受众:" 关注文化、社会,对平凡生活中的坚守与热爱有共鸣的都市人群、中老年群体及文化爱好者。 "风格:" 温情、纪实、引人深思,兼具故事性和文化性。
"2. 核心主题:"
"“大爹的执着”":聚焦一位或几位在平凡生活中,因热爱、信念或责任而展现出惊人毅力和独特坚持的“大爹”(泛指年长男性,带有亲切感和某种程度的“传统”意味)。他们的“执着”可能体现在:手艺传承、个人爱好、社区贡献、科学探索(非专业人士)、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3. 节目形式:"
"主要形式:" 纪实类短视频 (3-5分钟) 或 纪实类音频节目 (20-30分钟)。 "辅助形式:" 线上互动、专家解读、相关文化背景介绍、线下活动等。
"

相关阅读延伸:光明文化周末:大爹的执着

作者:刘利元

大爹是我们村唯一穿中山装下地犁田的人,他曾经在村小和乡中当了三十多年的民办教师。

西沙窝一带识字的人,基本上都是大爹的学生。上世纪80年代,村子里出个大学生是天大的事。人们经常说起大爹教出的哪个学生考上了哪所大学。我对这些不太在意,他留给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件穿了十几年的中山装。记得我上小学时,一次大爹抱着一只獾子从乌兰布和沙漠里走出来,村子里的人围着獾子看稀奇。大爹讲,他在野外发现这只獾子快不行了,便想着抱回家打一支强心针看能不能救活。当时我也挤在人群里,但是我对獾子的生死毫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大爹的衣服,因为他身上穿的深蓝色中山装被这只小动物的爪子撕烂了。过了几天,我发现他又把那件中山装完好而整洁地穿在了身上,原来,大妈用平针把裂口缝好了。我上中学后,大爹教我语文,我发现他还穿着那件被獾子撕破的中山装站在讲台上,只是深蓝已经洗得变成了浅蓝。

大爹种地教书两不误。站在讲台上他情绪激昂,谈古论今,一丝不苟地授课。下了讲台,他顾不上洗掉手上的粉尘,就钻进庄稼地里锄地、培土、育苗,裤腿和鞋帮上全是泥巴,和农民没有任何区别。当其他人收工后吸一支旱烟优哉游哉时,大爹则牵挂着课堂上的学生和课后娃娃们的作文本。

每天天不亮,大爹就骑个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来回穿梭。西沙窝一带的耕地十分分散,每户人家都有七八个地块,隔得远,在浇地时其他农民可以在地堰上挖开一个口子,让渠水慢慢流淌,观察四周都上了水,就把口子填上,让整个地块过水均匀。大爹没有时间慢慢等候,他的学生还在课堂上等着他讲课呢。他在清晨扛着把锹到处挖口子,等到下课了再来填。至于水深水浅,浇得均匀不均匀,就顾不过来了,所以大爹种的庄稼要么水深了淹死,要么水浅了受旱,基本上同类地块中大爹种的庄稼产量是最低的。有好几次放学回家,大爹都埋怨着说,这个教书营生他再也不干了。可是第二天清晨,他又骑着自行车奔波十多公里去了学校。

虽然大爹已经退休二十几年了,可是他教书时的形象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一个比农民还要黑瘦的中年教师,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吱吱”作响。车把上挂着一个黄得发白的书包,书包里装着他的教案和课本,有时候还有一个或者半个馒头,那是他在乡中学教书时的午餐。车后座上还绑着一只蛇皮袋子,那是下课后在回家的路途中给家里喂养的羊收集落叶用的。哪怕十分疲惫,他依然双目炯炯有神,好像看到希望就在黄土路上不远的地方。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2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于 2025-11-23 06:32
收藏
1
上一篇:67岁“超级大爹”跨国征婚,12妻102子女,养家路途艰辛破产揭秘 下一篇:惊魂夜,三个大学生玩“笔仙”游戏,意外触发疯狂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