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寻仙,有钱仙寻”,这句在玩家间流传的调侃,道尽了《寻仙》十七年运营的沧桑。作为 2008 年公测的国风网游,它曾以独树一帜的姿态闯入玩家视野,如今却在盈利的轨道上渐行渐远,成为一款以吸金为主要目的的游戏。
回溯 2008 年,鹅厂旗下多款游戏如 DNF、CF、QQ 飞车、QQ 炫舞等席卷市场,《寻仙》在这场流量争夺战中显得有些 “冷门”,未能获得大众玩家的广泛关注。但真正接触过它的人,都会被那些独特玩法深深吸引,即便时隔多年,依旧回味无穷。
在当时的游戏市场中,《寻仙》的国风特色堪称独一份。脸谱化的角色建模充满传统韵味,怪物、副本与 NPC 的设计均取材于最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还融入了美术片的复古风格。更难得的是,它严谨秉承道教传统,构建了八大仙职与九大仙阶的完整体系,搭配原汁原味的法宝大战,以及传说中可供多人骑乘的神仙骑宠,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浓厚的东方奇幻色彩。
不过,这种独特画风也成了一把 “双刃剑”。彼时玩家早已习惯韩游中 “俊男靓女” 的精致建模,面对《寻仙》里略带 “妖魔鬼怪” 气质的仙侠形象,不少人直呼 “接受无能”,最终选择了劝退。
游戏中的地图设计同样暗藏巧思,宁海县的徽派建筑便是典型代表,将中国古代建筑的韵味还原得淋漓尽致。而 PK 系统更是当时的一大亮点,技能判定机制庞大,动作设计又贴合人体工学,让每一次对决都充满策略与爽感。或许正是这些硬核魅力,让《寻仙》在小众圈子里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甚至吸引了不少神豪玩家 —— 当年单笔充值 300 万的记录,不仅惊动了官方客服,还促使其连夜为该玩家开发专属充值通道,一时传为笑谈。
然而,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鹅厂的 “更新套路” 逐渐显露。游戏的发展方向渐渐偏离了玩法创新,变成了无休止的等级扩张、新法宝推出,以及层出不穷的氪金点:装备打孔、塔装升级、高级时装、神兽宠物…… 与之相对的是,玩法内容毫无突破,新开地图明显粗制滥造,就连配音和怪物模型都开始素材复用,敷衍之意溢于言表。
更让普通玩家心寒的是,新副本的战力门槛高得离谱,零氪党连入团的资格都没有,游戏性急剧下降,最终导致大量玩家流失。如今,当年那群《寻仙》老玩家大多已娶妻生子、事业小成,但仍有一批死忠粉偶尔回归,试图在熟悉的场景里找回当年的热血。即便游戏 1-2 月一次的小更新,跟上版本就需要上万块,大更新更是动辄几万块的投入,他们依旧愿意为这份情怀买单 —— 这恰恰印证了《寻仙》的底子有多优秀,才能让玩家如此念念不忘。
这些年,《寻仙》还先后更名为《寻仙 2》《新寻仙》,玩的不过是当年网游的老套路,换汤不换药,本质上只是版本更新。不得不说,鹅厂从来都不像是一家纯粹的游戏公司,更像是精明的投资机构,在盈利与情怀之间,显然更倾向于前者。
目前,《寻仙》端游的玩家数量已较早期大幅缩水,但官方仍在稳定运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 “筛选”,如今留在游戏里的玩家,几乎个个都是氪金大佬。十七年风雨飘摇,这款曾承载着国风游戏希望的作品,终究还是在商业化的浪潮中,活成了它最初或许并不想成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