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05年,弗拉维乌斯·贝利萨留出生在拜占庭帝国首都的西部偏北地方。作为一位贵族的后代,虽然家境优渥,但他出生的地方是当时蛮族人入侵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常年不断的异族冲突使得此地经济状况不如帝国其他地区富庶,却因战争频发而盛产武将和勇猛的士兵。先皇查士、现任皇帝查士丁尼都从行伍起家;名将利贝拉里乌斯布泽斯和库泽斯,勇猛作战的佛洛伦狄乌斯等,都出身于这个地方。
对于贝利萨留来说,他的童年是在一个尚武的环境中度过的。特别是自从阿纳斯塔修斯执政末期,在新旧皇权更迭的动荡时期,拜占廷帝国北部领土小规模冲突频发,很可能贝利萨留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冲突。
少年时期的贝利萨留很可能也常听家乡同胞提起同样出身于色雷斯的豪杰们创立的功绩,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或许是在自己远大的理想的驱使下;或许是对当时担任帝国凯撒的查士丁尼慕名已久;又或仅仅是被家乡无休无止的动荡逼得迫不得已;总之,在他年纪还远未满18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奔赴君士坦丁堡。
01 贝利萨留被查士丁尼招入麾下
贝利萨留去投靠查士丁尼的时候,正值先皇查士丁弥留之际。凭借着自己身材高大、英俊潇洒、举止得体的优势,贝利萨留很快就赢得了查士丁尼的青睐,很顺利地进去了他的麾下。
虽然在查士丁尼身边的头几年贝利萨留并未即刻展露头角,但他在日后所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和才干,敏锐的政治直觉,很可能得益于在查士丁尼身边几年时间的熏陶,他的努力和忠诚也得到冷眼旁观的查士丁尼欣赏。此时,这位日后拜占廷的名将还未满20岁。
从公元年佩萨门尼亚战役到公元年卡利尼库姆战役的这段时间是贝利萨留军事天才锋芒初露的阶段。在查士丁尼的授命下,年轻的贝利萨留参与了一系列主要针对波斯帝国的战斗。
公元526年至527年,拜占廷对波斯属国佩萨门尼亚展开进攻。贝利萨留虽然年纪轻轻,但在战斗中的表现却十分出色,而另外一支以利贝拉里乌斯为首的主力部队则不战而逃。因此查士丁尼在战后将利贝拉里乌斯撤职,升任贝利萨留。
在升任美索不达米亚军士长官后不久,由于波斯战事吃紧,公元528年,查士丁尼命令贝利萨留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撒努里斯沙漠附近建立明杜欧要塞,直接威胁波斯要塞尼西比斯。波斯皇帝卡瓦德派儿子薛西斯带领一支万人的军队前来阻止,双方在尼西比斯城展开大战。
这一战以拜占庭军队的惨败收场。波斯人将要塞毁坏后带走了所有的俘虏。战后查士丁尼立刻调整了帝国东部的军力部署,其中就包括将贝利萨留提升为东部将军并派遣有经验的老将赫莫杰尼斯协助他。
之后,这二人合力,于公元530年夏天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达拉战役中,依靠使用不同兵种的合力作战及巧妙的布阵大败波斯人,以报尼西比斯战役之耻,但随即又在公元531年卡利尼库姆战役中遭到挫败。这次战败让查士丁尼对贝利萨留相当失望,他将贝利萨留撤职,召回君士坦丁堡。
02 贝利萨留的巅峰到郁郁而终
贝利撒留军事生涯的高峰从公元532年初镇压尼卡暴动起拉开序幕,直到公元540年他将俘虏的哥特国王维提吉斯(带回君士坦丁堡为止,包括他征服汪达尔王国和第一次意大利战争。
汪达尔战争和意大利战争无论是对查士丁尼或整个拜占庭帝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贝利撒留本人更因此获得极大利益,他在此期间也逐渐从一名“忠臣”向“重臣”转变。
依靠这两次战争,贝利萨留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在灭亡汪达尔王国时,他缴获了整个王宫的宝藏作为战利品;紧接着在平叛利比亚过程中,他又率军对叛军的大营进行了抢劫;还有在意大利战争中,他还缴获了数量庞大的财富。
凭借战争和抢劫得来的钱财,贝利萨留给自己装备了7000名全副武装的私人卫队。这样的做法,却也是查士丁尼最不愿意看见的。这样一支由骑兵组成的,毫无逊色于皇帝禁卫军的私人武装,对当时查士丁尼的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除此之外,贝利萨留在对待查士丁尼的态度也变得略显强硬。与轻松获胜的汪达尔战争不同,意大利战争可谓艰苦卓绝。公元前537年,贝利萨留与哥特人在罗马城展开了一年之久的攻防战争。因为遭到了哥特人的大规模围攻,贝利萨留不得以向查士丁尼写信求援。
虽然说是求援,语气之间却显得十分的不客气——“直至现在,我们所获得的一切,不管这事因为好运或是勇气,都已经到了极致,但今后我们希望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希望你能够派来足够的士兵和武器,以便让我们能够以对等的力量和敌人进行战斗。”不仅如此,他还在信的末尾指出,如果贝利萨留在此牺牲的话,对皇帝的名望而言,对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他用强硬的态度向查士丁尼求援,还和由宫廷派出的总管争吵不休。不仅如此,贝利萨留还不受军令,在没有查士丁尼的知情和允许之下,私自与哥特人签订和平协议。虽然这种公开违抗皇命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贝利萨留仍然坚持己见。他的声望在人民民众中达到了顶峰,甚至有威胁到查士丁尼的可能。
虽然贝利萨留从始至终都没有实质性的公开叛变,但是在客观上,他一直扮演着一位皇权挑战者的角色。
到了晚年,贝利萨留彻底失去了被皇帝任命前往战场的资格。不仅如此,在那时,拜占廷宫廷内部发生了一起由马尔塞努斯、塞尔吉乌斯和其他一些元老们密谋杀死查士丁尼的政治阴谋。谋逆者在被抓住后遭到严刑拷打,他们说出的共犯牵连到贝利萨留的两名家臣。
公元562年12月5日,皇帝举行了一个听证会,了最尊贵的元老尤西齐欧斯,并当庭宣读了对贝利萨留免职的决定。贝利萨留怀着愤怒而非恐惧出现在审判现场。在为皇帝服务年后,皇帝宣判了他的罪行,而这不公正的判决因为主教在场的缘故获得了授权和认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贝利萨留被撤去了一切职务与特权,软禁在君士坦堡家中。
公元564年7月19日,贝利萨留被判无罪释放,查士丁尼也恢复了他的名誉和职位。但此时贝利萨留早已心灰意冷,郁郁寡欢。仅仅过了八个月,他便在家中病逝。他死后,大部分财产和从哥特人以及汪达尔人手中夺得的战利品全部落入了皇帝的口袋。这一位罗马帝国最后的执政官最终得此凄凉结局,与他生前获得的巨大荣耀全然不相符,令后人唏嘘不已。
03 从贝利萨留到年羹尧
这让我们不仅想起了中国清朝时期的名将——年羹尧。这位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曾与隆科多并称为雍正左膀右臂的年大将军。
却因为身份地位的日渐抬高,志得意满,过分骄纵,对皇上毫无尊敬之意。1725年3月15日,因为天上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所谓“祥瑞”。逮着这样的机会,朝中大臣肯定想趁此机会对皇帝表示恭贺,年羹尧也不例外,连忙向雍正呈上贺表。
但表中字迹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之于朕耳”。并认为这是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所以对他在青海立的战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
紧接着,雍正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四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看到年羹尧失宠之后,大臣们纷纷倒戈,竟开列了年羹尧九十二条罪状。
就这样,这位清朝时期的常胜将军被赐狱中自裁。他的遭遇就和罗马帝国的贝拉萨留一样,曾经是人民心中的荣耀,是国家的顶梁柱,唯一对他们造成伤害的,竟是自己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