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伞”究竟是多闻天王魔礼海的还是广目天王魔礼红的?
在《封神演义》中,“混元伞”被作者安排给了魔家四将的老二魔礼红,实际上在佛道二教中持伞的本来应该是魔家四将的老三魔礼海,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天王。在寺院中,西方广目天王双手持长斧钺横于胸前,头戴凤翅兜;而北方多闻尊天王,普天身护法像,一般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慧伞左手握持神鼠——吐宝鼠。毗沙门天王据须弥山天北方世界,手持慧伞,用以降伏魔众,护持众生修行资粮。有意思的是,毗沙门天王左手所持的法器最早并不是宝伞,而是印欧文明中的三叉戟!中唐以后,毗沙门天王逐渐中国化演变为手持长柄幡,此幡原是由毗沙门天的眷属所持,后发展为毗沙门天自行持幡,再后来发展为持“宝幢”。由于图像上裹卷的幡幢与宝伞外表相似,故后期发展为毗沙门天持“宝伞”。可见,《封神演义》中,魔礼红所持的“混元珍珠伞”就是佛教和道教中伞幢类法器。至于为何“混元珍珠伞”威力巨大,则是因为宝幢是道教斋醮法坛中最重要的法器,醮坛奉圣仪制之物,召神命魔之的神圣信物。敦煌壁画持三叉戟的毗沙门天王
持长柄幡的毗沙门天王
奉圣召神驱魔之神物
宝幢等仙仗是道教设坛演法、开度天人不可缺少的信物法器。《灵宝玉鉴》曰“故我灵宝大法蟠节幢盖具有成仪,当运祖气而合神光,尽精微而致广大,随机变现,应念感通,作生死之津梁,具显幽之标准。及其结空成梵,云篆太虚,化形十方,超神八极,普资有识,广度沉沦,实道法之指归,斋修之仪矩。”所谓“宝幢”,是指悬挂于杆上的长筒圆形绸缴,其上或写经文,或绣以龙虎之类图案,特点是顶上有宝盖,并有执杆, 酸坛执事可以手持宝幢。中国古代有幢,系一种以羽毛装饰的旗帜。佛教传人后,佛寺和道场中有幢的布置,刻于石柱上的称石幢,写于圆筒形绸缴上悬挂的为经幢。道教的宝幢仪仗与佛教类同。《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三曰旌、 节、幢“亦神仙所持,既具经典即威仪之限,如今国家所制也。”宋 武宗元《朝元仙杖图》
宝幢被广泛运用于法坛科仪,重要的有青玄宝幢、命魔宝幢、 朝元朱幢、极玄宝幢等。如道教的青玄宝幢,是用青增四丈九尺,顶上作八角形大宝盖,八角悬小蟠八首,中间悬大蟠 , 宝幢的九蟠象征九州分野,蟠身用雄黄篆大九龙符,两足分开篆青玄宝浩符,两手分写斋意,宝幢悬挂于高竿之上。外坛 威仪用“朝元朱幢”,“幢身,一面画龙,一面画虎”。内坛威仪用“命魔宝幢”,“天真命魔之幢设于天宝坛左” , “用朱竿、宝盖、珠结幢身。幢,木造,成六面,每面篆符一道。朱漆装金,余各依式造之。每法师步虚旋绕之际,二道童执之,持于法师左右,同行旋绕。是故道以威仪而尊严,心因法象而敬畏,不致荒迷妄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