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国内,微信那头一句‘澳洲农场月入四万’,银行卡就少了三万五。
”——要是这台词听着耳熟,赶紧把页面往下滑,别再当下一盘韭菜。
真相比朋友圈照片糙得多。
澳洲统计局刚发的工资条:农场采摘工税前时薪25-28澳元,扣完税到手也就一百出头人民币。
一周干满60小时,月入折下来两万二,离四万还差一个翻倍滤镜。
更扎心的是,这钱只发给已经蹲在澳洲、手里攥着合法签证的人。
人在国内就让你交“保过费”的,99%是隔空割韭菜。
割法也升级了。
去年12月,澳洲公平工作委员会点名“打包签证”套路:中介收你3-5万,递进去的是旅游签,附带一张P过的“雇主offer”。
飞机一落地,没人接,微信被拉黑,移民局查到非法打工直接遣返。
半年统计,200多位同胞就这样自费买了张回程机票,还附赠五年入境禁令。
怎么判断对面是不是狼?
三句话就能试出来——
1. 问签证类别。
答“旅游签转工签”的,直接删。
2. 问要不要先交“培训费”“名额押金”。
只要让转账,窗口关掉。
3. 问英语要不要考试。
回“无需语言”的,基本准备带你去黑工棚,时薪压到15澳元,还要半夜逃稽查。
真想靠双手赚澳币,路径其实就两条:
一是走正规打工度假签(462/417),每年中国名额5000个,拼手速,雅思4.5就够,自己上澳洲移民局官网抢,成本不到两千人民币。
二是让澳洲雇主先向政府证明“本地招不到人”,再帮你申请482工签,这得真技能、真英语,还得真面试,远程“保录取”根本办不到。
有人抱怨:“抢不到名额,又英语半吊子,是不是没戏?
”也不是。
悉尼华人肉联厂、布里斯班仓库常年缺夜班搬运,时薪30-35澳元,但人家只招已持有效签证的人。
一句话:先合法落地,再谈赚钱。
兜里没签证,国内中介吹得再响,都是空中楼阁。
去年11月,悉尼法院判了个华人“高薪中介”头子:七年里骗了87个老乡,涉案金额200万澳元,判了九年。
受害者里有个广西大叔,借了高利贷交“包过费”,结果机场被拦,回国当天老婆闹离婚。
判决书公开那天,评论区最高赞的一句话——“贪字变贫字,只多一个‘人’在痴心妄想。
”
所以,再看到“月入四万”“包机票包住宿”的澳洲招聘,先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冷静十分钟。
打开澳洲政府官网jobactive.gov.au,把农场时薪、签证要求一条条对,你会发现正规渠道写得干巴巴,却从不问你要“加急通道费”。
发财梦谁都有,但让梦变噩梦的,往往就是那一笔“先交三万”的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