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住在天堂……”当年的一曲《梦想天堂》唱出了无数人的杭州情结,后来陆续有《西湖印象雨》、《采茶舞曲》、《南屏晚钟》等带着杭州烙印的歌曲诞生。
近日,为了迎接G20峰会,杭州文艺顾问印青等文艺名家专门编写了歌曲《杭州欢迎你》,还被市文化馆的艺术家改编成了优美易学的舞蹈,旋律好听,舞姿大气。
一个城市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还在于人文气息,就如杭州的魅力不仅在于美丽清雅的西湖、文明让行的气质,还体现在亲切活泼的民风,欢快的歌舞让杭州元素渗透在每一个角落。
其实不仅在杭州,我省丰富的民俗文化孕育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省文化馆从事舞蹈创作的顾炯老师列举了一些,如海盐滚灯、奉化布龙、长兴百叶龙、浦江板凳龙等,这些以滚灯和舞龙为题材的,是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道具工艺复杂,舞技要求高。
民间舞蹈的产生背景很有趣,有一些是以模仿动物为原型的,比如十八蝴蝶,源于浙江省永康县高镇村,舞蹈由十八个少女身背插五彩缤纷的蝴蝶翅膀翩翩起舞,并与花仙组合,通过优美的队形变化和舞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青田鱼灯舞,是青田民间传统的舞蹈,以走阵图为主,通过阵图与动作的配合表现淡水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军阵特点。
有很多舞蹈是以地方民俗特色为主题的,例如跳蚤会,又名跳灶会,系民俗舞蹈,流传在舟山本岛与镇海一带,尤以定海、普陀为盛。
农历年前家家户户要“祭灶”,在灶前跳此舞,故也叫“跳灶舞”;大奏鼓,是流传在温岭市石塘镇箬山一带渔区的民间舞蹈。大奏鼓舞蹈动作粗犷而滑稽,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是女性,他们头戴羊角状发簪、耳挂特大耳环、赤脚套脚环等,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大头和尚,又称“哑舞”,俗称“抛大头”,是活跃在宁波市鄞州区集仕港镇翁家桥村“太平会”艺人表演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
这些舞蹈都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我们去保护和传承。顾炯老师认为,浙江民俗舞蹈有自己的特色,部分经过编排以后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她曾经以象山鼓乐为灵感编排的广场舞蹈《象山渔鼓》和根据镇海的九龙柱编排的广场舞蹈《九龙柱》,都获得了全国群星奖。
她认为保护我省丰富多样的传统舞蹈,关键在于培养年轻人对它们的兴趣,适当的创作和编排有利于舞蹈的传承,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够使其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