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拆弹,勇敢者的生死赌局

是的,你说得非常对。"每次拆弹都是一场生死赌局。"
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拆弹工作的核心特点和极端危险性:
1. "高风险性 (High Risk):" 拆弹人员面对的是随时可能爆炸的装置。一次错误的判断、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瞬间死亡或严重伤害。这不仅仅是操作上的风险,也包括装置本身设计可能存在的陷阱。 2.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每一颗炸弹都是独特的,其构造、引信类型、爆炸物种类、甚至可能隐藏的陷阱都未知。拆弹人员必须在完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一步步进行猜测、验证和操作,这充满了不确定性。 3. "压力巨大 (Immense Pressure):" 拆弹工作往往需要在紧张的时间限制内完成,并且时刻受到公众、媒体和自身安全的压力。每一秒的犹豫或动作都可能被放大,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 4. "依赖专业与勇气 (Reliance on Professionalism and Courage):" 拆弹成功依赖于高度的专业技能、冷静的头脑、精确的操作以及对未知的勇气。他们是和平年代的特殊英雄,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5. "生死一线 (Hair's-Breadth Escape):" 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总是在死亡的边缘游走,每一次成功的拆解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证明。
因此,“生死赌局”这个比喻非常

相关阅读延伸:每次拆弹都是生死赌局

原标题:每次拆弹都是生死赌局

孙帅:

□ 本报记者 马利民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岳波

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大队安检与搜排爆中队中队长孙帅,2010年入警即进入特警搜排爆队伍,干了11年的排爆工作。他年复一年刻苦钻研安检排爆业务知识,成功处置拆除各类爆炸装置23个,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2019年被评选为全省公安机关“十百千万”工程培树模范。

第一次排爆汗水泪水交织

2013年4月21日,这个普通日子却让孙帅终生难忘。这一天,绵阳市某县一农家乐民房内发现疑似爆炸装置。接到出警命令后,孙帅随排爆中队立即出动,携带专业装备驱车赶赴现场开展处置。

排爆特警通过专用设备,基本确定疑似爆炸物是一个用食用油桶巧妙伪装的爆炸装置。但爆炸物是遥控起爆还是定时起爆?内填物为TNT还是黑火药?都是未知数。这辈子第一次面对“真家伙”的孙帅不由得手心冒汗。他明白,爆炸装置一旦在民房引爆,不仅群众财产会遭受巨大损失,而且犯罪嫌疑人遗留现场证据也会灭失。排爆特警必须近距离接触和移动爆炸物,手工解除引爆装置。

“让我去!”危急关头,排爆特警阳镇宇主动请缨拆弹,他对孙帅说,自己的娃娃快满两岁了,万一有啥意外至少还有后,而孙帅还未娶妻生子。一席话,让孙帅顿时眼眶湿润了。

“兄弟,你身后有老婆孩子,而我没有牵挂,就别争了……”孙帅最终说服了阳镇宇,战友们帮他穿上了重达50多斤的防爆服。孙帅提着便携式X光机等工具,缓缓移步到爆炸物前,经过探测,排除定时和遥控起爆的可能。他小心翼翼伸出双手轻轻捧起它,然后移步到四合院外一个空旷地带。

所有人员退到安全距离以外之后,孙帅卧倒在地仔细观察,他发现食用油桶用了水泥加模,又用胶带反复缠绕,有电线隐约露出。他用排爆剪小心翼翼剥开一处口子,结合X光机探测,判断该引爆装置为“拉发式”,也就是移动和处置过程中,一旦爆炸装置连接电线稍稍受力,就会拉动电池正负极碰撞起爆。

豆大的汗珠顺着孙帅的脸颊流下。他屏住呼吸手持排爆剪夹住连接电线,一、二、三,断!爆炸装置静静立在地上……

经过孙帅检查,确认引爆器被成功排除。爆炸物体内除了有约10公斤黑火药外,还有成百上千颗钢珠填充其中,一旦发生爆炸杀伤力会成倍增加。

孙帅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过命的战友情,第一次成功拆除威力巨大的爆炸物,第一次体会到排爆警察的那份荣耀。感动、紧张、喜悦和骄傲让他脸上的汗水、泪水交织在一起。

后来,刑侦人员根据孙帅保留下来的证据,很快抓获了为报复他人放置爆炸物的犯罪嫌疑人。这件事后,孙帅对拆弹有了新的认识,他决定在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岗位上坚守下去。

11年23次成功排爆

过硬的心理素质,沉稳的性格,是孙帅被选为排爆特警的最大原因。当年初来乍到,孙帅对排爆工作零知识、零基础、零实践,在师傅的带领和传授下,他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学起。警队也多次派孙帅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让他受益匪浅,进步很快,总结探索出了一整套详细完备的工作程序及处置规范流程。

2019年7月,孙帅被任命为特警大队安检与搜排爆中队中队长,成为了绵阳公安第一排爆手。孙帅说,排爆警就如同钢丝绳上的舞者,容不得半点差池,每次行动都是一次生死赌局。赢了,可以平安回家;输了,人就没了。

在孙帅的宿舍和家里,摆满了用于练习的电路板和专业书籍。“爆炸装置分很多类型,不同的爆炸装置需要采取不同的起爆方式。”他表示,排爆一秒钟,场下十年功,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在面对爆炸物时,排爆特警很多时候要考虑到爆炸装置是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唯一的、最直接的物证。孙帅说,现在排爆技术已经很发达,一些环节可以由排爆机器人替代,但是许多特殊情况是机器人所不能应对的,依旧需要他们身穿防爆服零距离拆弹。防爆服很厚重,特别是夏天穿起来就像进了蒸笼一样,要不了几分钟就一身汗。孙帅说,尽管防爆服能抵挡住一定距离内一定的爆炸当量,但面对威力巨大的爆炸装置身体也会受到巨大伤害,特别是需要双手进行精密操作时,就不能戴手套,一旦在操作中发生爆炸,双手就会受到严重创伤。

排爆11年,孙帅先后23次成功拆除、分解和销毁爆炸装置。

既然选择那就无悔

由于搜排爆技战术能力出众,近年来,孙帅多次被公安部、省公安厅抽调支援青岛、厦门、成都等地公安机关,协助完成各种重大活动的安检搜爆任务。

今年36岁的孙帅阳光帅气,至今还没有结婚成家。他说,很多女孩子知道自己的职业后就有各种担心。去年孙帅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女孩,她特别理解和敬佩排爆特警的工作,两人相识相知,很快坠入爱河。

一次闪失、一秒失误足以让人粉身碎骨。出警时,孙帅满脑子都是如何成功把爆炸装置处置掉,但每次成功排爆之后,自己也会感到后怕。孙帅不愿意让父母和女朋友过多知道他的工作,不想让他们为自己担心。家人和女友的理解、支持给了他莫大的信心,缓解了他很多的压力。

孙帅表示,排爆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职业,同时又是公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是一副重担,但总得有人来把它挑在肩上。孙帅特别喜欢电影《拆弹专家》的一句台词:用生命去守护生命。

他说,既然选择那就无悔。“用生命去守护生命”是所有排爆警察的一份信念和荣光,激励着他勇往前行。

图① 厚重的防爆服要在多人的协助下才能快速穿上。

图② 孙帅全神贯注观察爆炸装置。

图③ 孙帅成功拆弹后向远处的战友举手示意。(马利民 文 图 岳波)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于 2025-11-21 19:43
收藏
1
上一篇:生死交锋!揭秘“无声”战场上的“拆弹专家” 下一篇:百变战警宋清罡,千余次抓捕百余次排爆,英勇无畏夺回23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