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行圈刮起“清卡潮”,多家银行密集发公告,专门清理长期不用的“僵尸户”,有的银行甚至规定余额10元及以下、一年没主动交易就封卡,不少人慌了神:自己手里的旧银行卡、甚至不常用的工资卡,会不会突然被冻结?
“僵尸户”的认定标准各家银行虽有差异,但核心就两条:钱少+长期不用。兴业银行调整后,余额10元以下、连续365天没主动交易(结息不算)就纳入管控;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则是余额≤10元、近三年无交易即清理;还有银行把门槛设为余额100元以下、闲置2年以上。这些账户大多是当年办的社保卡副卡、上学时的校园卡、换工作后没用的工资卡,早就被大家忘在脑后。
银行这么较真,可不是没事找事。大量闲置账户就像没人管的空房子,容易被不法分子盗用,用来洗钱、电信诈骗,清理它们能直接压缩违法空间。对银行来说,这些“僵尸户”占着系统资源,增加运维成本,清理后能提升服务效率,也是响应反洗钱的监管要求。之前就有新闻说,有人丢了旧银行卡没注销,被骗子拿去涉案,自己莫名背上信用风险,这样的坑确实得防。
普通用户不用过度紧张,常用的工资卡、绑定房贷车贷的账户、有理财或贷款关联的账户,都不在清理范围内。真正要警惕的是那些多年没动过、余额寥寥的“沉睡卡”,它们可能被限制非柜面交易,想用钱时取不出来,补卡注销还得跑网点,耽误事。还有人可能忘了旧卡绑定过支付软件,被扣款时才发现账户被封,徒增麻烦。
保护账户其实很简单。先自查手里的银行卡,把不用的旧卡赶紧注销,避免夜长梦多;常用账户偶尔做笔小额转账、存取款,保持“活跃度”;确保身份证信息没过期,联系方式能正常接收银行通知。如果账户真被管控,带有效证件去网点激活就行,不用慌慌张张。
银行清理“僵尸户”是为了安全,不是为难普通用户。只要咱们分清常用账户和闲置账户,做好简单维护,工资卡绝不会被误封。与其焦虑,不如趁现在花几分钟自查,把没用的旧卡处理干净,既省心又能规避风险,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