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支部队,战斗员只剩下3000余人,却在四个月后摇身一变,成为台儿庄战役中的中流砥柱。这支部队,正是孙连仲麾下出身西北军的第26路军。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又凭什么能够迅速恢复战斗力?
1937年夏,抗战全面爆发。第26路军原隶属西北军,抗战前期归附蒋介石,吸纳原第22路军兵力,单独编为第26路军,下辖第27师、第30师、第31师和独立第44旅,拥有相当于14个步兵团的兵力。其中,第27师更是调整师,装备精良:72挺三十节式重机枪、324挺哈奇开斯轻机枪、4000支汉阳造步枪和24门82毫米迫击炮。随着改编成第1军团,隶属第2集团军,他们带着西北军的血性,奔赴华北战场。
初上战场,这支“杂牌军”打得很带劲。10月初,他们在河北与日军交锋,频频收获。10月16日的战报里,孙连仲写得铿锵有力:歼灭日军大队长中岛利男等300余人,缴获步枪数百支、机枪十余挺、迫击炮数门。可是谁也没预料到,这只是序幕。
日军很快调整战术,加强炮火压制。10月18日,战报的语气开始急促;到10月20日,孙连仲不得不收缩防线,巩固阵地。而此时,伤亡已经攀升到惊人的程度。黄绍竑回忆,某营营长在收到增援命令后,当场拒绝奖赏:“军人以卫国为天职,只希望战后能立碑纪念我们就够了。”结果,这个营几乎全员战死。到10月底,27师仅剩1200人,30师600人,31师缩编为6个连。11月中旬,全军战斗人员仅存3000余人,军官伤亡达五分之三,俨然一支残破的队伍。
眼看就要被消耗殆尽,第26路军为何没有在华北归于沉沦?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首先,虽然伤亡惨重,但部队并未被全歼,不少轻伤兵及时归队。战壕里、地道内,仍有骨子里的西北汉子咬牙挺着。其次,武器装备损失有限。日军虽猛轰炸,却未能将大部分机关枪、迫击炮摧毁,弹药弹坑里,很多装备还能捡。再者,孙连仲采取了明暗两手策略:他在上报战损时尽量保守,以防被裁撤编制;同时,他积极招募新兵,连河北流亡学生都成为补充来源。
为了让新兵快速上手,第26路军甚至在后方秘密开设“干部训练所”,教他们拉机枪、测距、扛迫击炮、挖战壕。士兵们嘴里念着“汉阳造”,手里捧着弹药盒,比拼谁装弹最快。军中还流行一句话:“咱打仗,不光要有血性,更要有枪法和阵地感。”这种接地气的口训,让新旧兵一拍即合。
与此同时,第26路军并没有坐等增援。孙连仲暗中申报保留全部军政编制,并不让上级轻易知晓真实空缺,他清楚,一旦编制被撤,连同“西北军”这块招牌也要被一同收走。可又得给官兵交代,他向有关部门报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数字:整补后部队人数不低于7000。上头没敢细查,便默认了。这样,军部给下拨了数万发步枪子弹和数十挺轻机枪,还专门腾出62门82毫米迫击炮。尤其难得的是,一支博福斯山炮营被挂在第27师名下,为原先火力偏弱的旅长大补了一把。
除武备补足,部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补充的河北学生,个个怀揣救国热忱;老兵则更珍惜这些手足情谊,“没想到还能一起扛枪”。看着新添的机枪架上去,战士们就跟过节似的,叠弹壳当零花钱,放在战壕头上晃来晃去。排长赵土海说:“那日子,是紧张,但也是兴奋。新旧两拨人,手指一摸,都能数出弹匣里弹头有多少。”
四个月,像是一场补血与锻造。到了1938年3月,台儿庄会战前夕,这支部队已经拥有近万支步枪、500多挺轻机枪和62门迫击炮。更关键的是,8500号人左右的营盘里,涌动着擂边鼓样的士气。在战前夕的动员会上,孙连仲语气坚定:“人数、装备都到位了,更重要的是咱的心齐。这回,咱就是冲着日军命根子去的!不给他们喘息机会!”
台儿庄战役打响时,第26路军被安排在内线防御主力。3月19日夜,31师率先出击,踩着夜色拿下两个日军前哨工事。30师从东面突围,压缩日军侧翼。27师的博福斯炮营在山梁上架炮,夜里轰得日军丢盔弃甲。短句急促:冲锋,刺刀,碾压。长句缓冲:日军阵地在炮火和步枪火网中逐渐崩溃,士兵们用身上的血染红了黄沙,战友情在喊声中熔为一体。
战斗结束,日军第3师团损失惨重,第26路军却只伤亡不足两成。战后,战士们在阵地上插满了红缨小旗,上面写着“西北生力军”、“台儿庄胜利”字样。有人问老兵:“你们这回到底靠什么打赢的?”有人大声答:“靠咱们在华北那口子血和泪,靠咱们把北京风吹回日军脸上!”这句豪气冲天的话,成为军中传唱的“施工曲”。
有人会问,为何一个在华北战场几乎被打残的部队,还能在四个月后重现锋芒?答案并不复杂:没有被全歼才有重生的基础;装备没丢光才有火力的支撑;明暗并用的保编策略才保住了编制;更关键的是,补充的新兵与老兵同吃苦,心往一处使。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因素,让这支西北军精锐化成了台儿庄大捷的中坚力量。
抗战的残酷,在第26路军的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智慧,也在这支部队的浴火重生中闪耀成最亮的火花。有人说,第26路军就是一块海绵,被日军打得满身伤,却吸足了资源与热血,以压倒性的气势冲向了敌人。四个月,他们把绝境变支撑,把伤痛化成战斗力。台儿庄之后,第26路军继续征战南北,西北军的血统,已融入新生的中华子弟兵血液中。信息来源: 参考资料: